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 22-1232/F 国内刊号
  • 1005-2674 国际刊号
  • 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当代经济研究是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当代经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书评、争鸣与探索、财经园地、改革开放论坛、农业经济研究、理论探讨等

当代经济研究 200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资本论》研究与应用
马克思对斯密双重观察法的批判及研究范式的创新1-5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与他的批判有直接关系。他批判斯密双重“观察法”,发现其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批判李嘉图发展斯密“外在观察法”所犯“强制抽象”的错误;批判萨伊将斯密“外在观察法”庸俗化为“表象法”的错误。正是根据唯物辩证法,通过这种批判,他发现再现对象内在规定在社会表面上的颠倒表现,是再现资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内在研究与外化表现统一的难题,创立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思想及其当代价值6-9

摘要: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马克思从三种意义上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一是对一般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经济精神进行了分析,二是对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批判,三是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贪欲精神、剥削精神、利己精神和拜物教精神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生产方式、资本逻辑、批判意识、辨证方法、历史观点等是马克思分析的不同视角。随着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资本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普遍现象,研究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为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提供正确指导。

《资本论》的和谐伦理思想及其对巴斯夏的批判10-13

摘要:《资本论》关于发展的目的观实际上内含了一个必然的逻辑结论:发展应是和谐的发展。巴斯夏从拙象的自然社会秩序分析出发,无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一味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具有十足的庸俗性。巴斯夏的和谐思想缺乏关于人与自然以及人的自身和谐的论述,强调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人的利益和谐。《资本论》以和谐发展的三维度展开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和谐性的全面批判,进一步揭示了巴斯夏和谐思想的庸俗性。《资本论》指出,和谐发展必然是欲望和谐的发展,即欲望与实现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和谐;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此和谐。巴斯夏将欲望不和谐的责任推到普通消费者的身上,将能力的作用泛化为资本的作用。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外国经济理论述评
一个“明斯基时刻”是否已经回归?——论全球的次贷危机与“新”资本主义模式14-21

摘要:次贷危机凸显了一个事实,即“金融衍生品”和其他金融“创新”一同将市场推入史无前例的雷区。这预示全球性的危机终将来临。消费者无力偿还债务成为这次金融体系崩溃的根源。借贷机制的不透明使得新金融的欺骗性成为可能。当前投机泡沫和债务紧缩交替出现,说明“明斯基时刻”已经来临。

美国制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长久的对话及其基础22-26

摘要:长期以来,美国制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理论对话,这种对话主要集中在差异比较或综合尝试上,却未关注这种对话因何得以持续的问题。事实上,在社会价值、制度——技术二分法、权力——冲突等观点上,美国制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些相似性构成了两者长期对话的基础。

“非商品化”与西方福利国家的改革——兼评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国家观点27-30

摘要:作为现代人的社会权利的结果,“非商品化”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并成为研究福利国家的有力工具。但由于劳动者公民身份和国籍等的差别,使得他们获得福利待遇存在差别,也反映福利获得者作为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在市场中地位的差别。由于福利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资本主义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劳动力商品化作为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也是不能改变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的“非商品化”更不能导致劳动者的“非无产阶级化”。“第三条道路”对于福利国家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能否成为最佳解决方案,还须拭目以待。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争鸣与探索
再论“重建个人所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回复卫兴华教授的批评与指正31-35

摘要:本文再次论证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即恩格斯所指明的“产品即消费品”,不赞同卫兴华教授与其相背离的观点: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公有制基础上的公有制。其次,本文再次论证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个人所有制”,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不赞同卫教授将其贬低为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的生活消费品的个人所有。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及现代经济意义36-40

摘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基于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维度,立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双向标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判的。立足于历史主义维度的生产力标准,通过对生产的物质方式、生产的劳动组织方式、生产的社会方式、生产方式的现实基础四维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其相对正义的一面,但立足于结构主义维度的生产关系标准,又彰显了其非正义的一面。马克思憧憬生产方式内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要素的和谐,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恶化的不可逆性而必须强力建立新型生产方式的理论推断。全像解读马克思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对现代生产方式合宜性问题、检验标准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适性问题、超经济条件如何保证生产方式合宜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改革开放论坛
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深思41-47

摘要:当前的经济衰退与20世纪30年代的危机一样也是一个结构性的危机。目前各国政府已经用尽了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法,但仍是收效甚微。世界正向一个较长时期的萧条过程迈进。各种紧张的局势如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分歧一触即发,并有可能演变成国际冲突。

和谐劳动关系的治理机制分析48-52

摘要:效率与公平体现了劳资双方不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二者的均衡是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效率是雇主方的目标,期望获得柔性化的劳动关系以应对竞争压力,要求雇员具有多样化、专业化的就业能力;雇员更看重公平标准,希望在动荡的环境中得到高质量的就业保障,拥有体面的工作机会。冲突源起于劳资双方对各自利益的过度保护,而相互依存的关系导致劳资合作是必然的趋势,因而效率与公平是劳动关系中不断变换却永不消失的主题。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的核心就是推动就业能力和体面工作实现内在一致性,雇佣双方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建构一种新型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

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启示53-56

摘要:城市群产业空间是城市群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支撑。日本与美国是城市群产业空间发育较为成熟的典型国家,在区位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扩散格局、空间演化阶段以及政府调控机制等方面的规律与经验值得我国城市群发展借鉴,我国城市群发展应着重统筹空间规划、调整产业定位、整合要素载体、协调区域管治,以促进产业空间的有序发展。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宏观经济问题
累积性需求与关联产业发展探析57-61

摘要:任何一个国家的消费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征,在经济互动交往中一国或地区会向他国学习,但由于经济水平与生产能力的限制,本国某些商品的供给却不能满足需求,从而形成累积性需求,累积性需求是各国在发展中都存在的现象。由于累积性需求所形成的巨大市场为关联产业发展创造较好机会,所以累积性需求产业的发展轨迹不同于其它产业。累积性需求产业多是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我国的累积性需求产业主要是耐用消费品产业,而这些产业又多与高科技相关。处理好累积性需求产业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垄断行业政府规制效率及改进机制62-65

摘要:垄断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失灵使政府对垄断行业的规制具有了合意性与必要性。政府规制机构的介入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内生经济变量会引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界定规制效率以及建立规制效率模型,得出规制效率依赖于权重、规制成本、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弹性等因素的结论,并依据模型中得出的结论设计出合理的改善机制以提高规制的效率。规制机构应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对于需求价格弹性不同的行业应施行不同程度的规制;同时,降低规制行为本身的边际成本,也是提高规制效率的有效途径。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财经问题研究
论公共支出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66-69

摘要: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外在制约因素及其内在要求的分析表明,我国对农业的公共支出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是扭转当前对农业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二是提高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将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作为公共产品加以供给;三是加强国家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促使农村人口摆脱对土地的过度依赖,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从而引导农业的适度规模生产。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地区割据与政府间博弈70-73

摘要:近年来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出现的跨统筹区域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甚至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主要因素。各地方政府出台限制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的行政壁垒,是造成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地区割据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明确中央、地方、个人的养老责任,适时落实养老金权益,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调剂方面的功能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