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修辞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修辞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ontemporary Rhetoric

  • 31-2043/H 国内刊号
  • 1674-8026 国际刊号
  • 1.2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当代修辞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当代修辞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纪念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修辞与写作、理论探索

当代修辞学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话语的结构与意义及话语分析的应用1-11

摘要:话语分析的典型对象是比句子大的语言成分,主要特点是密切联系语言的使用环境。以何种语言单位作为话语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一般以句子为其基本单位,但根据话语类型和研究目的,也可以是句子之外的其他语言成分。判断句与非句使用的是语法标准。判断话语和非话语,除了早期的Zellig Harris等使用形式标准之外,现在一般都根据成分之间是否具备连贯性这个意义标准。连贯性是语言信息流的重要属性,本文讨论它在话语组织中的主要表现手段。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但用来研究语言本体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也用来研究话语篇章表现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意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侧重语言本体研究的话语分析和侧重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意义的话语分析两者之间有何异同,本文作了简要分析。

歇后语的结构与功能再探12-21

摘要:歇后语是汉语中一种比较独特但又普遍存在的表达形式。以前的歇后语研究主要关注歇后语的分类、来源等问题,对歇后语的形成机制、使用特点和认知功能鲜有论述。本文采用语料库统计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歇后语的歇后情况、使用意图和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隐喻和转喻理论解释了歇后语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解释。本文发现:(a)歇后语有熟悉程度之分,有熟语化歇后语和临时歇后语之分。越不熟悉的(或临时的)歇后语越不能省掉后面部分。歇后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后半部分,除非已经高度熟语化,其真实含义往往不能通过推理得到理解;(b)歇后语中的“歇后”部分往往是所使用的转喻和隐喻的依据,或称喻底,而非有些学者所认为的目标域;(c)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歇后语用得多与“幽默”和“聪明”等品质联系在一起;歇后语的使用与一般的隐喻和转喻不同,其认知功能已经弱化,主要是其社会功能。

聚合结构的词语化及其为词典收条问题22-27

摘要:聚合结构,是若干个功能和意义接近而又各自独立不相连属的字(语素、词)并列地聚集在一起构成的一个结构体。汉语的聚合结构常见的是四字格的,也有超过四字而由五字、七字等构成的,或少于四字而由三字、两字构成的。四字聚合结构易于语化,双字聚合结构易于词化,它们最易为词典收入为条。

《主体·互文·精神分析:克里斯蒂娃复旦大学演讲集》出版27-27

摘要:由法国著名学者朱莉娅·克里斯蒂娃著,复旦大学教授祝克懿、黄蓓编译的《主体·互文·精神分析:克里斯蒂娃复旦大学演讲集》于2016年12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修辞性改笔与语篇协同——以《史记》引录《尚书》《左传》史料的改笔为例28-36

摘要:《史记》记录先秦的事实,很多来自更古的文献典籍。作者在引录先秦典籍史料时并非简单照录,而是作了多角度的加工修改,其中,出于语篇协同需要而作的修辞性改笔很有特色。《史记》史料引录改笔修辞与语篇协同主要体现为语境适应、衔接匹配、语体协调这三个方面。

《论语》英译文语篇介入资源的修辞劝说功能37-46

摘要:本文以《论语》的Arthur Waley译本和刘殿爵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语料库的方法,分析译文语篇评价系统之介入资源作为一种语言和超语言资源是如何帮助译者再现《论语》语篇的修辞性以及实现文本的修辞劝说功能的,同时也尝试发现不同译者在评价系统之介入资源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发现,介入资源是帮助译者实现语篇修辞劝说功能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有助于观点的表达与同盟的结成,形成了强大的修辞权威,实现了孔子对其弟子的劝说与教诲目的。两译本在介入资源的使用上表现出较多的共性和一定的差异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Waley译文的介入资源使用总量多于刘殿爵译文,两者在使用频率最高的介入资源上不同,刘殿爵译文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自言之命题陈述资源,Waley译文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借言之话语紧缩资源,其可能的原因,与译者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译者风格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共性主要表现在除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源有所不同以外,其他资源的使用无显著差异。并且,介入资源在两种译文语篇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修辞说服功能,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

略论米歇尔·梅耶双重三位一体的修辞观47-52

摘要:论文介绍了梅耶的修辞定义,梅耶关于性情、逻各斯和感情三位一体的修辞学观念和方法论。关于问题学哲学、新修辞思想和历史性视野三位一体的总体思想和方法论,并用修辞学的三位一体阐释翻译行为,分析翻译中形与意的关系。

修辞运作的“锚现象”与修辞学的重要特征53-63

摘要:锚现象是修辞运作的重要特征,是指修辞者为了劝说听众/读者接受其观点、主张、信念,将之锚定于修辞者认为听众/读者可能会接受、认可或赞同的事物上,从而撬动其对自己的观点、主张、信念的支持或认同。本文首先界定了“锚现象”,指出了它的表现形式及心理运作机制,然后顺着其蕴舍的意义,论述了修辞学的几个重要特征,并驳斥了“修辞学是诡辩”的说法。

图像介入语篇后“这”的指向及功能变化64-75

摘要: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使得图像和语篇的关系日趋紧密,也为语体研究提供了新的对象。本文以微信朋友圈的图文社交语篇为样本,先从传介方式变量角度将图像定性为一种模拟实示手段,并考察了交互性变量对模拟实示的利用、对“这”的现场指的种种影响。接着从言语活动层面分析微信朋友圈图文社交的语体特征、从语篇层面分析了语言指示图像的两个层次及图像介入语篇的两种位置关系。最后从和话语指相关的指向、诱发话轮转换、先行语义制约图像的强化三个方面考察了微观层面现场指“这”的指向及功能变化。

外来词本土化过程的微观考察——外来词“粉丝”个案研究76-86

摘要:外来词从进入汉语到最终融入汉语词汇系统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可被称为“本土化”。外来词本土化过程的轨迹和机制是外来词研究应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外来词“粉丝”进行个案研究,是外来词本土化过程研究的一次尝试。本文将“粉丝”的本土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重点对其本土化过程中与汉语固有表达形式“X迷”之间的竞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粉丝”成功融入汉语的原因。

一种新兴的“三项式差比句”87-94

摘要:“X比Y差/好N个Z”是一种新兴的“三项式差比句”。这种新兴的差比句与原型差比句的主要区别在于。比较主体与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异用“数量词组+专有名词”形式引入同一范畴的第三者来居中衡量。此类“差比句”实际上是借助差比构式给出了对三者优劣程度的主观评价。X〉Z×N〉Y、X〈Z×N〈Y来自于“X〉Z”“Z〉Y”的构式整合。在语义上,“三项式差比句”运用比拟和夸张的手段,用“N个Z”突显X、Y之间的差量之大,进而突显比较主体的优劣程度,是一种表示显著递升或递降级差的主观比较,其内在形成机理与补语是汉语中的一个显赫范畴有关。“三项式差比句”在语用上的特征体现为信息量的突显、主观性及交互主观性的表达,整个构式还带有贬谑意味。

沉痛悼念刘焕辉先生95-95

摘要:《当代修辞学》(原《修辞学习》)重要创办人之一、著名修辞学家、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焕辉先生于2017年2月13日与世长辞,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