地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2-1124/P 国内刊号
  • 1000-0690 国际刊号
  • 3.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理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道、论文、综述、纪念

地理科学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全新世暖期降水格局的集成重建1287-1292

摘要: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各类文献,搜集整理中国全新世暖期6.5~5.5 ka B.P.的定量古降水记录,采用空间集成重建方法对原始记录进行重复记录归并和空间集成分析,获得271个地点的有效降水记录,据此重建中国全新世暖期的降水格局。结果表明:全新世暖期,中国年降水量普遍高出现代50~300 mm;降水绝对增幅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增加250~300 mm,向南北递减,东南沿海约增加100 mm,至西北地区只增加约50 mm;相对增幅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东南沿海仅高出现代的15%~25%,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可高出现代1倍左右。

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中人际节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地缘因素分析1293-1300

摘要:以开心网15个大学群为案例,应用信息熵和度分布两种方法,研究了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中人际节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缘因素的影响。人际节点是以"好友"关系建立的链接来表达的,研究数据包括通过"成员"体现的好友和通过"话题"体现的好友2个层次,以便可以将虚拟的可能关系变为虚拟现实的确定关系。研究结果如下:①各大学群中好友空间分布信息熵值均较低,即空间分布不均匀,具有显著的集中性,这种非均匀性与城市经济规模有关。②多数大学群中好友空间分布符合度分布模型,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并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特征。③大学群中好友空间分布的本地集中性体现出地缘因素的作用,信息时代地缘因素依然影响着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的存在形式。

东北地区市域城市人口空间结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1301-1306

摘要:以东北地区36个地级行政单元为样本,利用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Meijers等给出的区域城市人口中心度和分散度指标对各市域城市人口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同时借鉴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出基于OLS算法的实证回归模型,选取中心度、分散度和首位城市人口规模等指标与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首位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②中心度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不明显;③分散度对劳动生产率有负的影响,并受到市域人口规模和市域尺度的影响。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1307-1312

摘要: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一直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运用罗伯特.J.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的经典趋同检验模型,选取1990~2009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探讨了东北三省以及其36个城市是否存在趋同现象。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σ趋同与趋异交替出现。②1990~2009年间东北三省并不存在长期绝对β趋同;在引入固定资产投资率、人口迁移率和地区虚拟变量等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表明,在1990~2009年间东北三省存在着条件β趋同,但是由于条件β趋同意味着各个经济体是向着各自的稳态收敛,而每个经济体的稳态位置又有所差异,从长期来看各经济体间的不平等现象会仍然存在,经济差异也不会很快消失。

基于图谱特征的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1313-1321

摘要: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选取中国典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对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图谱,探索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理解和测度来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总结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规律,为城市未来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提供服务。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等各种要素在空间组织分布形式和相互作用的过程。②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总体呈扩增的趋势。③地形、河流港湾、人口和经济发展等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主要的因素。④良好的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的交通网络系统;在城市交通的空间结构的扩展特征上显现出多种发展结构,如同心圆带状结构、扇形结构等。⑤在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城市的空间结构是由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网络在城市空间地域上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形成的。

外部成本对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空间格局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322-1328

摘要:交通运输的外部成本日益成为相关学者与政府关注的热点。立足宏观尺度与区域视角,鉴于交通运输成本仍未包含外部成本的现实和理论层面对于外部成本研究的需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实证,在分析外部成本及其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考虑外部成本与否对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长江三角洲地区外部成本巨大,其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极化特征,上海地位突出,中心城市及苏锡常、环杭州湾地区节点外部成本普遍较高,此外大部分节点外部成本较低,差异亦不明显;②考虑外部成本与否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运输成本的总体格局影响不大,"中心-"格局特征没有明显变动,上海综合运输成本优势明显,江苏板块略优于浙江板块;③考虑了外部成本,运输周转量较大的中心城市综合运输成本相对上升,而县级节点则相对下降,从区域整体看,外部成本的引入减少了中心城市之间及其与县级节点之间在综合运输成本上的差距,促进了其区域均衡化。

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研究1329-1334

摘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运用空间变差函数分析了1978年、1988年、1998年和2008年4个时间断面的发展差异演化。研究发现:①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受上海的辐射作用不断地增强;②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经济分布差异明显;③在全方向上的均质程度越来越低,更多的差异体现在中观、宏观尺度,而微观尺度上空间差异变的越来越不明显;④东南—西北方向差异最大,东西方向的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将长江三角洲发展差异演化因素归结为3个方面:历史基础、经济区位和区域发展政策。历史基础、经济区位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内在因素,而区域发展政策则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外在推力。

意大利产业区重组:集团化、创新与国际化1335-1341

摘要:近30 a来,意大利产业区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争论焦点。传统的意大利产业区模式主要强调中小企业为主的"弹性专业化"生产系统与本地社区的嵌入性。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意大利产业区正在经历一系列的以集团化、创新与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重组过程:产业区的组织结构开始由中小企业为主的"弹性专业化"生产系统向"产业区集团"主导的等级制生产体系转变;创新模式由本地分散化的渐进式创新向大企业研发导向的开放式创新转变,外部知识联系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生产活动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得产业区相对封闭的本地网络向开放的全球网络转变。其转型和发展理论对中国产业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未来中国产业区研究应注重3方面:①运用演化的视角研究产业区的动态发展过程;②关注本地网络与全球网络的互动;③强调中观区域视角与微观企业视角的结合。

北京城区城市热岛的多时空尺度变化1349-1354

摘要:利用气象台站数据分析北京城郊气温和城市热岛(UHI)强度的年变化及风速对北京UHI的影响;同时分析北京5个城市站点UHI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 a来北京市区与郊区的多年平均气温和UHI强度均呈增加的趋势。风速的降低促进北京城区的UHI出现增加趋势。风速对UHI的季节变化影响也很显著。2005年北京UHI日变化呈现了明显的夜间强,午间弱的特征,尤以天安门和公主坟站点的UHI日变化明显;冬季UHI强度比其他季节相应时次的UHI都强,且冬季UHI日变化幅度最大,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小。

历史时期分布在北京平原上的泉水与湖泊1355-1361

摘要:历史时期北京平原上湖泊众多,地表泉数以百计。历史时期由于永定河冲积扇的地下潜水水位较高,在潜水溢出带周围出露数以百计的下降泉,成为平原上众多湖泊的主要水源补给,并满足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运河漕运、游憩休闲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展,永定河冲积扇的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下降,原来分布在潜水溢出带周围的数以百计的下降泉已经全部枯竭,位于其下游许多湖泊也随之干涸消亡,北京平原地表水系被彻底改造,城市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1362-1367

摘要:针对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358户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非农化与耕地流出之间是一种正反馈关系,农户生计非农化有效促进了农户耕地的流出;②生计非农化诱致的农业劳动力缺乏以及较高的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耕地流出的直接原因;③生计非农化总体上对耕地流入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流入起到主导的抑制作用,而地租下降等因素对耕地流入起到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务农机会成本对耕地流入的影响。

江苏邳州板材集群演化的文化机理1368-1375

摘要:在明晰邳州文化特征和板材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从心智模型、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三个层面,分析邳州板材产业集群演化的文化机理。研究表明:文化对集群演化的影响具有立体性,以企业家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心智模型体现文化的内在能动力量,而社会资本和文化的非正式制度作用体现文化的外在动力;文化对集群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文化影响的力度与产业集群演化的生命周期具有内在逻辑联系性;由于地域文化二元性和文化与经济演化逻辑的差异性,文化对集群的影响具有复杂性;产业集群既具经济特征,也有文化内涵。产业集群一个的重要功能在于文化的储存记忆和"熔炉"作用,其竞争力在于集群文化的自生能力而内生形成的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创新力,以及建基与此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技术资本快速流畅的转换。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1376-1382

摘要:对中国西南岩溶区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反馈关系进行分析,选取贵州省毕节地区做为研究对象,建立毕节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动态模拟和综合调试,生成5种有效方案:传统发展型方案(方案1)、节水发展型方案(方案2)、开源与环保发展型方案(方案3)、GDP快速增长型方案(方案4)和协调发展型方案(方案5)。综合分析得出方案5是调控优化方案。对方案5对应的SD模型发展趋势做分析,为毕节地区及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Copula的区域水文干旱频率分析1383-1388

摘要:以径流量为水文干旱指标,通过径流量距平百分率和径流量累积频率两种方法识别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并以适线法确定单个干旱特征变量的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构建了干旱历时与干旱烈度间的联合分布,并计算干旱重现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用Copula函数,得以上两种识别法提取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概率分布,其重现期计算结果与区域实际受旱状况相符,其中径流量距平百分率法相对更优、更直观;适线法避免了基于样本数据估计分布函数参数的不合理性,使基于Copula函数的频率分析结果更可靠。

新疆极端水文事件年际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389-1395

摘要:利用1901~2010年极端水文事件资料,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研究其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年际变化总体为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加显著;各地区由于主导灾害不同,年代际变化不尽相同,冰雹为主导灾害的地区80年代的发生频次最多,其它地区呈逐年代平稳增加;各类型极端水文事件年际变化也不尽相同,但于近10 a达最大值;极端水文事件增加趋势与气温、降水一致,不同极端水文事件对气候变化因子响应略有不同。

1880年以来石羊河出山径流量重建与变化特征1396-1402

摘要:在石羊河上游山区采集流域树木年轮样芯,建立高分辨率宽度年表。分析年表、降水和径流量间的相关关系,在它们间良好相关性基础上,分别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和提取主分量再回归方法重建金塔河和西营河历史时期上年9月至当年8月年径流量序列,以逐一剔除和交叉检验验证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880年以来,石羊河年径流量共经历了4个枯水阶段和3个丰水阶段,而枯水年与丰水年出现的概率大致相同,且远低于平水年出现的概率。用多窗谱分析径流量序列周期变化,发现在不同置信水平上,年径流量存在2.58、2.76、3.28、3.53、4.14和22.2 a的周期。

气候变暖背景下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403-1408

摘要:根据塔里木盆地水循环的特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定义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化概念,建立了水文循环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模型可以看出,径流量主要由降水量、冰雪贮水量决定,而降水量又由内、外循环系数及系统贮水量决定。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在温度升高的背景下,系统贮水量减少,水资源系统恶化;水资源系统对内、外循环转化率变化非常敏感。因塔里木盆地降水转化率与全国相比很低,具有改善的潜力,考虑盆地独特地形条件及气候系统特征,从概念上分析人工影响塔里木盆地水文循环的可能及途径。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近30年NPP时空变化研究1409-1414

摘要: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CASA模型),利用AVHRR的NDVI长期监测数据,逐像元模拟1981~2008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变化,分析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总量在3.38~4.35 Pg C/a之间变化,平均约为3.8 Pg C/a,且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地区和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冷湿区,NPP年总累积量和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和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地处华北的太行山、燕山等山区和内蒙古中部草原区等干燥环境区,NPP与年降水呈正相关关系;青藏高原及新疆地区和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农业区,NPP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