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控制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机与控制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 23-1408/TM 国内刊号
  • 1007-449X 国际刊号
  • 1.0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机与控制学报是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机与控制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电机与电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绝缘技术、测试讲师技术及仪器、机器人控制、计算机应用。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于神经网络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推力波动补偿的仿真研究299-302

摘要:通过分析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推力波动机理(PMLSM),指出引起PMLSM的推力波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系统控制指令中叠加补偿指令的推力波动抑制方法.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波动力估计模型,实现了波动推力补偿指令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抑制PMLSM推力波动对系统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一类非线性混沌系统的RBF神经网络控制303-306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s)的混沌非线性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将嵌入在混沌吸引子中不稳定周期轨道镇定到稳定不动点.用Logistic方程和Henon映射作数值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区间多项式矩阵族的鲁棒稳定性及稳定域计算307-310

摘要:研究区间多项式矩阵族的鲁棒D稳定性问题,给出检验区间多项式矩阵族的鲁棒D稳定的充分条件.该多项式矩阵仿射地依赖于独立摄动的不确定参数,考虑D域为广义二阶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域,采用LMI方法,证明了该问题等价于LMI可解性问题,同时采用多方向线性搜索和LMI可解性问题相结合,给出了求解区间多项式矩阵族的稳定半径和各摄动方向的最大稳定域的算法,并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数不确定Chen混沌系统鲁棒模糊控制器的设计311-315

摘要:基于TS(Takagi-Sugeno)模糊模型,研究具有参数不确定性Chen混沌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首先构建含有参数不确定性的TS模糊模型;然后利用并行分布补偿的方法,设计使模糊系统在平衡点附近渐近稳定的鲁棒模糊控制器.该设计通过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得到局部区域控制器,进而设计TS模糊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该鲁棒模糊控制器的渐近稳定性条件更为宽松,能够降低控制器设计的保守性.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鲁棒模糊控制器对参数不确定Chen混沌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H∞离散化的MATLAB程序316-318

摘要:提升技术现已成为采样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主要工具.系统提升后成为一离散系统,其H∞范数与原采样系统的L2诱导范数是等价的,故称为H∞离散化.提升计算包括矩阵的指数和积分运算,一般是很复杂的.本文给出了利用MATLAB的提升算法,算法简单可靠;同时还给出了求取等价系统H∞范数γ值的二分法并配有算例.

采用H^∞性能指标的锅炉过热汽温鲁棒控制319-321

摘要:对某超临界600MW直流锅炉高温过热器导前区及惰性区均具有多模型摄动的过热汽温H∞鲁棒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该被控对象在工况大范围变化时,模型(包括时间常数、增益、甚至对象阶次等)有很大的变化.对此提出了H∞鲁棒PID汽温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讨论了该模型摄动不确定性权函数及性能权函数的选择,求解了H∞鲁棒PI控制器.该控制器的实现,不需要增加现有控制设备额外的开支.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汽温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

基于小波分析的电机故障振声诊断方法322-325

摘要:小波分析能够将信号划分到不同频段内,而且在时-频两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能力.基于小波分析的电机故障振声诊断方法,充分利用小波分析在处理急剧变化的高度不稳定信号时更加有效的优越性,在对电机振声故障暂态信号的多尺度分析基础上,有效的检测出故障及其类型,实现了电机故障的在线诊断,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双重驱动双连杆柔性臂系统建模与抑振仿真326-328

摘要:以宏微双重驱动的双连杆柔性臂机器人为背景,研究其建模与振动控制问题.通过忽略弹性振动对刚性运动的影响,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对刚性运动模型,建立了由伺服电机和压电陶瓷共同作用下的振动方程,然后在刚性模型基础上叠加振动模型实现了对柔性臂的描述;这种模型的优点是系统总的模型简单且易于同时考虑多个振动模态.最后给出了压电陶瓷抑振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329-332

摘要: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采用异步电动机α-β坐标系下的磁链和转矩观测模型,按照磁链的圆形与六边形控制方法,基于MATLAB6.5/Simulink5.0构建了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判断磁链运行区间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可行、计算量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基于扩展LMI的多目标H2/H∞状态反馈控制综合333-337

摘要:对于连续时间系统的多目标H2/H∞控制问题通过状态反馈给出了一个新的综合方法.该方法依赖于引入的附加变量,降低了通常条件下基于LMI的多目标控制问题的保守性.新方法应用消去引理(Elimination Lemma)得出扩展的H2性能和H∞性能的LMI约束条件,使得与控制器参数相关的优化变量和系统矩阵之间是独立的,能够使用不同的Lyapunov矩阵变量来处理多目标控制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Riccati法的舰船电力系统鲁棒励磁控制研究338-341

摘要:介绍了鲁棒控制器设计的Riccati方法,建立了单台发电机工作的典型工况下舰船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按鲁棒控制理论对状态反馈控制进行了研究.仿真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类不确定时滞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342-344

摘要:对于控制通道中存在时滞的不确定时滞系统,讨论了时滞独立的输出反馈镇定律的设计问题.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鲁棒镇定律的存在条件及镇定律存在时相应的镇定律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控制通道中存在时滞的一类不确定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输出反馈镇定律.文中给出了算例以说明方法的应用.

基于有限维YOULA参数化的多目标H2/H∞最优控制345-349

摘要:讨论了多目标H2/H∞最优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针对文献[1]中Scherer提出的基于观测器结构的Youla参数化算法,给出了其解存在的必要条件.并基于此算法,将多目标H2/H∞最优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可解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凸优化问题.通过对每个综合目标使用独立的Lyapunov函数,降低了系统的保守性.并应用于Benchmark控制器的设计,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带神经网络转矩观测器的PMSM自适应前馈PID控制器设计350-352

摘要:推导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ARMA模型,由递归神经网络构成综合转矩观测器,从而把综合负载转矩视为可测干扰;结合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PID控制和前馈控制思想,设计了PMSM的自适应前馈PID控制器.有效地解决了PMSM系统中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等不确定性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控制器及其Backstepping设计353-356

摘要:基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精确的数学模型,针对PMSM绕组相电流和转速强耦合特性,用Backstepping方法设计高性能PMSM位置跟踪控制器.根据Lyapunov定理证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全局稳定性.结果表明,用Backstepping方法设计的PMSM控制系统可以获得很好的跟踪效果,并且其滤波跟踪误差迅速以指数特性收敛到零,达到很好的位置伺服控制特性.

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反馈控制357-361

摘要:针对一类简单的三维自治系统--蔡氏电路(Chau's circuit)混沌系统,提出了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和一种自适应反馈控制方法.对于两种控制方法都利用Lyapunov原理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渐进稳定性,将提出的控制方法用于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稳定于其不动点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方法是有效的,自适应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输入受限时滞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362-365

摘要:对于输入受限的不确定时滞系统,提出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当预测状态在不变集之外时,采用双模控制结构,在固定的控制律上引入额外变量保证了输入可行性.为保证闭环系统稳定性,基于Lyapunov-Krasovskii函数构造了时滞系统特定的鲁棒不变椭圆集,并将椭圆集的设计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凸求解问题.该方法很多计算可以离线进行,从而减少了在线计算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时间最优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设计与研究366-369

摘要:现代工业生产中的控制对象往往是参数时变、大滞后、强干扰的复杂系统,使用传统PID控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模糊控制原理、最大值原理、PID控制理论,融合了时间最优PID、增益调整型模糊PID等控制方法,设计了一套时间最优模糊PID控制算法,并应用该算法面向浮选柱矿浆液位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