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书评、争鸣与探索、财经园地、改革开放论坛、农业经济研究、理论探讨等。
  •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 国际刊号:1005-2674
  • 国内刊号:22-1232/F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39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
  • 综合影响因子:0.85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资本论》研究与应用

对政治经济学若干范畴传统认识的质疑

摘要:马克思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从抽象的经济范畴开始,逐步上升到越来越具体的经济范畴,正确理解这些范畴,对学习和研究《资本论》非常重要。我国长期以来通过苏联间接学习马克思著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接受了不少错误的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不仅阻碍了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健康发展和正确传播,而且也误导了经济实践。因此,纠正目前存在的对政治经济学范畴不正确的认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5-12

中国经济剩余价值率的估算:1995~2009——兼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摘要:剩余价值率不仅反映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而且也反映了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与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状况。运用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两种计算方法,来考察中国经济1995~2009年的剩余价值率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根据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剩余价值率都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提高的态势,而造成剩余价值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日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超过实际工资的提高速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相对下降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方式提高剩余价值率则是不可取的。
13-20

论马克思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的假定条件

摘要: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个普通的,但却是广泛应用的原理。长期以来,虽然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但却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实际上只有揭示马克思在推导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时的理论假定前提,才能说清楚这个原理极其有限的适用性以及与现实的矛盾。
21-26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争鸣与探索

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大工厂模式”吗——澄清一种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严重曲解

摘要: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自信,才能保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重启改革议程》第一作者为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诬蔑为"社会大工厂模式",多次引用的马克思有关论述,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义。马克思十分清楚地揭示了社会再生产运动与企业再生产运动的共性和区别,不可能提出那种把企业管理放大到全社会管理的"社会大工厂模式"。该书的深层用心是,否定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指导中国当下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在改革指导思想上造成了严重混乱。与此相关的重大理论是非必须予以澄清。
27-3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谓“转形问题”证伪

摘要:狭义"转形问题"是由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维方法的差异引起的一个伪问题。《资本论》中投入未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马克思的"疏忽",它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表现手法。马克思在引入"误差"的基础上同时考察了价值生产、生产价格生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它们都是价值规律具体化("一般化")这一逻辑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人们对这些环节的认识始终是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一方面完全忽视"误差"基础上的商品价值决定问题,另一方面简单化地把这里的生产价格生产与"特殊条件"下的生产价格生产混为一谈,这是所谓狭义"转形问题"的首要根源。
36-41

非农业地租并非由农业地租决定和调节——评古典地租理论的一个教条

摘要:"非农业地租是由农业地租调节的",这是自亚当·斯密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一直都普遍流行的观点。然而在全面分析和阐明包括工业、农业、商业、采掘业、银行业以及建筑业地租在内的各种地租理论之后就会发现,非农业地租与农业地租,在其价值来源、数量规定和实现机制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说到底是由哪一个起决定作用和调节作用。"非农业地租是由农业地租调节的"实际上是古典地租理论的一个教条,它没有任何理论上的和事实上的根据。
42-47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外国经济思想述评

评弗利特伍德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数学化的批评

摘要:英国学者弗利特伍德从批判实在论视角出发,指出演绎主义推动的数学化模型中预先嵌入以封闭体系为条件的事件恒常关联,因而反对经济学研究中的数学化模型,并针对劳动价值论的传统数学化提出批评。就其对劳动价值论数学化表述的批评来说,弗利特伍德没有认识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于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所运用的辩证逻辑演绎,因而只能停留在资本主义的具体层面上,而陷入封闭体系与现实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离开辩证逻辑演绎构建劳动价值论的数学化模型,也是很多西方学者在价值转形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一重大缺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学化,必须按照马克思的辩证逻辑演绎,基于完整的价值转形视角进行构建和说明。
48-52

空间生产的资本化与“加速”资本化——基于资本逻辑的历史演绎

摘要:空间生产在性质方面,应从两个维度中规定,在哲学上是人对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在资本主义历史中是资本基于积累逻辑对空间的资本化改造。在速度方面,资本积累以累进式方式运动,空间生产呈现出"加速"资本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资本累进式积累的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空间"加速"资本化特征明确凸显出来。全球性地重构地理空间和开拓虚拟空间是"加速"资本化的事实确证,而去空间资本化的现实路径是社会主义制度。
53-58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改革开放论坛

论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的三个高度

摘要:科技经济理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历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一脉相承,其认识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个高度: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所得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念、邓小平总结20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所得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洞察21世纪发展和我国面临的新常态所得出的"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系统领会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这三个高度,是自觉地认识、遵循和驾驭科技主导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
59-66

以功能评价效率:国有企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摘要:国有企业是"经济功能"和"公共功能"的统一载体,具有双重属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主体功能表现不同,评价国有企业效率,必须把"经济效率"与"公共效率"统一起来。评价我国国有企业效率必须与企业功能相结合,必须从国有企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主体功能变迁的视角出发,以功能评价效率。我国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远低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与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相差很小,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微观效率而言,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显得更加重要,这是由国有企业的公共功能属性决定的。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的,不仅包括公用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国有企业在公益性事业中的社会效益。
67-7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的门限效应

摘要:采用动态广义矩估计和内生门限估计方法,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市场竞争效应和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视角,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影响技术进步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市场竞争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的门限效应检验发现,这两种效应均具有非线性的双门槛特征。
74-80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财经纵横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否成为我国外贸规避汇率风险的机制

摘要:我国政府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目标是为帮助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比重较低、业务分布和区域分布结构失衡、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我国政府应鼓励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进口维持外币结算,扩大境外人民币业务,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同时应提供更多的人民币投资产品,以满足境外人民币需求,支付从中国进口的货款;政府应在市场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制度性地推动人民币在更大境外区域履行国际货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
81-87

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美国敲打日本的历史透视与启示

摘要:20世纪80年代,通过"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美国成功逼迫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美国敲打日本的最终目的是终结日本在战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中长期享受的"搭便车"红利,遏制日本的快速崛起。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日本在安全、贸易等领域过度依赖于美国,在金融实力上也无法与美国相抗衡。当前,美国也在采取一系列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崛起,为了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我国应由注重贸易大国地位的提升转向重视贸易强国角色的塑造,建设适合我国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参与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与参与G20多边金融治理机制并重。
88-91

长吉图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探讨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区域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活动离不开金融支持。从长吉图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现有的政策性融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等模式的融资能力来看,在保持现有银行主导模式的前提下,应积极完善风险投资市场,形成由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
92-96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胡世祯

摘要:胡世祯,1932年8月生,辽宁沈阳人。1949-1952年就读于北京市35中(原北平新生中学),1952年秋入读北京大学经济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组从事研究工作。1961年9月下放至山东省曲阜师范学院政治系从事教学工作,1964年9月调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曾先后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荣誉顾问、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等。
F0002-F0002

英文摘要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