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 22-1407/R 国内刊号
  • 2095-7629 国际刊号
  • 0.9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当代医药论丛是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医药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当代医药论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临床医学、药物与临床、检测与诊断、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研究、病例报告、医学教育、护理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论著
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1-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用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江苏省如皋港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手术组(61例)和非手术组(66例)。对非手术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根据手术组患者的病情为其采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架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Jakim功能评分、Jakim影像学评分、Cooney评分、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结果:1)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患者的Jakim功能评分高于非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akim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手术组患者的Jakim影像学评分均高于非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Cooney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非手术组患者相比,手术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均更大,其桡骨高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保守疗法相比,用手术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促进其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的恢复。

对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的青年患者进行一级预防指导的效果研究3-4

摘要:目的:分析对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的青年患者进行一级预防指导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60例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脑卒中健康知识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进而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在对本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一级预防指导后评定其对各类脑卒中知识、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的知晓度及其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结果:与进行一级预防指导前相比,对本组患者进行一级预防指导后其对各类脑卒中知识的知晓率、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的知晓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行一级预防指导前相比,对本组患者进行一级预防指导后其存在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常吃油腻食物、饮食偏咸或偏甜、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的比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一级预防措施,可显著提高其对各类脑卒中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可有效地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率。

用米索前列醇对足月妊娠孕妇进行引产的效果评价4-6

摘要:目的:分析用米索前列醇对足月妊娠孕妇进行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徐州市肿瘤医院产科进行引产的100例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为参考组孕妇采用缩宫素进行引产,为研究组孕妇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引产的效果、第一产程的用时、第二产程的用时、产后2 h的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的体质量、新生儿的窒息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参考组孕妇相比,研究组孕妇引产的总有效率更高,其第一产程的用时、第二产程的用时均更短,其产后2 h出血量更少,其剖宫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新生儿的体质量、新生儿的窒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米索前列醇对足月妊娠孕妇进行引产的临床效果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用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研究6-7

摘要:目的:探讨用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50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分为阴式组和开腹组。为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为阴式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的体温及治疗前后其血β-HCG的水平、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阴式组患者和开腹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均为10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者,其术后的体温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β-HCG的水平、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式组患者血β-HCG的水平低于开腹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评分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排气功能恢复快、住院的时间短和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8-9

摘要:目的:评价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太仓市港区医院接诊的49例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的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病灶的数量、大小、位置、强化特征及有无包膜等情况。然后观察用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准确性。结果:进行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显示,本组49例患者共有57个病灶;其中直径小于1 cm的病灶有8个,直径为1~3 cm的病灶有25个,直径为4~5 cm的病灶有19个,直径超过5 cm的病灶有5个;其中位于肝左叶的病灶有19个,位于肝右叶的病灶有38个。本组患者的病灶中有34个病灶存在包膜;其中边缘光滑整齐的病灶(呈明显的环形强化)有24个,边缘模糊的病灶(呈不完整的环形强化)有10个。经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确诊的病灶(呈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方式)有49个,诊断的准确率为85.96%。结论: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9-11

摘要:目的:探讨对子痫前期产妇进行多普勒超声脐带血流参数测定、产前血压测定、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预测其妊娠结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徐州市沛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及分娩的110例子痫前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有重度子痫前期产妇55例)和轻度子痫前期组(有轻度子痫前期产妇55例)。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分娩的3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产妇的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妊娠结局(包括新生儿的体重、1 min Apgar评分和胎儿生长受限情况等指标)、脐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脐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S/D值。结果:1)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的SBP、DBP、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PI、RI和S/D值均更高(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的SBP、DBP、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PI、RI和S/D值均更高(P〈0.05)。2)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新生儿的体重和1 min Apgar评分均更低(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新生儿的体重和1 min Apgar评分均更低(P〈0.05)。对照组产妇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3.33%(1/30),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20.00%(11/55),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38.18%(21/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痫前期产妇进行多普勒超声脐带血流参数测定、产前血压测定、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预测其妊娠结局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

浅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11-13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于2000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诊的41例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性别、Ann Arbor分期、LDH的水平、IPI评分、肿瘤的表型和是否接受过靶向治疗与其总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性别为男性、Ann 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LDH的水平较高、IPI评分为3~5分、肿瘤的表型为T细胞表型、未接受过靶向治疗是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对脑中风所致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13-14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中风所致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所致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n=50)和常规组(n=5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控制脑水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康复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其ADL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中风所致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析14-16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近几年在沭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90例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未抗凝组和抗凝组。在两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为抗凝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术后不对未抗凝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下肢周径、血流速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 d抗凝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未抗凝组患者(P〈0.05)。术后3 d及术后5 d抗凝组患者的PT均高于未抗凝组患者(P〈0.05),其下肢周径短于未抗凝组患者(P〈0.05),其下肢的血流速度快于未抗凝组患者(P〈0.05)。抗凝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未抗凝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能预防其发生深静脉血栓。

用盐酸替罗非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研究16-17

摘要:目的:研究用盐酸替罗非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近年来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对低分子肝素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盐酸替罗非班与低分子肝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低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P〈0.05),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高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替罗非班与低分子肝素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血脂的水平。

用实时超声定位下肝段切除术对中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17-19

摘要:目的:研究用实时超声定位下肝段切除术对中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中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这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常规的肝段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实时超声定位下肝段切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进食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后1年内病情的复发率及其术后1年的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进食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1年内病情的复发率均更低,其术后1年的生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实时超声定位下肝段切除术对中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延长其术后生存的时间。

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19-20

摘要:目的:分析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句容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这106例患者平均分为甘露醇组和联合用药组。用甘露醇对甘露醇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联合用药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脑水肿的体积、用药后24 h的尿量及用药后24 h的尿比重。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甘露醇组患者(P〈0.05)。接受治疗8 d和20 d后,联合用药组患者脑水肿的体积均小于甘露醇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的尿量及用药后24 h的尿比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脑水肿的症状,且对其尿量和尿比重的影响较小。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20-21

摘要: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徐州市中心医院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收治的148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热毒宁注射液使用说明书及药物利用研究(DUR)的结果,综合评价这148例患者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合理性。结果: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至2017年,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总合理率为52.18%,该药的平均用药频度(aDDDs)和平均限度日浓度(aDDCs)均〉10,其中2017年度热毒宁注射液的aDDDs和aDDCs相对较高。2016年至2017年,热毒宁注射液的药物利用指数(dDUI)及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均〉1,其中2017年度热毒宁注射液的dDUI和cDUI相对较高。结论:徐州市中心医院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合理性较低,使用的频度较高,且存在超剂量和超浓度使用该药的情况。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其预后影响的分析22-24

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某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40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对其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其病情的复发率及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在5年内这400例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的依从率为57.26%,其使用抗栓药的依从率为41.9%,其使用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的依从率在33%~36%之间,其使用抗凝药的依从率为24.39%。预后不良组患者与预后良好组患者使用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药、抗栓药、抗凝药的依从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使用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抗栓药的依从性均是影响本研究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IA患者应用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抗栓药的依从性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促使TIA患者严格遵医嘱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预后。

对脾破裂患者CT图像特征的分析24-25

摘要:目的:分析脾破裂患者的CT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89例脾破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CT检查。观察这些患者的CT图像特征。结果:进行CT平扫的结果显示,在这89例患者中,脾脏周围存在新月形等密度影、低密度影、高密度影的患者共有38例,在脾脏内存在单发或多发类圆形等密度影、高密度影的患者有13例,脾实质内存在低密度影的患者有38例。在这89例患者中,脾脏的外形无明显异常的患者有5例,受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需要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有9例。对这9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后发现,在其脾脏的包膜下均存在血肿。在这9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脾脏的外形基本正常,有4例患者的脾脏增大,其脾实质的密度较为均匀。在这89例患者中,腹腔内存在积血的患者有34例,存在积气的患者有4例,发生肝损伤的患者有9例,发生肋骨骨折的患者有48例,发生肺挫伤、胸腔积液、气胸的患者共有17例,发生肾损伤的患者有8例,发生胰腺损伤的患者有2例。结论:根据脾破裂患者的CT表现,可明确观察到其脾脏受损及周围组织受累的情况。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医生应熟练掌握脾破裂患者的CT图像特征,结合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诊断。

对进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评析25-26

摘要:目的:探讨对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进行PCI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循证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在进行PCI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PCI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卧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在出院后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护理后,循证组患者进行PCI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MACE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卧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

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27-27

摘要:目的:探析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患儿。对对照组患儿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研究组患儿进行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接受治疗期间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生肺气漏的几率、上机的时间、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NCPAP治疗相比,对NRDS患儿进行HHFNC治疗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提高其进行治疗的安全性。

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28-29

摘要:目的:探讨对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护的优良率、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住院的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