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 11-1856/P 国内刊号
  • 0375-5444 国际刊号
  • 4.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4年创刊,目前已被Pж(AJ) 文摘杂志(俄)、EI 工程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综述、气候变化与植被生态、土地利用与地表过程、学术信息

地理学报 200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理学报杂志气候变化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899-912

摘要:统计分析1951年以来1月份以及1880年以来冬季.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1σ)有12次,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1σ)有10次.冷湿组合有3次(1969、1993、2008);冬季异常低温有29次.降水异常偏多有16次,冷湿组合存2次(1886/87、1904/05).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方法分析异常低温与异常降水事件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有利于南方低温的环流特征是:西们利亚高压、东业大槽及东亚急流异常偏强。有利于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是:东亚大槽偏弱;200hPa上中东急流异常偏强、东亚急流偏弱:东亚从对流层低层到中高层都有异常南风。当发生冷湿组合时,低温主要是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异常偏强的影响.而降水主要受对流层850hPa至200hPa环流异常的作用。南方冬季水汽主要来自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和南海上空的转向气流,在降水偏多时有异常西南水汽输送距平。西伯利亚高压、欧亚遥相关型、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北极涛动4个环流因子能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气温方差的47.2%和51.5%:而中东急流、东亚经向风、欧亚遥相关型则能共同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降水方差的49.4%和48.4%。统计降水异常与ENSO的对应关系表明.当发生E1 Nifio事件时南方冬季降水偏多的概率较大,当发生LaNifia事件时,降水偏少的概率较大,而温度与ENSO没有明显的统计相关。

降水时空变化对中国南方强酸雨分布的影响913-923

摘要:利用SCIAMACHY、GOME卫星资料反演的SO2、NO2柱浓度和中国重点城市S02排放量数据分析了中国酸雨前体物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在降水分布出现气候学时空尺度调整的背景下,降水长期变化对强酸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地区NO2、SO2排放量相对于降水的冲刷能力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为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污染物条件。(2)1993-2004年间,以1999年为转折期,中国南方强酸雨分布形势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到再次增强的过程。1999年后.西南强酸雨区强酸雨城市比例持续下降,江南强酸雨区强酸雨城市比例迅速增加,强酸雨东移扩大趋势明显。(3)中国南方强酸雨区的空间分布与1961-2006年冬夏季降水量线性增减速率超过10mm/10a的地区一致。以季节降水量线性增减速率超过10mm/10a为界.将江南及西南强酸雨区各季节降水量做线性趋势和突变分析.发现江南地区冬夏季降水量在1999年出现增减趋势转换.与强酸雨城市比例转折的时间一致。其中,1991-1999年江南强酸雨区冬季降水减少.夏季暴雨显著增加,有利于酸雨缓解,强酸雨范围缩小;而2000-2006年,冬季降水处于偏多时期,夏季降水却相对偏少,强酸雨覆盖范围扩大。西南强酸雨区春秋季降水量在1990年后持续减少.导致春秋季降水占年降水量比例下降.使得年降水pH值升高.强酸雨形势得到缓解。

近35年青藏高原雨量和雨日的变化特征924-930

摘要:利用青藏高原1971-2005年49个气象台站逐日雨量和雨日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年、季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5年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雨量、雨日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雨量、雨日却呈减少趋势。夏半年,高原上雨日减少,雨量增加,说明降水越来越集中,降水强度在增加。冬半年。高原上雨日、雨量均在增加。高原夏半年小雨(0.1~4.9mm)雨日减少,雨量增加;小雨(5.0~9.9mm)和中雨的雨日和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大雨以上的雨日和雨量均减少。冬半年,青藏高原小雪、中雪、大雪不同量级日数和雪日的平均雪量均呈增加趋势:暴雪日和雪量变化均不明显。

地理学报杂志沉积环境
8.4ka以来纳木错湖芯介形类组合的环境变化意义931-944

摘要:对青藏高原中南部纳木错长332cm的NMLC1孔湖芯研究发现,沉积物的介形类动物群计有6属15种。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和组合变化分析表明这些介形类对环境条件具有敏感性,其组合能够很好地反映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8.4ka以来具有三个不同的环境变化时期:早期在8400~6800aBP,湖泊由浅向深发展,环境具有相对冷湿的特征:中期在6800~2500aBP,湖泊深度逐渐加大,环境经历了暖湿-冷湿-冷干的变化.其中由冷湿向冷干的转化奠定了纳木错现今环境条件的基础:晚期在2500--9aBP,湖泊深度继续增加,这个时期的较早阶段,继续保持了前一时期的冷干特点,但湖水盐度可能开始增加.较晚阶段的冷干化加剧,陆面流水的活跃性大大降低。研究发现,纳木错NMLC1钻孔介形类黑色壳体的高峰值与介形类的最大生产量相一致,并且与沉积水动力条件增强相适应.指示了这些黑壳的产生与介形类的大量繁殖处于同一阶段.并且主要为异地搬运为主。钻孔中出现大量Candona幼虫壳体.其原因可能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迅速改变有关。

中国北方森林群落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945-957

摘要:来自中国北方10座山地16个森林群落53个样点的表土和Tauber捕捉器花粉研究揭示了中国北方森林群落的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捕捉器花粉组合与表土花粉组合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花粉组合中共有类型80个.共有类型花粉百分比占总数的90%以上。植被中的优势种通常也是花粉组合的主要类型。松林中松花粉浓度和通量均较高.表明花粉产量与保存能力均较高;云、冷杉林中云、冷杉花粉通量较低,但花粉浓度较高.显示虽然花粉产量较低,但花粉保存能力较好:栎林、桦林中,栎属和桦属花粉逦量较高,但花粉浓度较低.说明虽然花粉产量较高.但花粉保存能力较差。花粉与植被关系判别分析表明.表土样品与捕捉器花粉组合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区域森林群落特征及其差异.但表土样品能更好地反映植被的优势成分。花粉组合与样点气候因子的DCCA分析表明.花粉组合与最冷月温度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捕捉器0.84,表土0.72).其次为年降水量(相关系数:捕捉器0.73,表土0.71)。

地理学报杂志流域研究
水利水保措施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基于经验统计模型的评估958-968

摘要:利用时间序列对比法分析了1961-2005年潮河流域降水、径流、用水量、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变化。结果表明:(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潮河流域年平均面雨量略有减少,但流域年径流量却呈明显减少趋势。1991-2000年的流域年径流量平均值为1961-1970年的90.9%,减少幅度较大;(2)潮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水利水保等人类活动有关。利用降水一径流经验统计模型评估了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5年、1981-2005年,受水利水保措施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为1.15、0.28、1.10、0.79亿m^3,水利水保措施减水效应分别为31.99%、7.13%、40.71%、23.79%。水利水保措施对枯水时段的减水效应更为突出。

近30年来深圳河网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969-980

摘要: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分析了深圳近30年河网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盖度、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资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深圳观澜河流域河网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近30年深圳市河网结构趋于简单化、主干化,河流支流发展受到较大限制;河网总长度减少355.4km.总条数减少378条.河网密度从0.84km/km^2降低到0.65km/km^2以区/街道办驻地为圆心.半径为1.2km的圆环区成为河网萎缩、河网消失的主要区域:依据流域城市化水平和河流主干是否直接人海等2个指标可将深圳市9大流域/水系分为4种不同的河网变化类型:(2)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与河网萎缩,尤其是河网支流的萎缩存在显著相关:当城市化水平大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对河网的影响较小;(3)2000.2005年观澜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显著降低.以生产有机物质价值降低幅度最大(41%),植被盖度次之(24%),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从2.79元/m^2降低到2.34元/m^2,总生态资产减少3136万元:(4)河网变化和城市化成为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河网变化因素和城市化因素对植被盖度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23.1%和35.8%.对生产有机物质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5.1%和32.7%.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7%和56.2%.对生态资产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0.6%和52.2%。

地理学报杂志生态
广州SARS流行的空间风险因子与空间相关性特征981-993

摘要: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大多基于经典统计分析,空间信息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对传染病的空间风险因子与空间相关性特征的定量研究可以更科学地指导防控措施的制定。本文主要以2003年广州市1277例SARS感染者的时空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与核心密度估计技术建立了1km×1km精细格网单元上的发病率图.并对人口密度、道路交通、医院、商场、学校等9个空间风险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风险因子均与SARS发病率有显著正相关.严格控制这些风险因子可以有效防控SARS流行。采用Moron’s I和LISA统计指数定量分析了广州SARS发病率的全局和局部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规律.SARS发病率的空间聚集性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过程.发病率的高值聚集区域主要位于人口密度高、经济活跃、交通发达的城市中心地带.且在整个SARS流行过程中一直没有发生重心转移,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成功的阻止了SARS的进一步扩散传播.但采取的就近收治感染者的措施导致了城市中心地带的传播风险一直居高不下。2003年广州市突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事件为都市地区突发新型传染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样本.本文研究可以为都市区突发SARS或其他新型传染病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东莞市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分析994-1003

摘要:从东莞市采集118个农田土壤样品和43个蔬菜样品,测试其中Cu、zn、Ni、Cr、Pb、Cd、As和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结合GIS制图和数据统计,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来源、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Cu、Zn、州、Pb、Cd和Hg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Pb(65.38mgkg^-1)和Hg(0.24mgkg^-1)含量分别为其对应背景值的1.82和2.82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级标准(pH〈6.5)相比,土壤中Cu、Ni、Cd和Hg含量样本超标率分别为3.4%、5.9%、1.7%和28%,表现为以Hg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土壤中8种重金属中Cu、Zn、Ni、Cr和As等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Pb、Hg和Cd等元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空间分布上,Cu、Zn、Ni、Cr、Pb、As和Hg等7种重金属含量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Cd含量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与《食品巾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等相关标准比较,蔬菜中Ni、Pb和As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7%、16.3%和48.8%。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的顺序为:Cd〉Zn〉Cu〉As〉Ni〉Hg〉Cr〉Pb。

地理学报杂志学术进展
中国地理学英文版期刊的发展1004-1008

摘要:随着我国地理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提高。

2008年“自然地理学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F0002-F0002

摘要:2008年7月16—19日,“自然地理学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胜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CNC-IGBP & 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研究会、全国土壤地理教学研究会和黑龙江省地理学会等8个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被SCI扩刊版收录F0003-F0003

《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