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北亚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ortheast Asia Forum

  • 22-1180/C 国内刊号
  • 1003-7411 国际刊号
  • 1.9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东北亚论坛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东北亚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东北亚论坛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北亚论坛杂志纪念全面抗日战争80周年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中国全面抗日战争80周年莫斯科国际会议笔谈--共同维护中国抗战的历史公正,提升我国软实力,夯实中俄民间友好基础3-6

摘要:2017年7月5-6日,吉林大学与俄罗斯国防部、外交部、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在莫斯科共同举办了纪念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参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近500人。在莫斯科首次举办纪念中国抗战的大型国际会议,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受篇幅所限,不能将会议的众多成果一一展示出来,在此我们选择了几篇提交的发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此次国际会议的部分观点和中俄合作开展二战一抗战研究所倡导的精神,以笔谈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希望能给人以启示。

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援华苏联空军6-8

摘要:20世纪上半叶,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通过一系列事件表现出来: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进行的武装干涉(1918~1922年),30年代苏日的“边境冲突”和哈桑湖战役(1938年)、诺门坎战役(1939年),以及在中国反抗日本全面侵略战争中苏联志愿者的对日参战(1937-194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8-11

摘要:1937年发生的“七七事变”是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七七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

中国全面抗战(1937~1945)与苏联对华政策新论12-21

摘要:本文将全面抗战前的苏中关系置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结合中国国内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系列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研究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的苏联对华政策。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当时苏联与“中华民国”官方政府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下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进行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揭示了苏联对中国抗日的两个战场给予支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特区(指陕甘宁边区——译注)和“敌后解放区”为根据地的敌后抗战战场。

国际视角下武汉会战期间的中苏合作22-30

摘要: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不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会战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两国密切合作共同抵御日军的大规模进攻。此次合作是在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的国际背景下,中苏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从战略上进行妥协和协调的结果。中苏两国的合作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是国际合作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最早尝试之一,在客观上沉重打击了法西斯主义的嚣张气焰,提振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欧亚地区主义31-45

摘要:核武器的出现使大国战争再无完全的胜利者。地缘经济竞争日益取代了哥伦布时代以来地缘政治竞争的优势地位,战后地区主义的蓬勃发展就是这种时代趋势的反映。“一带一路”是在欧亚权力对比和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发生有利于中国的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的洲际地区主义合作倡议,其实质是一个经济地区主义合作机制,因此解决不了洲际安全问题,更不可能“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对“一带一路”实质、局限、目标与效用评判标准均需细致的分析与界定,才能避免出现对其评价简单随意的倾向。地区主义与地区化应该彼此推进、相互为用,政府主导的地区主义必须以本地区的地区性水平为基础。中国应该塑造有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安全环境,从而打破“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的羁绊,推动其顺利发展。“一带一路”需使长期愿景与阶段性目标、国家实力与政策设计、中国的主观愿望和沿线国家的需求相协调。

双重分化: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楔子战略46-57

摘要: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是其亚太战略的重组成部分。基于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的需,美国极力谋求削弱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为此采用了楔子战略,意在对中朝、中韩关系进行双重分化。美国分化中朝关系主采取“以压促变”的方式,对中朝进行“拉打结合”的区别对待,不断加剧中朝两国内部的矛盾,使得朝鲜成为中国的战略负担而非战略资产。对于分化中韩关系而言,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签署美韩FTA、拉拢韩国加入TPP和阻止韩国加入亚投行等方式的效果有限,而在安全方面的楔子战略相对更加有效,“萨德”入韩便是明显的例证。美国在朝鲜半岛谋求双重分化的楔子战略加剧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性,也使得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导致东北亚分化更加严重。

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理念与对华外交思维初探58-67

摘要:特朗普总统本人的政策偏好对研究美国新政府的整体外交和对华政策有着重的参考作用。通过对其撰写的著作中有关外交部分的解读来定义和理解其“美国优先”理念的具体内容,可以勾勒出特朗普的外交理念和施政重点,并且通过其内阁成员的任命和施政加以佐证。特朗普将极端伊斯兰势力视为美国军事上最大的威胁,而将中国视为美国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时对诸如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合作予以否定。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受到来自美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双重压力,而中美两国之间有望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反恐领域开展新的合作,稳定并发展双边关系。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区域合作
“逆全球化”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68-77

摘要: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日趋高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反对政府对外让渡经济主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泛滥,对外来移民和难民的排斥日趋强烈。“逆全球化”浪潮,使前一段时期迅猛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势头发生重大逆转,有可能出现一段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低潮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东亚区域合作也有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东亚各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应该积极发挥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的新途径。

中韩贸易25年:转折点或新起点?78-88

摘要:2017年时值中韩建交25周年,当前中韩贸易高度集中于电子、机电设备和化工产品是由中韩在这些产品全球价值链上的优势地位所决定,贸易商品结构和流向是由两国相对位置所决定,这也可解释多年的中韩贸易逆差。“萨德”入韩改变了中韩贸易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贸易视角看,韩国低估了其对中国的非对称经贸依赖关系,而高估了韩国在全球价值链上对中国的优势。采用双重差分(DID)思路,发现在宣布部署“萨德”前,韩国对华贸易和出口表现都优于中国整体贸易表现,而后韩国对华贸易和出口表现都差于中国整体表现。中韩贸易未来发展面临不确定性,可能会经历不同发展阶段,而“一带一路”倡议将可能成为两国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中日电子产业合作的新变化——以日本电子产业模块化转变为视角89-100

摘要:欧美的模块化战略深刻改变了电子产业竞争力、发展格局与价值链流动,迫使日本从企业组织、产品结构与生产体系、产业价值链体系三方面推动模块化转变,并由此催生了中日电子产业合作的新变化,主表现为贸易地位不平等性与利益分配不对等性的双弱化现象。新变化的方向有利于中方,但中方在产业合作上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应从研发创新突破、产业合作机制高级化、内部化产业合作规则建立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产业合作框架中的主动性与主导性,应对日方模块化转变所带来的新挑战。

特朗普政府“美国第一能源计划”及其影响101-112

摘要:“美国第一能源计划”是特朗普总统执政后的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的总体纲领,它既继承了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中关于加大本土能源与页岩油气开发、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以及将能源与环境保护政策相结合的部分,也明确提出取消奥巴马政府“气候行动计划”,以及建立同海湾盟国积极的能源关系以服务美国反恐战略的举措。国内层面,“美国第一能源计划”将会有力促进美国本土石油产量的增加、推动煤炭产业复兴,对美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利弊同在;国际层面,美国将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机制中发挥重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球石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并削弱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美国退出“气候行动计划”预期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带来消极影响,但其整体影响有限。“美国第一能源计划”也将为中美能源关系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可能促进中美在环境保护和清洁煤领域的合作,拓展中国原油进口渠道;另一方面将会明显阻碍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带来某些干扰和阻力,并有可能使中国的能源贸易形势及能源地缘形势进一步复杂化。

东北地区工业增长的结构红利效应113-123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造成的TFP增速下滑;东北工业结构改革调整引致的行业间素重置对工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工业增长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素市场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了素配置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结构红利的显著差异。

东北亚论坛杂志会议综述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80周年及苏联在中国抗战中的贡献”中俄国际学术会议综述124-126

摘要: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即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纪念日。80年前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中俄两国都曾表示共同努力,抵制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行径。曾提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牢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世界和平的明天。”普京总统指出:“深入揭示战争的历史真相,有助世人永远铭记父辈的功勋,为培养年青一代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重大的贡献。”

ABSTRACTS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