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修辞学杂志社
分享到:

当代修辞学杂志

《当代修辞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修辞理论、国外修辞学、辞格研究、修辞与认知、修辞与文化、修辞与应用、流行语观察、修辞散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026
  • 国内刊号:31-2043/H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458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28
  • 综合影响因子:0.92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当代修辞学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修辞学杂志语体研究

网聊语体示情手段研究—兼论传介方式对不同语体示情手段的制约作用

摘要:本文把传介方式这个语体变量细分为媒介形式、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三个子变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传介方式对不同语体示情手段的影响。示情手段是交际中传达情绪和情感的手段,可以分为语言外示情手段和语言内示情手段。口头表达可以使用语言外示情手段和语言内示情手段,而书面表达只能使用视觉性的语言内示情手段。在网络聊天中,产生了高示情要求和有限示情手段的冲突,于是发展出虚拟实示的示情方式,从而大大拓展了原有示情手段的类型、数量和用法。通过对网络聊天示情手段的考察,我们认为在语体研究中,必须找到语言特征的制约因素,才能有效地把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控制起来,从而给予有效的解释。
19-32

语体能力的实验方法刍议

摘要:本文基于刘大为(2013)对语体的重新定义和相关语体变量的研究,探讨了语体能力的实验研究方法。首先根据语体和语体能力的内涵,结合社会语言学和模糊学研究方法,论证了针对语体能力采用实验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讨论了实验类型,从侧面说明语体的新界定丰富了研究的内容。针对实验材料选取的困难,专门讨论以小句为基本单位的材料选取策略。最后借鉴一般的实验方法,提出语体能力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程序的操作。
33-42

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对比研究

摘要:转述言语是一种反身语言,是话语内的话语,也是关于话语的话语。西方关于言语转述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但国内迄今对汉语转述言语关注很少,在语篇层面对新闻话语中的转述言语进行语用修辞上的比较研究就更少。本文就汉英报纸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对比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谈了体会和看法。
43-50

“人在语言中”:本维尼斯特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阐述

摘要:本维尼斯特在《语言的结构与社会的结构》一文中探讨了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从看似差异迥然的两个实体中寻找二者同构的可能性,并从阐释关系、语义、话语等层面探索二者之间的深层关联。本文意在梳理并分析本氏这一思想的提出背景、主要论点和学科贡献,探究本氏如何从“人在语言中”的独到视角重新审视并深化了语言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使得由他本人开创的话语语言学理论体系变得更加完备。
57-63

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

摘要: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于1728年撰成的《汉语札记》虽非第一部西洋汉语语法,却是首次分别考察官话语法和文言语法并将修辞融入其中,佐以丰富的书证和日常语例的著作。本文依据《汉语札记》的拉丁原本(1831)和英译(1847),先与卫匡国《中国文法》(约1650)、万济国《华语官话语法》(1703)略比,再分语音文字、语法、修辞评析其主要内容。马若瑟既通汉语语法,又懂修辞,且能用文言写作,在古今西方汉学家当中是分析与运用并佳的罕见之例。
64-73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

摘要: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夸张的生成始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意向性决定了认知主体的意向内容(本体)和意向态度。认知主体通过感知本体的物理属性获得原初意识,经过一系列格式塔转换,最终在大脑中形成对本体的心理感受,并涌现为一种具有新颖特质的语义成分—夸体。在夸张生成中,从本体的物理属性获得心理属性的过程,是认知主体基于相邻关系在本体的常量、超常量、夸张量的聚合系统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74-80

中高级汉语二语习得者辞格使用情况研究

摘要:辞格使用的数量和恰切程度反映着二语习得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或修辞能力。调查发现,目前中高级留学生相对于本族人在语言表达中使用辞格时有如下特点:整体使用率低;从中级到高级,单个辞格使用率和使用具体辞格的复杂性均有所提高;具体辞格中,设问的使用频次偏大。中高级留学生使用汉语辞格中呈现的这些特点,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语言能力随其他语言要素掌握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与汉语本族语者之间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可从辞格本身特点、教材编排、教师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81-87
当代修辞学杂志修辞学人口述史

黎运汉先生访谈录

摘要:【1】问:黎教授,您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后来在暨南大学从教,先后担任过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南修辞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出版过《现代汉语修辞学》、《汉语风格探索》、《公关语言学》等多部专著。据我们了解,您在中山大学最早读的不是中文系而是社会学系,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是,先生您后来是怎样走上语言学、修辞学的研究道路的?答:解放前我读的确是社会学。一年级学习社会发展史课程,其中谈到语言问题,强调了语言运用的重大价值,但是那时我并没有研究语言的念头。广州解放时,我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了朝鲜。1956年,部队首长动员我们要响应祖国的号召向科学进军,我作为部队大学生又重新进人中山大学读书。中山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实力雄厚,当时开办有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那时候虽然正经历着全国院系调整,王力先生、岑麟祥先生调至北京工作,但中山大学还是保留了一大批语言学教授,比如高华年、容庚、商承祚、潘允中、赵仲邑等全国有名的语言学家。我记得入学后的一个晚上,系里举行迎新晚会,语言学教授都参加了,高华年、容庚先生等学者的风度令我们非常仰慕。教授们在我们一年级时就开了=rq语言学课程。他们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让学生十分景仰,我对语言学的兴趣也就自然增强了。二年级开始,中文系就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专门化方向。我和当时的同班同学张维耿(现中山大学教授)、程达明向高华年老师了解专门化课程的情况,高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专门化语言学的课程,我就决定以此为学习重点。半年以后,我和张维耿合作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山大学学生论文集》里面。1958年,我和程达明合写了《大�
88-92

中国话语·社会发展:当代修辞学发展的新面向—中国修辞学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述评

摘要:当代修辞学的根本目标如何分析?当代修辞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确定?当代修辞学的研究方法如何突破?2014年5月31日-6月1日,在中国修辞学会、泉州师范学院、《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上海市语文学会陈望道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修辞学·中国话语·社会发展—中国修辞学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五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泉州师范学院,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年会是继中国修辞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浙江义乌)后中国修辞学界又一次学术盛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当代修辞学》副主编胡范铸主持,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陈光磊和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林华东分别致辞。陈光磊在致辞中说,修辞研究与大众的语文实践息息相关,中国修辞学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开创未来,既要融合中外也应贯通古今,既要关注实践还需创新理论,努力做到传统性和现代性、民族化与国际化的高度结合。中国修辞学会名誉会长张静为大会发来长篇贺信。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先后有九位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北京大学陆俭明在《要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的报告中指出,言谈交际就是借助话语或语句传递包括情感在内的信息的过程。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和听话者感受到的信息统称“语言信息”,它也是一个有一定结构规则的结构系统,只是语言信息结构仅存在于句子及句子以上的层面。从语言信息结构的角度对包括“把”字句在内的汉语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无论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研究还是对汉语教学,都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