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修辞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修辞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ontemporary Rhetoric

  • 31-2043/H 国内刊号
  • 1674-8026 国际刊号
  • 1.2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当代修辞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当代修辞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纪念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修辞与写作、理论探索

当代修辞学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篇章结构修辞:句间联系何以通畅?1-11

摘要:本文以“篇章结构修辞”为起点,认为已有的修辞学研究覆盖固然全面,但对句间联系似乎仍缺乏有系统之阐述。乃指出,有些结构形式可以扩展为功能的研究,例如“承题”之“发端虚词”、辞格中的“镶嵌”、“顶真”等,除了“感叹、加强、生动”而外,均具有句间或段间的连接功能。最后,以现代报道体为例,具体说明汉语篇章语法中的句、段间连接可以与修辞融合而成为一个有系统的分支。

当代西方修辞研究的两个特点及其缘由12-21

摘要:对中国修辞学者而言,当代西方修辞研究有两个令人困惑的特点:其一,它和语言学相当疏远,在这两个领域之间不存在我们认为理应存在的“天然”学科纽带;其二,欧美修辞学家作为一个整体尽管极善于进行理论反思,但在过去三十年间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却鲜有专门而深入的讨论。造成语言学和欧美当代修辞研究形近实远的根本原因是横亘在二者观念基础之间的一条鸿沟。被这一鸿沟分割开的两个领域所预设的研究出发点、对象、语境、目的等大多龃龉不合。而西方修辞学家之所以对总结本领域的研究方法不感兴趣,既因为方法论作为一个观念从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整个人文社科界饱受质疑,也由于当代修辞学者群体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其学术实践呈现出高度多样性,不存在整个领域共同采用的研究方法。对当代西方修辞实践典型个例的解剖表明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并无一定之规,修辞学者倾向于因题、时、境、人灵活制宜,即兴选取最有利于达到自己话语目标的方略。了解西方修辞的这两个特点及其缘由为当代中国修辞研究的自我定位和定向提供了一个不无启发意义的参照。

从语体差异到语法差异(下)——以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中的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为例22-27

摘要:本文以电话谈话、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和电影(《甲方乙方》、《大腕》)为语料,先后考察了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等语法现象,特别比较了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或文艺口语体的语法差异。说明(口语)语体细分对语法研究有重大意义。

“遍插茱萸”和“插遍茱萸”——兼谈修辞研究的历时视角28-32

摘要:本文从古代文献版本和汉语史的角度讨论了王维诗“遍插莱萸少一人”中的“遍插”应为“插遍”的可能性。因为从汉语动补结构的历时发展角度看,在王维所处的唐代,“遍插”是常规语序,而“插遍”则是非常规语序,具有陌生化的修辞效果。而“遍插”很可能是后人加工的结果,在不同的时代,两者都有其各自的修辞理据。文章进一步认为,修辞研究应有一个历时视角,判断一种语言现象属于语法还是修辞,应该采取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

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评本刊2009年的流行语研究,兼论一个流行语研究框架的建构33-49

摘要:本文选择2009年《修辞学习》中的四篇论文作为出发点,对该年度杂志的流行语研究进行评论,勾画了在流行心态的推动下,流行语的扩散从直接使用开始,到语义泛化、格式框填的整体景观,同时尝试据此建构起一个流行语研究框架。在泛化方面,讨论了专指性、特指性、类指性的各种流行语语义泛化的不同方式,如隐喻、类指化等,以及为扫平泛化障碍而发生的词语化;在框填方面.则从框填流行语作为一种能产的语言机制入手,分析了话语框填、词语框填、形式框填三种类型。并指出框架的解构、重组,标志着流行已经走向低潮。文章希望这四篇文章已有的成果,都能在这一研究框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其中未被占据的位置则启示着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陈望道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中国修辞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告49-49

摘要:由中国修辞学会、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中文系、《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上海市语文学会陈望道研究会承办的“陈望道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中国修辞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12月上旬在复旦大学举办。这次会议的主题为“继往开来的中国修辞学”,具体研讨范围为: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50-54

摘要:本文探讨“不是A是B”新构式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不”不表示真正的否定;成分B是要凸显的对象;整个构式的意义是“主体NP通过某种方式(即VA所表示的行为)获得或者消除B所表示的状态”。是“获得”还是“消除”,取决于成分B的性质。

李熙宗教授荣退纪念文集发行54-54

摘要:复旦大学中文系修辞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李熙宗教授的纪念文集《掇沉珠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发行。纪念文集精选了李熙宗教授修辞、语体风格方面的著述,荟萃了修辞学界前贤时俊的特约文章,并收列了研究生秉承导师学术思想的论文。对于了解汉语语体研究者学术交往乃至梳理汉语语体研究脉络等,纪念文集亦极具参考价值。

“撞车”、“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种用法55-61

摘要:本文认为不应将流行语“撞衫”简单地视为词语间的超常搭配,为此追溯从“撞车”开始的隐喻过程,尝试解释了“撞衫”的形成。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撞衫”流行中的基本用法,以及从基本用法扩展出来的外述用法、框填用法,基本上反映出了“撞衫”在流行中的全貌。最后又从比喻的模式化出发讨论了流行使用中本体与喻体同一的现象。

论时空、虚实的复合结构62-67

摘要:人生活在宇宙之中,而宇宙就是“时”与“空”的结合体。因此人类本身和周遭的一切。都脱不开“时”与“空”,当然那些藉以反映人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文学或其它艺术作品,也是如此。而其中文学作品,由于它们不论长短,都不仅适合将“时”与“空”交错或以主辅之关系融合在一起,又特别便利于化“实”为“虚”、转“虚”为“实”,甚至于复合“虚”与“实”,以呈现出其变化、自由与和谐的高度美感。因此本文即就此种辞章中不可或离之“时”与“空”,由章法切入,特取其交错(含主辅融合)部分,再结合其中“虚”与“实”又复合为一的类型,举几首诗词为例,并附以结构简表,略作考察,以见这种结构之奥妙于一斑。

《中国修辞史》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7-67

摘要:宗廷虎、陈光磊主编的《中国修辞史》(三卷本)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日前课题主编应邀出席了教育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颁奖大会并领奖。

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68-76

摘要:语义是辞格生成与理解的认知基础,语篇是辞格生成与理解的可开发空间,结构是辞格生成与理解的可识别标志。这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需要梳理,以转化为有效的学术资源;同时,辞格研究需要深入,走出“例证+描写”的研究格局。

《红楼梦》中跨等级道歉的语用研究77-84

摘要:对于《红楼梦》,学者们多从文学评论和修辞鉴赏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则以社会地位为主要研究变量,结合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准则,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十一次跨等级道歉行为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下级道歉者通常遵循Gu(1990)所提出的贬己尊人准则,采取独立性策略乞求宽恕,而上级道歉者通常遵循Leech(1983)所提出的同情准则,在采取参与性策略的同时注重保护自己的面子。这与Scollon,R.&Scollon,S.W(2000)所提出的跨等级礼貌体系大体吻合。来自下级道歉者的道歉通常不被接受,而来自上级道歉者的道歉通常立刻获得接受。总体说来,在道歉行为中,地位高者享有远超地位低者的自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道歉策略及礼貌准则。

新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工作机制及功能85-91

摘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既可以很好地衔接和展开新闻语篇,又可以增加新闻语篇的词汇与信息密度,以节省有限的版面空间,还可以帮助突显重点信息并调整新闻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传递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态度,并可以帮助读者重建经验意义与知识结构,以达到新闻语篇交际活动的目的。

近代民间不动产买卖文契中的委婉语说略92-95

摘要:在近代民间不动产买卖文契中,委婉语的使用很普遍,而且具有特殊性。同宗房族之间买卖私有田宅,或民间买卖官有田产,在写立文契时,都忌用语义单纯、显豁的“卖”,换用语义宽泛而“出卖”义微弱的“便、就、推、归、并、退、过、当”等词,用以遮掩、美化赤裸裸的田宅出卖行为,以此凸显浓厚的宗族观念,或借以规避法律的惩罚。某些地区民间写立不动产买卖文契时,还忌用不吉利的凶字如“断、绝”等,于是“断卖”、“绝卖”只作“卖”,或者换用同义词“杜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