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东北亚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日本经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韩国问题、蒙古问题、世贸组织与中国、区域经济开发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7411
  • 国内刊号:22-1180/C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23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5
  • 综合影响因子:1.9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北亚论坛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政治

中国与日本:同盟行为的比较分析

摘要: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由于同盟结构和文化因素不同而产生迥异的同盟行为。两个同盟都是由两个拥有各自主权但却彼此不平等的参与者组成,这样的同盟也是非对称和分层级的。这两个国家都很少有真正的同盟,从防务领域到政治经济领域,他们各自曾经拥有的同盟都承载着过于沉重的期望。
3-9

二战后中日结盟观比较研究——以中苏同盟、日美同盟为例

摘要:战后中日结盟观存在差异。从结盟功能来看,中国谋求的是生存与安全;日本谋求的是从生存、安全到对外权力的增加、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从结盟对象来看,中国的结盟对象包括强国和相对弱势的国家;日本的结盟对象集中在强国。从同盟地位与同盟管理来看,中国强调地位及管理的平等,而日本对这方面的不平等往往持容忍的态度。从结盟基础来看,中国从以面临共同威胁而产生的共同安全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划界,到淡化、放弃意识形态划界。日本则从以面临共同威胁而产生的共同安全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划界,到淡化意识形态,再到一度逐渐强化意识形态划界。从结盟影响来看,中国经历了结盟利于和平到不利于和平的观念转变,日本则以结盟利于和平的观念为主。
10-15

东北亚大国关系中第三方因素及地区安全共同治理

摘要:中日关系经济上的合作依存度与政治上的纷争摩擦常态化这一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从更深层次上探究中日政治经济所处的这种分裂状态根源,从本质上讲背后蕴涵着东北亚大国关系中的域外因素:即美国的第三方因素,其对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特殊作用。东北亚大国在地区的竞争摩擦时常较为突出,但中美日在东亚地区还是蕴涵着许多重大的共同利益。东北亚传统的"管制型"安全模式需向大国共同"治理型"模式转变趋向,意味着大国区域安全治理的权利、利益、责任的平等与分享,地区安全治理是在大国协作框架下的共同治理,应注重大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16-24

“东北亚区域秩序研究”笔谈

摘要: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变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25-35

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解析

摘要:21世纪初亚洲地位的迅速提升正在引起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东移。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目标,是要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里,"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能力,改善安全,扩大繁荣,促进美国的价值观"。为此,美国将以"前沿部署外交"为开端,按照"六条关键性的行动路线"向前推进:增强美国的双边安全同盟;深化美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发展与区域性多边机构的接触;扩大贸易和投资;打造基础广泛的军事存在;增进民主和人权。这表明,"现实的理想主义"构成了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战略理念。
36-41

东亚海上战略互信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东亚海上安全环境复杂多变,东亚海上安全局势受各种域内外因素影响不断加剧,形成海上安全困局的主要症结在于东亚各国之间缺乏信任基础。为了有效化解东亚地区海上矛盾争端,必须构建东亚海上战略互信机制,求取东亚各方之间海上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而达成消除隔阂、降低风险、和谐共赢的海上安全局面。
42-50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区域合作

美日住房权保障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住房权是联合国规定的重要的公民权利,是基本人权。我国1997年签署并于2001年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承诺为实现公民的住房权而努力。而迄今为止,并没有制定一部有关住房权保障方面的法律,近年来由于房价的攀升和全国人大将《住房保障法》列为立法规划之一,引起学界对住房权、住房权保障问题的热议。美日两国的经验教训表明,公民住房权的实现,仅仅依据公民的自我努力是不够的,要使我国公民的住房权真正实现,就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承担国际义务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的国情,将政府保障公民住房权的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通过法律保障措施来明确国家责任、政府责任,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公民实现住房权。
60-69

中日奢侈消费的心理文化差异

摘要:中国即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通过对中日两国奢侈品消费的心理文化特征差异性研究,解读影响中日两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的心理文化因素,为中国奢侈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价值的内容,那就是必须扭转对奢侈品的过度追求及畸形消费。只有将中国人的消费文化引导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时,才会在意识上真正关注消费行为的积极性。这也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问题。
70-76
东北亚论坛杂志中国对外开放

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沿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摘要: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中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而沿边地方政府又是其主要推动力量。目前,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是我国跨境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模式。但由于地方利益的强化,沿边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利益和目标上会有所偏差。这导致了沿边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采取对内竞争和对外合作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两种不同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力机制研究对进一步揭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制度安排,提升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77-84

东北三省旅游业增长绩效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宏观经济风险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旅游业的增长绩效,是目前东北旅游业谋求不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湿地、冰雪、工业、农业旅游资源在全国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重要的冰雪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方法测算和分析东北三省旅游业在1999~2010年期间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情况,并结合面板协整模型分析地区财政条件、区位条件、旅游资产规模、旅行社等因素,可从中找出东北旅游业增长效率的切入点。
85-89
东北亚论坛杂志俄罗斯问题

俄罗斯北极资源开发政策的新框架

摘要:俄罗斯为实现北极利益最大化,以扇形原则、先占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为法律依据主张对北极资源行使主权控制。扇形原则因缺乏国际法论据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反对,但俄罗斯基于国家利益需要不会放弃扇形原则的主张,并以自然延伸原则巩固对北极资源的控制权,这种权利是经济属性的主权权利并受到国际法的严格限制,只能依据科学证明来争取北极大陆架资源拥有权。同时,俄罗斯积极采用共同开发政策对北极资源进行权利控制,通过与相关国家签订临时协议拥有对北极争议区自然资源的开采权,这些对非北冰洋国家和《海洋法公约》将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社会有必要对俄罗斯北极资源开发政策高度重视,通过现有法律途径承担起维护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责任。
90-97

入世之际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展望

摘要: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变。这种模式试图将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持续地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以推动经济体获得有质量的增长。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发展和创新之间具有较强的互动作用。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遭受重创的国家,其国家行为,尤其是制度供给对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行为的视角出发,可以勾勒出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2011~2012年,既是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也是梅普"权力交接"时期。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选择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对进行分析和展望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108-118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历史与文化

东北地区农业系统资源利用方式及其效益的历史变迁

摘要:历史上东北地区水草丰沛,森林茂密,沼泽遍地。生息繁衍于此的东北先民,或渔猎,或游牧,或农耕。明清以来,尤其是清中期实行招垦政策以来,东北地区的荒田、草地、山林、沼泽,均得到了大面积的农业开发,造成农田系统对草地系统、森林系统、沼泽系统不断包抄与逐渐挤压,深刻影响了东北地区的作物布局与耕地制度。受此影响,东北地区种植业系统功能日益强化,而畜牧业系统、林业系统以及渔猎系统功能呈日渐式微趋势,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以及放垦政策的大力推行难辞其咎。
1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