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北亚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ortheast Asia Forum

  • 22-1180/C 国内刊号
  • 1003-7411 国际刊号
  • 1.9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东北亚论坛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东北亚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东北亚论坛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北亚论坛杂志中日关系
全球变局下的中日经济关系新趋势3-16

摘要:经过70年的长期合作与磨合,中日经济关系已然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但仍然存在相互投资不均衡、非理性竞争加剧等问题。在全球变局背景下,作为主要参与力量,中美日的大国关系变化也将影响中日经济走向,中国实力的持续上升将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正向影响,美国的战略收缩也在改变着日本的战略选择。另外,新时代为中日经济合作开辟新天地;中国实现新时代战略目标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经济合作提供新平台.整体来看,近中期的中日经济关系将保持稳定甚至较快发展,中日两国也将在全球价值链、节能环保、共同应对老龄化等前沿、重点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在全球变局下,中日经济关系会遇到各种挑战,但仍将保持健康发展的大趋势。

世界格局变化下的中日经贸关系展望17-33

摘要:纵观全球,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各种事件应接不暇,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变局中,中美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势。而在世界格局变化过程中,中日经贸关系必然受到深刻影响,美国与中日两国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对日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必然会影响中日经贸关系。本文通过对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面临新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后认为,虽然中日两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相互深化合作的发展机遇。未来,只要中日两国以诚相待,非仅顾一己之利,双方在众多领域将会有更好更多的合作发展空间。

东北亚论坛杂志中美贸易争端
论中美经济关系“新范式”的意义、內涵与挑战34-46

摘要:2018年以来,中美经济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中美关系质变的背景下构建中美经济关系的“新范式”,成为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关键。确立中美经济关系“新范式”的经济逻辑体现为三个“难以为继”,即中美两国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经济失衡的总体格局难以为继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应当看到三个不变,即中美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属性没有变、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变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中大国协调的必要性没有变。因此,在诸多领域的中美协调与合作仍将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石。确立中美经济关系“新范式”的宗旨在于以双边经贸利益的共生性和包容性对冲两国地缘政治的竞争性和对抗性。这一“新范式”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竞争合作、分歧管控以及深化融合。特朗普政府的“全政府”对华竞争战略、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环境的根本性变化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对“新范式”的确立构成了挑战。对中国而言,尊重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逻辑、解决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透明度与可预期性至关重要。

中美贸易冲突的动因探究与对策——基于美国贸易政策与稅改內在逻辑视角47-58

摘要:美国引发中美贸易冲突是美国单边贸易政策的突出体现,与美国税改等国内政策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作为特朗普政府的主要政策,美国试图通过减税吸引跨国企业和过渡法人企业向美国本土回流和扩大投资,并通过单边贸易政策建立更有利于美国的贸易规则,既是弥补税改等政策在短期内产生的巨额赤字的需要,也有在中长期形成更有利于美国发展环境的考量。其深层根源在于美国试图通过推动本土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科技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模式,强化美国主导的国际分工格局。深刻认识美国引发贸易冲突的根源有利于中国在贸易磋商中实现最大利益。基于此,中国应认识到美国的单边贸易政策具有不可持续性,解决两国共同诉求问题和双边贸易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关注中美贸易冲突中高技术中间产品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应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在国际竞争和分工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区域合作
逆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研究59-70

摘要:近几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日渐高涨,经贸紧张局势升级,分离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蔓延。研究发现,逆全球化给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施加了下行压力,但这种影响具有两面性,或是使前一段时期迅猛发展的东亚区域合作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或是形成倒逼机制,为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共生理论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共生发展是东亚区域经济在逆全球化下发展的必然选择,东亚各经济体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应通过深化区域内部经济合作,在相互依赖中实现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从而进一步提升东亚区域经济板块的整体价值,再创东亚发展“新奇迹”。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思路与政策创新研究71-86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由概念落实到行动,形成了总体布局,且加入国家越来越多,实质性经贸合作取得成效,合作区域范围不断拓展,沿线国家地区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目前正逐渐向广范围、高质量阶段推进。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地缘政治风险、部分国家的疑虑和阻挠、部分国家国内形势变化、建设资金需求缺口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不稳等现实问题,制约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基于此,本文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优化国内开发开放布局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创新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方式及政策创新,旨在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由泼墨“大写意”阶段向“工笔画”的高质量阶段转变。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体系压力、威胁认知与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87-97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以及中美在亚太主导权竞争的加剧,作为地区重要的中等强国,韩国如何在中美之间进行战略选择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为例,分析了韩国在中美之间战略选择的特点及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的战略定义不足以全面说明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特点,韩国的战略选择具有多样性。第二,体系压力、自身的安全认知是影响韩国在中美之间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对于韩国来说,抵御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优先于防范中美博弈给韩国带来的安全风险。具体来说,如果某一议题涉及朝鲜威胁.韩国通常采取跟随美国的战略;如果不涉及朝鲜威胁,韩国则会选择迎合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对冲”战略。

国际关系角色理论视角下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探析98-111

摘要:“角色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界分析国家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范式。在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影响一国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变量主要是基于国家角色定位基础之上的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本文通过考察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角色定位,分别分析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次影响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中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的变化。在国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身份的主要是其决策参与者,包括俄罗斯总统、中央官僚机构、大型国有能源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在国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预期的主要是俄罗斯与中国能源对话机制、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结构的认知以及与西方能源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角色理论的分析范式总结了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的决策逻辑并将中俄近年来能源合作取得突破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一决策逻辑的影响。

动力与目的: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身份转变的成因112-126

摘要:本文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身份由“被动参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到“积极贡献的新兴大国”的原因;在“转变动力"与“转变目的”分析框架中,选取国际制度和预期目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治理身份转变的因果机制;在“德班平台谈判”期间,揭示中国治理身份和行为偏好转变原因。本文强调国际制度对中国外部身份认同的激励和内化作用,建构预期目标对中国内部身份偏好影响路径,认为三者在动态循环中达到“内部结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