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 11-1856/P 国内刊号
  • 0375-5444 国际刊号
  • 4.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4年创刊,目前已被Pж(AJ) 文摘杂志(俄)、EI 工程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综述、气候变化与植被生态、土地利用与地表过程、学术信息

地理学报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理学报杂志人口与城市
1951年以来奥地利人口变化的空间特征563-573

摘要:根据1951-2001年奥地利人口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奥地利人口变化的时空间规律,以及人口变化中的增长区和下降区的区域配置等特征,并建立人口变化模式.研究表明:20世纪后半叶奥地利经历了其他欧盟国所表现出的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各个过程.特别是城市老龄化表现更为突出,据预测推算,到2035年奥地利将会有1/3的人口超过60岁.在分析过程中,不仅应用了行政区划的区域方法,而且也依据土地利用的经济性质,在"土地经济生产小区"的基底上,对人口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透视.研究结果显示: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地中的城市区域人口增长幅度最大.沿着捷克和斯洛伐克边界伸展的北部和东北部区域是最严重的人口缺失地区.而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地东部的一些早期产业都市及其郊区,乃至更远一些的南部和东南部的老工业区域,目前由于普遍存在着经济的困境,也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人口的下降.但奥地利未来的总人口趋势将持续稳定.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574-584

摘要:从东北地区城市地理框架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出发,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框架、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组群等城市地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地理框架的形成演变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城镇形成时期-近代城市形成时期-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发展时期.将城市体系结构框架归纳为:自上而下先快后缓的城市化进程,“弱金字塔”型的等级规模结构,沿铁路分布的“T”型空间结构,由“单一”向“新型”发展的城市职能结构.东北地区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为中心城市的“四城市时代”已经到来,三省GDP向四城市高度集中,并且依托四市正在形成发展为“大哈尔滨”、“大长春”、“沈阳经济区”和“大大连”四个大都市区.作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东北地区的城市群和城市组群也发育得相对完备而密集,已初步形成“三圈”的基本格局,即辽中南城市群以及吉中、哈大齐等2个大型城市组群.

地理学报杂志区域规划与产业经济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585-592

摘要:在回顾了中国区域规划发展和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基础上,阐述了在不同时期按不同名目开展的规划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部门间竞相争夺规划空间的现象及其形成的国情背景.在展望未来中国区域规划发展将面临大好机遇的同时,着重就理顺规划体系、调整规划管理机构、制订区域规划法规、增加规划内容、改善空间管治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

中国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驱动力分析593-603

摘要: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最能精确刻画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彼此关联关系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源泉.依据我国宏观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资料,对20世纪末各个地区产业增长的驱动力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经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不同地区产业发展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市场驱动力发生了巨大变化,沿海地区大部分产业已经形成了以非本地市场为动力的发展格局,60%以上的产业对非本地市场的依存度在50%以上,而内陆广大地区,其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其本地市场.这种巨大的差异导致了产业发展潜力的差异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导致许多产业向沿海集中.这种态势也预示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在产业竞争力培育与市场拓展方面面临较大挑战,也是必须给予政策扶持的重点.此外,从国际贸易角度看,沿海地区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已经达到相对水平,国际市场的变动将直接冲击这一地区产业的发展,或从中获益.

上海市住房价格梯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604-612

摘要:选择从上海市中心区至宝山区的一条南北向区段,通过采集沿线内环以内、内环和中环之间、中环和外环之间以及外环以外四个区间内二手房、新房的价格样本,分析其价格梯度差,发现二手房价格一般要高于新房价格,但其价格递减速度比新房更快.根据实际情况,提取繁华程度、市场供求比例、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七个影响住房价格的主要因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样本区域的房地产价格进行分析,得出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效果检验;最后分别运用偏相关系数分析法和单项因子权重度量法来估算各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二手房市场和新房市场具有明显差异,市场供求是影响二手房价格的最主要因子,而环境质量则是影响新开楼盘价格的首要因子;繁华程度和交通条件的重要影响作用在本次回归模型中没有得到验证.

地理学报杂志土地利用
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613-623

摘要: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资料,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深刻影响着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定量分析是对定性分析的验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资等6个因子,并且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

中国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关系624-632

摘要:定量研究了贵州省盘县中南部峰丛洼地典型石漠化地区不同岩性的土地利用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难利用的、岩石裸露的石旮旯地在连续性石灰岩、石灰岩夹碎屑岩和石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分布区的比例很高.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岩石类型存在着相关性,如坡耕地中以连续性石灰岩发生轻度石漠化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石灰岩碎屑岩互层分布区;研究区的轻度石漠化中,土地覆被以灌丛所占的比例最高,坡耕地占11.67%;中度石漠化中,土地覆被以中覆盖度草地所占比例最高;强度以上石漠化中,土地覆被以难利用地的石漠化比例最高.从1995到2000年,中覆盖度草地和难利用地中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比例有所增加.基于上述研究,对研究区的石漠化土地覆被作了进一步的分类,指出了研究区的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和治理重点.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633-644

摘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简称LULC)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000 km2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M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森林覆盖率为50.97%,灌丛25.58%;农田约占15%,其中旱地与水田的比例约10:3;石砾裸地等强烈退化类型合占5.66%;水域约占1%.②区内秦岭南坡、汉-丹平原丘陵、巴山北坡三部分的LULC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退化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汉-丹平原丘陵地区:秦岭南坡耕地的水分条件较巴山北坡好,但局部土地退化现象也更严重.③地形对LULC具有明显影响.海拔高度控制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异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利用强度的分布: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分布显示了坡度对土地开发强度的限制作用;坡向对局部LULC格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区域尺度上可能对秦岭南坡与巴山北坡的LULC结构差异具有贡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当前的LULC结构和空间格局显示,总体上植被状况良好,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缓地区,而退化土地类型也主要存在于这一区域,是流域水质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645-653

摘要:基于“3S”技术揭示了皇甫川流域近十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在像元水平上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重点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近十几年来,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土地利用格局持续承受着来自当地快速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巨大压力;②1987年到2000年,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但整体好转的状况难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在大规模治理和恢复的背景下发生的恶化;③流域内林地、耕地、灌丛、水体、城镇用地和草地从面积上看,基本上均处于生态安全的预警状态,而裸砒砂岩和沙地的绝对大部分属于中警状态或重警(巨警)状态;④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安全指数大小顺序基本保持为灌丛栽>林地>草地>耕地>沙地>裸砒砂岩,表明林、灌措施是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首选和重要组成部分,而沙地尤其是分布面积较广的裸砒砂岩则是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难题和关键.最后,提出了通过优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来确保生态安全的初步设想.

地理学报杂志资源与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654-662

摘要:以1984年、1989年、1992年、1996年、1998年、2004年TM及2002年E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辅以收集研究区相关资料和多年的统计数据,动态监测和分析北京地区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情况及湿地开发利用情况等.并以北京5大水系为例,用内梅罗指数法对1991年至2000年北京地区河流湿地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和1998年北京地区湿地面积明显高于往年,分别为677.29 km^2和505.84 km^2,1998年后呈显著退化趋势,1998年到2004年,湿地水域面积减少了46%,水质也呈退化趋势,退化原因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人为干扰.最后提出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从高维特征空间中获取元胞自动机的非线性转换规则663-672

摘要:元胞自动机(CA)具有强大的空间模拟能力,能够模拟和预测复杂的地理现象演变过程.CA的核心是如何定义转换规则,但目前CA转换规则获取往往是基于线性方法来进行,例如采用多准则判断(MCE)技术.这些方法较难反映地理现象所涉及的非线性等复杂特征.为此提出了利用新近发展的核学习机来获取地理元胞自动机非线性转换规则的新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核函数产生隐含的高维特征空间,把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线性问题,为解决复杂非线性问题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利用所提出的方法自动获取地理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不仅大大减少了建模所需的时间,也较好地反映地理现象复杂的特性,从而改善了CA模拟的效果.

地理学报杂志综合报道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途径”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市召开F0002-F0002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途径”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22-23日在大连市召开.本次学术会议是参与国家“973”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途径”相关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

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F0002-F0002

摘要: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于2006年4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有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贺铿副主席、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等260人。这次会议围绕中央今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大家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建设”。

国家973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生态修复研究”动态F0003-F0003

摘要:国家973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生态修复研究”于2005年元月正式启动。2005年6月,项目组织环境科学考察队员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行程3500余公里,考察了松花江哈尔滨段、大庆油田、嫩江大安段与松花江松源段、吉林油田、松花江吉林段,等地的环境质量现状。

《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