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 22-1232/F 国内刊号
  • 1005-2674 国际刊号
  • 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当代经济研究是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当代经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书评、争鸣与探索、财经园地、改革开放论坛、农业经济研究、理论探讨等

当代经济研究 200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资本论》研究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企业产权理论1-6

摘要:企业内部的雇佣劳动关系与外部市场关系有本质的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抹杀了这种差异,其产权范畴不够准确严密,不能很好地解释当代经济发展的实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分析了企业的本质和功能,论证了企业产权的结构和成因、产权的分离和让渡,具有逻辑自治性和很强的现实解释力,能够指导我国产权改革走上正确道路。

基于资本循环的资源循环利用分析——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初探7-11

摘要:资本循环实质上是价值的循环,资源循环利用实质上是使用价值的循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一种循环必须以前一种循环为基础,才能在社会范围内全面展开和正常进行。马克思对资本循环的研究包含着对资源循环利用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其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循环经济。马克思对排泄物资源化和再利用的分析,实际上说明了循环经济的一些原则。资源在循环利用中出现生产要素、产品、再生资源三种形态,资源循环利用过程分为投入、生产、消费和回收四个阶段。为了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需要创造和改善法规、政策、体制和科技等方面的条件,激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马克思论述虚拟资本的双重思路及其对界定虚拟经济的启示12-15

摘要:马克思论述虚拟资本存在两种思路:一种是资本化的思路,另一种是派生化的思路。马克思的思路对解决当前虚拟经济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启示。这些问题包括金融是否是虚拟经济的研究范围,网络经济是否是虚拟经济的研究范围,泡沫经济是否是虚拟经济的研究范围,以及如何区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从两种不同的思路出发所界定的虚拟经济概念是不同的。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外国经济理论述评
组织设立和存活的空间过程研究16-19

摘要:组织生态学认为,组织设立和存活受种群密度和关系密度的制约,而这两种密度效应在不同的空间集合上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在全球空间下,发达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组织设立和组织存活具有互动关系。空间密度依赖模型说明了空间竞争和空间传染对组织设立和组织存活的影响。

企业性质的综合分析框架20-23

摘要: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仅用交易成本概念来解释企业的性质及变迁的原因,存在着严重的逻辑和历史错误。新制度经济学将人假定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合同人”,脱离了人类的实践活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人应为现实的“实践人”。以此人类行为假定为基础,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应为生产力的发展,节约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以及文化、技术的变化是企业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另外,文化、技术是企业制度产生、变迁的内生变量。

知识分工、社会资本与集群式创新网络的演化24-27

摘要:集群式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引致的知识分工的深化和创新合作网络的扩展。为了有效解决外部知识资源的嫁接问题,获取知识分工所形成的递增报酬,集群式创新网络应运而生。集群式创新网络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优势,又促进了网络内部知识分工的深化,有效地推动了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流动与共享,减低了知识的学习成本,为成员自身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而形成彼此相互演化的机制。

奥肯定理在中国适用情况的实证分析28-30

摘要:奥肯定理在中国是否适用一直存在争论。对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进行调整后,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拟合,证明奥肯定理在中国并没有失去它的经济规律性。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不存在问题。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争鸣与探索
对于当前中国公共品供给私有化的置疑——以环境资源类公共品为例31-34

摘要:以世界森林资源和我国的林业情况为案例,依据马克思和思格斯的理论,证明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关于在公共品供给领域全面实现市场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庇古和林达尔解决方案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所以私有厂商不适合供给公共品。针对目前“市场化”改革的呼声,应以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现有水平为依据,采取更为综合、有效的政策进一步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保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新解释”解决了转形问题吗?——非转形问题还是转形问题的新解法35-39

摘要:“新解释”起初作为解决转形问题的新方法而知名,但实际上它对于解决转形问题没有提供任何帮助。转形问题的实质是研究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而“新解释”是直接链接价值与价格,与生产价格没有关系。Foley、Dumenil的“新解释”通过重新定义货币价值后;认为总净产品的价值与价格是相等的,因而其总价值与总价格是定义相等的,而且通过重新定义劳动力价值而得出总利润与总剩余价值也是定义相等的,因此在总净产品的层面上取消了转形问题;Moseley认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不需要转形而彻底取消了转形问题。“新解释”通过重视货币问题而将马克思的理论扩展到实际的市场价格问题,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它却没有涉及转形问题的实质。

从公平与效率关系看按劳分配转型40-43

摘要:公平与效率是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正面的公平通过激励通道传递到反面从而使分配具有效率意义。公平这一概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含义:一方面是对某客观存在的事实性描述;另一方面是对该事实的道德价值评判。把公平的双重含义区分开来,对于解决有关“公平问题”的学术交换成本和提高学术讨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财富在(不管按什么原则)分配之前必须解决度量难题,这是解决激励问题的阿基米德“支点”。我国抛弃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而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按劳分配理想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改革开放论坛
马克思利息理论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44-48

摘要:马克思的利息理论内容丰富、寓意深邃,它所揭示的利息特性和利息率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依然存在,这彰显着其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的利息理论,并用以指导我国利率体制改革,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率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把马克思的利息理论当作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勇于实践,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实现共同富裕的依据和措施——引导与利用非公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服务49-52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成分中非公经济已占较大比例,通过以下措施,可有效地引导和利用非公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服务:建立企业主和企业工会组织制衡机制;根据国民经济增长率确定相应工资增长幅度;建立并逐步完善覆盖全国的与我国经济发展动态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53-56

摘要:产业结构升级不同于产业升级,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具体内容。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就是国民经济社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制度安排和资源禀赋都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社会需求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导向,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制度安排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体制保障,资源供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物质基础。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农业经济研究
初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关于长春市的个案调查与研究57-60

摘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推动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时代产物,是对家庭经营的超越与扬弃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它作为因需要而产生的新生事物,作用是突出的,但不成熟也是明显的,需要全社会的呵护与支持。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

利用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61-62

摘要:县域经济在提供基础条件、实现生产要素聚集化、转移农村人口等方面,积极地发挥推动农村城镇化的作用。要通过改革现行户籍、人口政策,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等城镇化步骤,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财经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以东北三省为例63-65

摘要:理论界对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是否密切相关问题尚无定论。从东北情况看,上市公司的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而盈利能力、成长性与流动性都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途径应包括:注重公司规模、行业特征、公司成长性及资产流动性。

银行业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及防范66-68

摘要:在银行业中,道德风险最难控制。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特殊的生成机制和路径依赖特征是:初始委托人缺位、链过长、轻法治的传统影响;“一股独大”的产权配置及内控缺陷也直接诱发道德风险。有效治理银行道德风险要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文化机制三个层面入手。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69-71

摘要:物流活动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广泛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伴随着物流活动的发生,必然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物流活动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确保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绿色物流的内涵出发,针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基础上,从观念、政府、企业、循环经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