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 11-2188/TM 国内刊号
  • 1000-6753 国际刊号
  • 3.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工技术学报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工技术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技术与应用专题、电工理论、电机及其系统、电力电子、高电压与放电

电工技术学报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工理论
耦合电磁干扰问题的最小二乘方法1-5

摘要:针对电磁部件本身的互耦干扰和外部放射源产生的耦合干扰,采用改进的最小均方二乘方法,应用模式综合策略,与矩量法相结合,实现近距干扰时变情形下被测信号幅值、相位的精确计算,有效抑制由非线性耦合干扰引起的检测误差。该方法从数值分析角度解决敏感电气元件的电磁兼容问题,设计全局稳定的预测算法,具有形式简单、计算精确、存储量小、鲁棒性好的特点。基于dSPACE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冲击波形发生电路设计方法的改进6-12

摘要:冲击波形发生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检测。其发生电路的设计一般先确定电路结构,再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推导出电路元器件与波形的关系。如变换电路结构时,则需重新推导相应的关系,增加了工作量。本文举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提出一个通用曲线,且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利用其确定波形的衰减系数和频率,再根据不同电路结构的不同参数关系得到元器件数值。这由通用到特殊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设计方法更系统。本文除介绍方法外,还给出了大部分发生电路的拉普拉斯变换公式,并在文中进行了设计举例。通过实例检验,该方法的设计结果完全满足IEC标准。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模拟电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13-17

摘要:基于强跟踪滤波理论,给出了模拟电路故障实时诊断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以建立模拟电路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利用强跟踪滤波器对电路状态及元件参数进行估计,当元件参数发生软、硬型故障时,根据强跟踪滤波器对元件参数的跟踪结果及修正的Bayes分类算法,可实时诊断模拟电路中的元件故障。此外,该方法对于元件容差引起的故障诊断模型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非线性电路的故障诊断也非常适用。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热膨胀对Rogowski线圈测量准确度的影响18-23

摘要:Rogowski线圈主要用在测量交流电流、脉冲电流、电力系统中的暂态电流等方面。它具有输出功率低、结构简单、线性度良好等优点。当周围温度变化,热膨胀会改变线圈的截面面积。为了分析热膨胀对Rogowski线圈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引入了一个描述单位温度变化线圈感应电压的比率误差的参数,得出了计算热膨胀引起的电压比率误差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矩形截面线圈和圆形截面线圈以便于比较热膨胀对不同截面形状线圈测量准确度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电压的比率误差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一致;由线圈的缠绕线和骨架引起的误差总和包括在测量误差之内。这对于设计高准确度的Rogowski线圈是非常有用的。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工材料
Fe掺杂纳米复合Ag-SnO2电接触材料耐电压性能24-28

摘要:利用化学共沉淀和常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纳米复合Ag—SnO2和Fe掺杂Ag—SnO2触头合金,对合金触头进行了耐电压实验和SEM形貌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制备的触头合金呈现纳米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在Ag基体中。纳米复合电接触材料耐电压强度分布比商业用AgSnO2In2O3集中,但平均耐电压强度比商用低9.8%-29.7%。放电后,纳米复合电接触材料表面蚀坑凸凹起伏程度小,烧蚀轻微。

茂金属聚乙烯改性低密度聚乙烯介电性能与机械强度29-34

摘要:为提高聚乙烯电缆料的击穿强度和机械性能,将少量茂金属聚乙烯(MPE)与普通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直流预压短路后的残余空间电荷量;详细研究了共混物的体积电阻率、直流击穿强度、直流预压反极性击穿电压和机械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当MPE含量为1wt%时,能有效提高共混物的击穿强度和机械强度,但同时降低了体积电阻率和材料韧性,而且聚乙烯的介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与其结晶形态密切相关。

薄膜测量的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技术35-39

摘要:针对电气绝缘用薄膜材料相对电容率εr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的测量,IEC推荐了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方法。为了配合我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及推广,自行研制了高精度的空气媒质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系统,其测量电极直径为38mm,保护间隙宽度为0.2mm,满足极薄(厚度小于30μm)的薄膜材料测量的特殊技术需求,可将E,的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tanδ可测到10^-5数量级。通过大量试验及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关键因素,并将两种不接触电极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供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实际应用时的借鉴和参考。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机与电器
新型筒型永磁动圈式直线电动机气隙磁场解析分析40-44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轴向充磁永磁结构的筒型永磁动圈式直线电动机。该电机可直接用于电液比例阀作为控制执行装置,导出了该种直线电动机气隙磁场的解析计算公式,通过将算例与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证实了解析公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的电磁力及相关电磁设计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适用于该电动机的设计和研制。

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仿真计算45-52

摘要:简要论述了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工作原理;从多绕组变压器原理出发,以磁势平衡方程、绕组连接方程、端口输出方程和电压传递方程为基础,推导出该变压器在不接入滤波支路和接入滤波支路两种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实验验证该模型正确,为对新系统后续各种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拟建的直流输电研究开发平台在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原理正确,滤波效果好,平台参数选择合理,新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平衡变压器的电流平衡补偿方法53-57

摘要:针对平衡变压器平衡供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逆变器对三相变两相供电方式下的电流负序分量进行综合平衡补偿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整体结构由交-直-交单相逆变器与平衡变压器两相侧并联组成,以抑制和补偿各相的谐波电流和无功分量;并实时检测α、β两相负载电流的有功分量之差,利用逆变器的桥接结构实现有功功率在两相间快速流动。从而使平衡变压器两相侧的输出电流对称,消除平衡变压器三相侧产生负序电流的条件,达到三相电流对称的目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具有可行性。

基于电阻分压的10kV电子式电压互感器58-63

摘要:基于电阻分压器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原理、结构和输出信号等与传统的电压互感器有很大不同,其性能主要受电阻特性和杂散电容的影响。从等效电路的角度分析了电阻特性和杂散电容对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利用Ansoft软件包建立分压器的有限元模型对杂散电容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杂散电容分布对屏蔽罩进行了设计。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研制了一台电阻分压式的10kV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并进行了准确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10kV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准确度满足IEC60044—7标准要求,准确度达0.2级。

基于自关断器件的三相不接地系统短路限流器及其实验研究64-70

摘要:为了减小桥式短路故障限流器的体积、重量和成本,提出一种基于自关断器件的三相不接地系统桥式短路故障限流器,详细研究了限流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根据不接地系统的短路故障模式和工作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关断器件的半控桥式结构限流器,能够降低主电路成本,简化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所提限流器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故障限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的分析71-77

摘要:通过对交流接触器的热学分析,考虑接触器内部传导散热和外表面的对流和辐射散热,建立了接触器的稳态热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瞬态磁路法计算电磁系统线圈和分磁环的功率损耗;考虑回路电阻、动静触头接触电阻、接线端以及连接导线的发热作用,利用热电耦合分析主回路的温度分布;基于流体相似理论和Stefan-Boltzmann定律计算接触器表面散热系数。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一额定电流为100A的交流接触器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应用此热分析模型对主回路接线端拧紧力、主触头弹簧终压力以及连接导线截面对接触器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接触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电力电子
Boost ZVS PWM变换器混沌现象研究78-83

摘要:为了研究软开关功率变换器中的混沌现象,以Boost ZVS PWM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精确离散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得到Boost ZVS PWM变换器的分岔图,通过仿真电压、电流及相平面图证明了分岔图与变换器运行状态基本一致,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划分出变换器的稳定区域,得到稳定区域随负载变化的趋势。本文建立的精确离散数学模型建立在数学通用公式基础上,可以应用于其他软开关DC/DC变换器混沌现象的研究。

平均电流控制下的DC/DC变换器大小信号统一动态模型84-91

摘要:提出了适合平均电流控制下DC/DC开关变换器的大小信号统一模型。此模型可用于Buck、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它由两部份组成:一部份是开关变换器的平均电路模型;另一部分是平均电流控制器的电路模型。以平均电流控制下的Boost变换器为例,通过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平均电流控制下DC/DC变换器的稳态、小信号和大信号动态特性。

直流调制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交-交变流器92-103

摘要:功率因数校正是产生或吸收无功功率力图达到功率因数等于1。单级交.交变流器被广泛应用在各工业领域。传统的交-交变流器采用电压调制法,全谐畸变高,功率因数低,功率转换效率差。本文介绍全新直流调制方法,由直流变流技术实现。直流调制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交-交变流器有效地改进了功率因数,使之达到0.999,功率转换效率达到97.8%。实验结果证实了设计和计算的正确性。

双Buck电压源逆变器的半周期电流调制方法104-110

摘要:双Buck逆变器由于消除了桥式逆变器的直通问题并优化设计了续流二极管,效率及可靠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的用于双Buck逆变电路的斜坡比较控制采用带偏置电流的控制方式,导致效率较低。采用滞环控制半周期电流调制方式消除了偏置电流,提高了效率,但是开关频率的变化不利于输出滤波器的设计。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流半周期调制方式下双Buck逆变器的四象限运行方式及半周期调制原理,提出采用单电流互感器采样的恒频斜坡交截控制。对斜坡交截控制和滞环控制的稳态和动态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有偏置电流和无偏置电流斜坡交截两种控制方式讲行了频谱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新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比较和数字实现111-116

摘要:介绍两种新型PR(P+Resonant)控制策略,实现了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零稳态误差。通过理论分析对采用更实用的低通式和带通式准PR控制器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数字信号处理中IIR数字滤波器的理论应用到控制器的离散化中,实现了控制器性能的优化。仿真分析证明带通式准PR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抗电网电压干扰能力。1kW实验样机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