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说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小说杂志 省级期刊

当代小说是济南市文联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当代小说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力作家文本、新都市小说、民间格调、当代小说四季评_聚焦:大时代镜头中的“小人物”

当代小说 200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穆春晓绘画艺术2-2

摘要:穆春晓,1965年生于河北辛集市。崇尚自然,热爱生活,曾得到何海霞、宋涤、于志学、白雪石、张仃诸等老前辈的指导,形成了自己的

严歌苓:孤独的言说3-5

摘要:严歌苓的小说对生命价值的热烈向往,触发了她孤独的生命体验和写作表达。严歌苓试图建立的属于自己的小说之城,这个城以东西方文化身份体认为支撑,以本土∕异域边缘人的身心活动为框架,有丰富的生活形态与伦理纹路,并弥漫着孤独与悲凉的氛围。

诉不尽的海上繁华梦——论张爱玲与王安忆的上海书写6-7

摘要: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不同时代书写上海的女作家,她们都在作品中描写了上海的市民生活,展现了上海图景与上海精神,但对上海的书写,又由于时代背景、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在具体的创作上有所不同。

周大新小说的人性世界解读8-9

摘要:周大新的多数小说以自己熟悉的故乡南阳盆地为背景,再现小盆地的世俗风情,挖掘南阳文化内涵,穿梭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探索人性嬗变的远源近因,展示丰富独特的人性世界,表现出对人性复归、重建的焦虑和对美好人性的真诚呼唤。

弱性反讽下的人性跨越12-13

摘要:《1937年的爱情》作者本意是通过小说表达他对战争的看法,结果写成爱情的悲剧。在爱情的书写中,完成了主人公丁问渔人性的跨越。作者用弱性反讽的修辞手法,隐含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让读者通过反讽性的阅读,在自然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本质。

福楼拜对现实主义小说的超越13-15

摘要: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已经完全不同于19世纪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认为福楼拜是"自然主义之父";而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派又把他称为"鼻祖"。本文以福楼拜小说所蕴含的自然主义特点和现代主义特点为切入点,从"客观而无动于衷"、"科学化的材料收集"、"故事性的消解"、"神话模式的运用"等方面探讨福楼拜小说对现实主义创作技巧的超越。

贾平凹创作中的精神生态意识15-17

摘要:随着"人类纪"的到来,人类的精神成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精神生态已经成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精神价值。在贾平凹的作品中,这种精神生态体现得较为明显。他的"商州系列"极力表现作为精神主体的商州人与其生存环境健康、和谐的精神交往,表现了作者对这种闭塞地区保留的精神生态的向往;而他的"古都"系列,则表现了对现代城市文明造成的精神生态破坏的一种强烈批判。

悲喜交融——毕飞宇小说的喜剧性特征探究17-19

摘要:悲剧性与喜剧性是毕飞宇小说美学中的两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但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重视其小说悲剧性的探究,而相对忽视了喜剧性的存在。本文写作主旨即在通过对毕飞宇小说中喜剧性因素探究,揭示其小说美学中喜剧性的存在并证明这种喜剧性并非是简单的取悦于人,它与作者要表现的荒诞生活息息相关。

美丑对照原则的奇葩——《巴黎圣母院》19-20

摘要: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在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中,"美丑对照原则"是其一贯倡导的创作原则。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很好地实践了这个原则,小说中表现出善恶、美丑的强烈而鲜明的对照,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本文以《巴黎圣母院》为例,探讨"美丑对照原则"的具体体现。

浅析科幻小说的创作主题21-22

摘要:当今文学界,科幻小说正在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力及其对宇宙、对自然、对人类自身处境的密切关注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兴趣。丰富的创作主题正是科幻小说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灾难主题、高科技主题、道德伦理主题和外星文明主题。

她用生命写作——评王秀梅小说《树洞》、《寻找马龙》22-24

摘要:山东女作家王秀梅,是"70"后作家中处于成长和旺盛期的女作家之一,她起步较晚,但一出道就势头强劲,象一个积蓄多年的火山,一旦爆发便一发不可收,连续在《当代》、

浅析《二马》中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他者”形象24-26

摘要:《二马》是老舍于1929年旅居英国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作者把不同文化背景下"他者"形象置身于同一环境中,在叙述异域故事情节的同时,塑造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试通过分析小说中"他者"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文化内蕴,探讨处于两种异质文化碰撞之下的诸多反差,从而展示作者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独到之处。

灵魂的扭曲,爱欲的挣扎——《菉竹山房》文化解析26-27

摘要:《菉竹山房》展现了"二姑姑"凄凉无爱的一生。小说通过"抱灵牌成亲"、"石洞"事件、"闹鬼"事件,既表现了"二姑姑"灵魂的扭曲,又表现了她爱欲的挣扎,二者统一起来,表现了反封建礼教的深刻主题。

当下经典的抚摸与体验——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福翩翩》为例27-29

摘要:中篇经典是富有典范性和穿透性的存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福翩翩》堪称当下经典性的文本。这两个文本在当下∕记忆,生存∕存在这两个向度上无限扩展了当下经典阅读的情感张力,这是作家在新世纪对文学经典的一次惯性书写中的尝试,他们那典范性的生存关怀和穿透性的存在追问,都与我们业已存在的期待视野接通并产生共鸣,是新世纪初期不可多得经典文本。

质朴无华 暗香浮动——读张兆荣先生的小小说有感29-29

摘要:一口气读完了张兆荣先生的一百余篇小小说,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受是:作品都深深地根值于现实生活的沃土,虽然他给我们讲述的全是一些朴素的故事,但因其拥有厚重的生活底蕴,才盛开了一朵朵质朴无华又暗香浮动的鲜花。

五龙人性中的悖论30-31

摘要:五龙作为一个双重人格的结合体,在两种文化的交锋中,其精神个体内部、精神个体与外部世界都在不断的冲撞着。在这种冲撞中衍生出了很多悖论性的东西,而在这种悖论的背后是苏童注入的更多的寓言性的内容。

浅论中西审丑的发展31-33

摘要: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丑由被忽视到被重视,进而上升为一个独立的表现对象,是与美学自身对于丑的价值由否定逐渐到接纳再到认同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心理学视域中“物感说”刍议33-34

摘要:物感说(又称感物说),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用来解释人在自然审美中发生心理反应的自然审美理论,它独特的心理轨迹以及所蕴含的"心"、"物"、"感"、"思"、"情"等要素内容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