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 11-2188/TM 国内刊号
  • 1000-6753 国际刊号
  • 3.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工技术学报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工技术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技术与应用专题、电工理论、电机及其系统、电力电子、高电压与放电

电工技术学报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工理论
基于Arnoldi算法的金属导体PEEC模型缩减方法1-7

摘要:详细分析了渐近波形估算(AWE)方法的固有数值病态问题,提出使用基于Krylov子空间的Amoldi算法对系统高阶模型进行缩减,将直接矩量显式计算转化为间接矩量隐式计算,将主导极点的抽取转化为主导特征值的抽取。然后给出了独立于频率之外的简化等效电路解耦模型,得到了解耦电阻电感参数,并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研究成果克服了AWE等直接矩量显式计算方法只能提取有限几条缩减支路的不足,建立了模型缩减方法广泛使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输出位移与输入电流频率关系实验研究8-13

摘要:针对设计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Terfenol-Dφ10mm×85mm)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虑具有偏置磁场和无偏置磁场时交流输入电流频率与位移输出特性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对致动器建立纵向振动方程,计算得到谐振频率应在1.026-3.078kHz和1.660-4.980kHz范围内。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谐振频率在2.2kHz附近,与理论分析一致。谐振时致动器的位移输出最大可达68gm,且输入输出为倍频关系。实验研究揭示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频率域输入输出特性,为致动器的优化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工材料
TSC测试中寄生电流的特性研究14-18

摘要:热刺激电流测试(TSC)中寄生电流的存在对测试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TSC电极系统的热电效应测试和聚酰亚胺的寄生电流、TSC测试,分析了寄生电流产生的机理及特性,探讨了寄生电流对TSC测试的影响。研究表明寄生电流主要由聚酰亚胺中的恒偶极子松弛产生,热电效应和聚酰亚胺内部陷阱电荷释放并非主导因素。当聚酰亚胺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寄生电流将改变。寄生电流叠加于TSC电流中,严重影响了TSC测试精度,为消除其影响可扣除TSC电流中的寄生电流。

红外光谱法研究运行23年大电机定子绝缘中环氧的老化机理19-23

摘要:对300MW/18kV发电机备用的和运行23年的定子线棒绝缘进行了红外光谱实验研究。实验比较了三种取样法,即直接取一层绝缘、用溶剂分离玻璃纤维布取环氧云母粘合层、刮取绝缘成分做溴化钾压片,发现只有后者能得到绝缘在低波数段的红外吸收峰。结果表明,老化线棒绝缘厚度一半部位的绝缘其环氧有未老化和老化两种状态,未老化环氧较少;接近导体部位的绝缘其环氧老化最严重。最后探讨了环氧的老化过程,环氧支链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酸,该老化反应比较普遍;环氧支链被局部放电产生的·NO或·NO2氧化生成了亚硝基化合物,该老化反应极少地发生在接近导体部位的绝缘。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机与电器
SRD反串测试线圈的转子位置特征值检测24-29

摘要:转子位置信息是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工作的基础。本文是基于反串测试线圈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案,结合了电感幅度调制技术,并利用三相开关磁阻电机电感曲线的几何特征,提出一种采用电感特征值比较的信号调理电路,通过简单的硬件比较电路即可获得离散的转子位置信号P、Q、R。方案的详细原理以及试验结果将在文中给出,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检测方案具有自起动能力和高的可靠性。

一种超大容量双电层电容器中小功率模型及其参数识别方法30-35

摘要:回顾了超大容量双电层电容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给出了它在中小功率应用场合下的超大容量双电层电容器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文中采用这种识别方法对超大容量双电层电容器进行了实验,并根据获得的模型参数进行了仿真,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超大容量双电层电容器在中小功率应用场合下的特性。

基于VLAN技术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36-40

摘要: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使用常规以太网组播/广播模式进行通信,存在载波冲突、网络负载过重和广播风暴等问题。在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数字通信和VLAN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变电站网络建设和电子式互感器数字传输帧做了一定的改进,并设计了一套基于VLAN技术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使其利于互感器与二次设备利用组播/广播模式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了电子式互感器和二次设备之间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力电子
适于硬开关变流器的IGCT/二极管综合模型41-46

摘要:随着装置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大功率变流器中考虑器件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给出了在硬开关条件下应用器件功能模型的一般化方法,并以当前研究较少的IGCT为例,阐述了开通电压和关断电流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全控器件与其反并联二极管综合考虑的功能模型,可用于仿真变流器器件电压电流波形、估算装置损耗。此模型应用于H桥链节的背靠背等价试验中,试验结果与仿真波形吻合,实测损耗与估算结果一致,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正确性。

两电平自然软开关AC/DC/AC变流器47-51

摘要:一种单相交流输入三相交流输出的两电平可升压自然软开关AC/DC/AC变流器。与传统采用不可控整流的AC/DC/AC变流器相比,主电路中增加了一个电感和一个辅助可控开关。采用以锯齿载波调制为基础的电压空间矢量法之后,可以提高电网输入的功率因数,有效提升直流电压,辅助可控开关软开关动作以及大部分逆变器开关软开关动作。详细介绍了以锯齿载波调制为基础的电压空间矢量法的基本实现原理,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一种新颖的三电平全桥谐振型软开关DC/DC变流器52-59

摘要:为了能达到同时兼容单/三相的PFC变换器输出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三电平全桥谐振型软开关DC/DC变流器。该变流器在结合了LLC拓扑和三电平技术所有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了全桥结构从而能够适用于大功率的应用,为兼容400V/800V的单/三相系统创造了条件。通过对该变流器工作状态描述、理论深入分析和损耗计算,以及一台1kW,54V/20A输出样机的实验,验证该变流器的输入范围可以达到400~800V,同时保持了一次主开关ZVS、二次整流二极管ZCS的优点。由于采用了磁集成技术,整个变流器只使用一个磁元件。因此,该变流器特别适合于系统集成的场合,对电源产业简化产品结构和降低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宽电压双向电流源高频链逆变拓扑60-65

摘要:提出了一种双向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详细介绍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给出了控制方案和主要参数设计。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电路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特性,负载适应性好,运行可靠,具有四象限运行的能力。该逆变器工作过程中的正激通路被辅助开关管关断,使得占空比不受拓扑的限制,最大占空比可以大于0.5,从而减小了功率开关管的应力,得到了较宽范围的输出、输入电压。

基于综合无功目标的整流器直接电流控制66-71

摘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是交.直.交型变频器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为此研究并改进了网侧整流器控制策略。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分析了整流器系统动态特性。指出在传统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案基础上,利用无功电流iq对有功电流id响应速度的影响可增强母线电压抗扰能力。进而提出一种将维持单位功率因数和母线电压稳定模糊综合为iq调节目标的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新策略改善了整流器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能够减少对直流母线电解电容的容量要求,从而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

新型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及电流控制方法72-79

摘要:有源滤波器的数学模型是进行稳态、动态及电流控制方法等方面研究的基础,本文以新型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为例,详尽分析了建立其数学模型的方法,结合双滞环电流控制方法响应速度快、开关损耗低的优点和递推积分PI控制方法无稳态误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型电流控制方法。通过仿真,从跟踪速度、控制精度和开关次数三个方面,将新的控制方法与双滞环电流控制方法以及单一的递推积分PI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复合型电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PCH模型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滑动耗散阻尼限幅自适应L2增益控制80-91

摘要:基于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PCH)平均化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滑动耗散阻尼限幅的自适应如增益控制新方法。该方法基于APF的能量耗散特性和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APFPCH平均化模型和误差系统PCH平均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如增L2控制方法,在确保误差系统稳定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针对误差系统的欠驱动性质和准确估计直流电容参考电压波动量的困难,分别采用间接控制以及大电容条件下忽略直流电容参考电压波动量的方法,简化了控制方法的执行过程;此外,该方法还分析了APF内层控制过调制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跟踪精度和干扰抑制的要求与APF内层控制过调制约束条件间的矛盾,通过以滑动耗散阻尼限幅控制代替固定耗散阻尼控制,在满足内层控制约束条件下确保跟踪精度和补偿效果。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复合式燃料电池供电系统92-98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式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它是由燃料电池、蓄电池、单向变换器、双向变换器和逆变器构成。根据燃料电池的特性,提出了复合式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和三电平Buck/Boost双向变换器分别作为系统的单向和双向变换器运用于系统中。该结构可以优化能量管理,在冷启动过程由蓄电池向负载供电,而燃料电池不供电,系统易于冷启动;在负载突变时,可由蓄电池提供或吸收动态能量,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特性;在过载时,燃料电池仅提供额定功率,而过载部分能量由蓄电池提供,燃料电池的功率等级只需按照系统额定功率进行配置,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最后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一个1kW复合式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基于高压工作的多管CCFL集成驱动电源技术99-102

摘要:为了解决CCFL驱动电源在低压工作的低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压工作的多管CCFL集成驱动电路,将CCFL驱动器(逆变器)设计在高压输入状态工作。将市电输入适配器和CCFL驱动器(逆变器)进行二合一集成一体化设计。适配器采用两级式结构,前级为PFC,后级为DC/DC变换,两路直流输出,其中的直流高压输出作为CCFL驱动器(逆变器)的输入电压;在驱动器(逆变器)中,实现了软开关;用一个集成驱动电源驱动多管CCFL,并实现多灯管的均流。实验表明,该方案提高了效率,减小了体积。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力系统
基于引入虚拟负荷的发电机暂态稳定预测103-107

摘要:提出了基于引入虚拟负荷的发电机皙态稳定预测方法,当系统受到扰动时,将系统降阶化简成仅仅含有发电机机端相量测量单元(PMU)测点的系统,在每个保留节点引入简化的虚拟负荷模型,来反映系统降阶过程中除保留节点外其他各个元件模型参数改变和网络拓扑变化对降阶后网络的影响,并利用毫秒级PMU量测来对各个虚拟负荷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修正,然后再与相应的发电机方程联合,实现系统受扰轨迹预测。通过6机25节点和10机39节点系统对该算法的验证,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图形模式识别的稳态电能质量指标108-114

摘要:在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的信息时代,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电能质量控制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探求全面准确的电能质量评价方法十分必要。在总结现有电能质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模式识别理论,以α、β两相电量合成的图形为对象,提出了利用电量与理想正弦工频电量的贴近度描述电能质量的分析方法并给出了3个稳态电能质量指标。这3个指标侧重于反映电量的瞬时特性,即时域波形上的差别,可为评价各种电能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对两种有源滤波器的控制方法比较验证了其可行性;分析了各种稳态电压扰动现象,并借助仿真总结出了它们的合成图形特征,这些特征可直观地作为评价电能质量的初步依据。通过分析谐波的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指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