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杂志社
分享到:

大观杂志

《大观》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学评论、小说方阵、散文天地、影视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论坛、语言文化、社科纵横等。
  • 主管单位:开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开封东京文学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2095-8250
  • 国内刊号:41-1431/J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36-20
  • 创刊时间:201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大观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大观杂志名人坊

为了激情的承诺——《通向本文之路·代跋》

摘要:以我日前的年轻且资历浅显,原是不敢作“学术自传”的,甚至也无权去“回顾”。走上美学研究道路不过短短十八载,自觉尚无“够格”的成果,一心只想继续埋头走,哪敢轻易作自传?回望上世纪70年代末,那位来自四川山区小城的青年艰难跋涉过的问学之路,只见芳草萋萋,小径交叉,踪迹难辨,何以回顾?但承家乡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盛情和美意,为我这个浪迹京城的游子出了一本学术自选集,
4-12

名人叙评:理论王国的守门人

摘要:我已经读了几天一川先生的书,几天都在写他,稿纸铺开了几天可一个字也没写出来。可以说铺开稿纸写了,写了十年但一个字也没写,不是没有可写的,而是展开纸墨,词汇铺天盖地地涌来,手在发抖,没法写,多次停顿。终于在某个午夜,燕山已经静下来,古城的小街停止了一切喧嚣,只有心的惊跳,我说这是怎么啦,思虑已全铺展了一条白色的道路,笔在前行,视野在前行,听觉在迅速地捕捉,已经又过去了一小时,两小时……我绝望了,
13-22

中西汇通的现代性诗学的建立——王一川文学理论及批评模式述评

摘要:中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进入现代以来,基本的思路就是果敢地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以阐释和批评中国的文学(含古典和现代),并建立现代学科体系。这一进程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晚清至二十世纪40年代,由王国维等前驱开创了援西入中的传统,各种西方古典现代传统纷纷进入中国,
23-30

由文到艺:跨学科的持守与开拓——王一川教授访谈

摘要:罗成: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这个访谈。您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又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文艺学博士,还是文艺学学科领域的第一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能否请您谈谈当年您是怎样选择进入这一学科研究领域的?
30-35

一条大河,浪花朵朵——王一川教授学术反响撮要

摘要:王一川先生驾驭着他的学术之舟,航行在中国当代学术和文化这条大河上,从起航到现在,他不断调整着航行的方向、线路。伴随着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巨大洪流,有时迂回曲折,有时直线奋进,时而逆流而上,时而顺流而下,却从不曾随波逐流,因为他有他的学术梦想,他不断追寻着心中的那个理想彼岸。与此同时,他的学术历程始终保持一种对话精神,不断引起学术的回响,本文就是要对王一川先生三十年来的学术反响做一个初步的梳理,或许能从“他者之镜”中更清晰地看清王一川的学术形象,从中窥见当代学术嬗变的轨迹。
36-39
大观杂志实力派

少年刽子手

摘要:我当兵时,做了一回刽子手。那时,许多人把“刽”读成会计的“会”。那年,我虚岁17。
40-46

不再是寓言——《少年刽子手》读后

摘要:这是一部关于身体及救赎的小说,七干字的故事不“故”,散漫的枝丫为宏大的叙事埋下伏笔,有着破除篇幅的限制,朝着广远的层面辐射的开放性,给简单的故事以极大的包容性。不像是几十年前的事件,而是越过时间的跨度,是否另有一种饥饿,啃噬着读者的心,
46-46

劳燕何飞

摘要:“过了前面岔路口,许师傅,我给你指路,不然,七转八拐会迷路。”“去西影你娘家,我送过你好多次,认得路。”“这回去东影,我老家。”后座进出一个音往后收的男声,仿佛是谁在土窑里喊话。那脸也就模糊了,是蝠形眉、肿眼泡、平摊鼻、稀疏髭、脱皮嘴和茬茬白牙随意组装出的一张脸,一张可以看成四十大几,也可看成五十大几的脸。四五十年间,这张脸的慢慢变化似由有型又永不定型的时光模具浇铸而成。
47-61

故巢傥已毁,将傍何人飞

摘要: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至今仍可归为“乡下娃”的人,读同乡小说家舒文治的这篇小说,我感到很是难过。《劳燕何飞》虽是一个短篇,但它在试图容纳正处在激烈变化中的乡村。这些年来,不论是作家、诗人、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针对农耕文明的消失或被破坏都在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我们知道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传统的农耕文明的确在消失或者被不断破坏,但已有的农耕文明的消失或破坏,
62-64
大观杂志瓦舍场

1986年的爱情

摘要:1986年,当王大宝23岁时,还没有订婚,这可急坏了他老爸王老歪。之前,王大宝与村外一个姑娘走得很近,待姑娘的父母看出苗头时,便委派海宝的女人出面说媒。海宝的女人袅袅娜娜飘进王老歪家,说明来意时,把本来嘴巴就有点偏位的王老歪说道得,硬是从嘴里掉出了哈喇子。王老歪哪里相信,天下还有这等好事?
65-68

我的脸如此忧伤

摘要:十五年前,张国荣从楼上跳下来把自己摔成肉饼子那天,我正在一家瓷砖厂搬瓷砖坯子。我知道张国荣是何许人也,因为当天的娱乐头条已经被我擦了屁股。在擦屁股之前,我吭哧吭哧看完了张国荣的从艺历程。他帅气、阳光的笑脸背后隐含着一种无奈和迷惑。这种眼神能让男人心神荡漾,能让女人欲火难耐。我受不了他的眼神,便生气似的把娱乐版上三分之一大的头像撕裂,顺手扔进茅厕。
69-75

口红

摘要:冷贺打开车门说:“武,你下去!”武吊着膀子,哈喇着口水,混沌不明地说:“饿,我饿。”冷贺蹙蹙眉拍掉他的手:“武!你手指头上有蜜?嗯?”“是哩,手指头上有蜜吗?”经冷贺这么--f~q,武就翘起自己的大拇指,梗梗脖子,偏偏脑袋,眯起双眼专心专意地看起来。他那吮白了的拇指肚,活像被雷管炸翻了、漂在池塘水面露出肚白的死鱼。
76-82
大观杂志散文窗

离先生有多远

摘要:从凤凰城的南华门开始步行,路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标识,偶尔有一两处,木质的小牌子举着黑色的墨迹,上书“沈从文墓地”。这五个字,与其他指示牌集中在一起,远不如路旁“XX吧”“XX店”“XX馆”之类的标牌来得醒目。问了几次守店的人,倒是一律清楚,说尽管沿着沱江往前走,一直走到山里就是了。
83-86

毕生行径都是诗

摘要:海宁西山,山不高,水不深,却因诗人志摩而飘逸灵动。曲曲折折寻进西山,拜谒诗人徐志摩之墓。自山脚始至墓前止,一共三十五级台阶。这正暗合了诗人志摩在这人世间走过的三十五载春与秋。天妒英才、天扼英才。七十多年前一场不幸的空难,令志摩罹难于济南南部山区,一代诗神永别人寰。1931年11月19日,这一天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黑色的祭日。
86-89

辑宁楼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每个州郡府所在地都有标志性的建筑,比如天安门、岳阳楼、醉翁亭、大雁塔、小雁塔、六和塔,还有宁州的辑宁楼等等,它们无不代表着当地悠久的人文风貌,见证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进程。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充其量就是七八十年的样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是转瞬即逝。而建筑就不同了,它们像一个个冷峻的目击者,一切血与火的撞击都会在它们的身上留下无法洗刷的痕迹,即便它们粉身碎骨,其残骸也会用记忆的碎片去还原逝去的历史原貌。说它们是名胜也罢,古迹也罢,都不过分。相对于古老的土地来说,它们更接近于历史的真相。
90-91

每个人都是一道深渊

摘要:当代爱尔兰小说家克莱尔·吉根说过一句话:“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它的戏剧性不容易。”“平凡的生活中”,“戏剧性”,不知道为什么,不怎么喜欢这种冷硬的技术性的表述。每个“别人”最初向你走来时,对你来说他都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生命在经历时间的长河时是苍白的,所有哲学本质的问题,艺术新颖的话题,小说艘动人惊惧的时刻,那个独一无二的人都会经历到,不管那时的他是处在懵懂无知里,还是正经历着青春期的浅尝辄止,或是处在生命阵痛期的心知肚明中。
92-93
大观杂志东京论坛

取法乎下与随心见性——评田中禾散文

摘要:新时期以来,以小说家身份涉足散文随笔写作且卓有成效者,可以拉出一个很长的名单。小说家田中禾利用小说写作的间隙,见缝插针,时断时续地“挤”出随笔文字,或长或短。如作家在随笔集《在自己心中迷失》的后记中所言:“这些小文章大多是随兴随手,务见真诚,不拘深浅,必显性情。”
94-96

王宝贵作品

F0002-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