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 22-1232/F 国内刊号
  • 1005-2674 国际刊号
  • 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当代经济研究是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当代经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书评、争鸣与探索、财经园地、改革开放论坛、农业经济研究、理论探讨等

当代经济研究 2012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资本论》研究
新自由主义市场拜物教批判——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启示1-12

摘要:新自由主义是导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对市场的过度颂扬和崇拜,可称之为市场拜物教。马克思对这种颠倒人与物关系的市场拜物教,曾作过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历史进步作用,但也指出,现代市场、市场经济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市场和市场经济存在十个方面内在缺陷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拜物教是无法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限制其作用的范围,化解其产生的矛盾,消除其恶劣的影响,防范其潜在的危机。

马克思的世界观与《资本论》的方法论13-20

摘要:在一个语言模式、话语体系、文化形态越来越决定资源配置、利益机制、发展方向的时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发展观来引领,而且需要科学历史观和科学世界观来提升。在这里,科学的基本含义是以人的批判、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实践,"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是以全人类、或大多数人或人民大众的利益为本。马克思的世界观与《资本论》的方法论本质上是彻底的"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初次收入分配理论的当代价值21-25

摘要:1990年代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承载着人们对民生的更多期待,因此,在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或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考量政府政策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不仅需要探索具体实现的途径,而且还需要弄清楚决定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形成的机理。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兼评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的科学标准26-31

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直被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视为伪科学,也不断受到马克思主义要素价值论者的质疑。为了推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有必要历史地逻辑地比较分析自然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认识论和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厘清科学划界的主要标准。以此科学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生产和分配中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科学地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改革开放论坛
职业分层、中产阶级与收入分配32-41

摘要:社会职业不仅反映着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分工角色,它也带来了人们在收入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差距和不同,在各种职业背后存在着以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为依据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不可能通过消除普通生产劳动行业和职业,让人们都进入"中等收入"职业。因此,要缩小社会收入分配领域的巨大差距,必须改变现有的分配结构,在初次分配领域,即物质生产领域,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使普通劳动者能够通过勤奋劳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这才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正确途径。所谓"人力资本"的收益不过是在雇佣劳动制度的生产方式下,部分人能以物质生产乃至资本主义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为条件,进入社会生产关系中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职业,在这种职业上他们利用社会生产关系所赋予的对生产与竞争能力的控制,从社会剩余产品中占有一定份额。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并不是所谓"人力资本"的创造,而是由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收入分配形式。

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对产业价值链全球整合的影响分析42-47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对发达国家经济"服务化"的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实现制造业的迂回生产以及产业链条的延伸,生产性服务业改变了原有的分工结构和分工水平,并直接促使了全球价值链横向裂变为全球制造链和全球服务链两条并行不悖的产业价值链条。面对全球服务链的"瀑布效应"和"集约压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必须认清当前复杂的竞争环境,积极应对来自生产性服务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

结构性减税与小微企业发展48-52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各国政府纷纷利用税收杠杆推行大幅度的减税政策,力图促进经济尽快复苏。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为了刺激经济走出困境,保持小微企业的生机活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实施了以"增支减税"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应运而生,并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长三角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53-57

摘要: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长三角小城镇在持续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导向下,长三角小城镇逐步走上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但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国内宏观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小城镇距离新型城镇化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正视客观现实,深入探索科学的新型城镇化之路,采取相应的策略: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扎实小城镇产业根基;二是继续坚持继续创新理念,推动小城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探索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构建现代化经济社会结构;四是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小城镇。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产业经济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城市的耦合机制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58-62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共生的协同进化系统,二者作为相互依赖的两个子系统,既有独立的次级系统的自组织演进,又有相互间的耦合与平衡。二者的协同演化需要来自系统自生的内源性动力的自组织强化,同时也需要来自系统外部力量的初始推动,以激活或助推系统的内源性动力发挥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城市耦合系统的演化动力主要由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和环境创新来提供,二者的耦合要素在系统动力的作用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城市向高层级协同态势演进。

比较优势动态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兼论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63-67

摘要:比较优势具有极强的动态化特征,并且会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实现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未来我国能否实现从传统比较优势造就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分工锁定中跨越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力培育中间部门,促进资本和技术要素集聚,塑造动态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财经纵横
债务型经济增长:当达国家的经济特征68-74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近年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从根本上不同于以往历次危机,展现了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债务化特征,即一方面资本过剩(流动性过剩)推动了金融资本投机性投资,依靠金融创新制造的"财富效应"来刺激虚假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依靠债务来维持其庞大的财政开支。债务型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终将爆发危机进行强制性调整。

汇率波动下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中日贸易的经验分析75-80

摘要:汇率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衡量国家间经济关系的"指示器",对一国出口及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人民币升值尚未对中日贸易及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和日本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加强中日贸易往来对保持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经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81-86

摘要:自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和预期收益率的弹性都在逐渐增大。我国应通过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损害,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会议综述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共同富裕——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6次学术研讨会综述87-90

摘要: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6次学术年会暨第9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12年5月31日至6月2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60余所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科研机构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深入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共同富裕的成就、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不仅厘清了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角度和分析方法,还产生了许多精辟的观点和深刻的阐发。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李建平F0002-F0002

摘要:1946年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温州人。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初到闽西连城下乡插队,1972年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学习,1975年毕业留校任教。1979-1981年在福建师范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英文摘要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