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东北亚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日本经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韩国问题、蒙古问题、世贸组织与中国、区域经济开发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7411
  • 国内刊号:22-1180/C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23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5
  • 综合影响因子:1.9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北亚论坛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区域合作

美国的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摩擦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新重商主义是重商主义贸易思想基于不同的利益与价值诉求在新时期的一种新形式的选择。在美国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影响下,频发的中美贸易摩擦有向长期化、高端化发展的态势。美国的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鼓励出口的政策看,推动美元贬值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并以绿色技术、设备、新能源为突破口,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与出口导向型战略;从限制进口的政策看,“两反两保”等贸易救济措施、“炭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频出。
3-11

关于中朝产业开发与合作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中朝各自实施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两国的经贸关系将随着2011年6月经济区合作部分项目的启动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合作将有望逐步成为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物流、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制造业、科技、旅游观光、农业和渔业等产业有望成为合作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中朝经贸合作现状及现实基础条件使得这种合作更有利于首先在双方的边境地区展开,并逐步加以推进,物流领域的合作有望起到突破口的作用。
12-21

基于利益共享的中蒙经贸合作关系研究

摘要:中蒙经贸合作关系近年来持续升温,但两国在合作中存在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和障碍因素。同时,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及有利的政治地缘优势,使得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加快了与蒙古国合作的步伐。中国需要在理解、尊重蒙古国自身的利益诉求及其与他国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克服障碍因素,采取有效灵活的对策,促进中蒙经贸关系稳步发展。
22-30

东亚国家跨区域双边FTA的多样化动机分析

摘要:从东亚国家双边FTA伙伴选择的范围来看,伙伴国不属于本地区的的情况在大大增加。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盟为例,展现东亚各国区域FTA和跨区域FTA并行发展的现实。跨区域FTA政策动机包括经济动机、安全和外交动机和平衡动机,而每一种动机又有自己的具体内涵。跨区域YrA的发动已经内化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和进程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为最大化我国的综合利益,应尽早明确中国的跨区域FTA战略。
31-38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政治

东北亚海权争端与中国的新思维

摘要:东北亚是一个地缘空间相对狭小,战略力量分布密集,对权力分配异常敏感的国际热点区域。海洋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的强化、海洋权益博弈规则的零和性以及当前存在的制度缝隙交织的结果使得该地区海洋权益争端愈加激烈。鉴于海洋在新时期对于国家在安全、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作用,一场新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悄然展开。时移而世易,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搁置争议,他来开发”的复杂局面和海洋对于我国和平崛起战略价值的日益提升,中国有必要适时改变既有的争端解决模式,通过“搁置争议,积极开发”的介入性举措和对主张权益“既要认,又要领”的实质性行为,以期在这场海洋主权博弈的大棋局中占得先手。
39-44

2010年俄挪北极海洋划界条约评析

摘要:2010年签署2011年批准生效的俄罗斯与挪威关于巴伦支海和北冰洋的海域划界与合作条约,“一揽子”解决了两国长达40年的海洋划界争端及渔业与跨界油气田开发问题,并创设了新的国家实践。条约是综合考量两国北极战略与能源战略及外大陆架问题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对两国关系及国际社会都会产生相应影响,并对类似的海洋划界、跨界油气开发及国际合作具有借鉴意义。
45-53

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

摘要: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正常的国家关系”转变。2010年以来朝鲜半岛发生的多次争议事件导致局势不稳加剧,中国对朝鲜半岛外交及中朝双边关系面临微妙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对朝外交新形势,应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调整对朝政策:承担必要责任,摆脱被动牵制;撬动对朝“杠杆”,发挥主动影响;遵循务实原则,谋求国家利益;理解对方关切,保持传统友谊,从而实现中朝关系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54-63
东北亚论坛杂志国别研究

论政府对现代企业的法制监管——以日本核泄漏案为例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纵深发展,市场经济巴促使各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一密切的联系是建立在目标统一以及兼有冲突与合作特征的职能分离基础之上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出了突发事件背后隐藏的日本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官商勾结、监管失控等重大问题,对目前我国如何正确处理政企关系,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竞争及政府的调控作用,制定配套的法律来弥补监管漏洞等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64-71

危机后韩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目前,韩国的实体经济保持着良好的恢复态势,就业、工资情况有所改善,基本实现了稳定物价的目标,维持经常收支黑字基调,金融市场趋于稳定,金融制度得到改善。但韩国经济面临着对外来冲击缺乏抵抗力,经济过度依赖特定产业,出口集中于少数国家,金融市场结构脆弱,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加深等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其出路在于采取内需拉动型的稳定增长模式,扩大产业群,构筑韩国特色的灵活安全的就业体系,构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安全的金融体系。
72-81

俄罗斯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倾向——以汽车工业保护为例

摘要:俄罗斯在汽车工业领域采取了长期和短期政策相结合的支持政策,其中带有显著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倾向。作为一种鼓励创新的贸易政策,却在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中发挥作用,这是俄罗斯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政府偏好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理解政策发挥作用的充要条件,正确认识保护和竞争的关系,才能够正确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俄罗斯的政策实践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82-91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振兴

基于金融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X效率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摘要:基于企业理性经济人假设,完善的创新系统将不再关注主体创新能动性的培养,而将注意力放在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建设上,从而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这其中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所起作用至关重要,二者协调性值得我们关注。基于金融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X效率研究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运用2003~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以东北三省为例,对二者协调性进行分析,发现东北三省总体来说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能力的X效率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东北三省各自所面对的问题又不相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意义重大,也为适应其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最终实现我国整体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路径支持。
92-98

东北振兴政策实践效果评价与政策启示——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全国比较

摘要:通过利用马奎斯特(DEA—Malmquist)指数计算得到我国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对比分析东北三省与全国各省的计算情况,发现2003-2007年我国东北振兴政策实践未达到理想效果,提出东北振兴政策的一个重点指向就是对技术研发与创新、资源节约和生产要素高效利用进行大力支持。
99-108

吉林省发展基金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基金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吉林省在东北亚地区所具有的政策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决定了吉林省应率先发展基金产业,建立起东北亚地区基金总部基地、吉林省国际基金管理学院,成立基金行业协会、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不仅能拓宽吉林省企业的融资渠道,完善金融市场结构,而且有利于促进吉林省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09-116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历史与文化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以汉字的地位变迁为视角

摘要:东亚文化圈立根于魏晋,形成于隋唐,衰落于近代。在20世纪90年代后,又呈现出复兴之势。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汉字、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四个要素。汉字作为其他三个要素的传播承载工具,在文化圈形成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在文化圈中的地位变迁见证了文化圈从形成发展、衰退削弱到复兴重建的过程。东亚文化圈的复兴重建,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当今中国与日,韩等国的合作种植了文化根基,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构建了文化平台。
117-122

政治文化视域下的日本二战史观

摘要:日本二战史观的形成,是由日本独特的政治文化决定的。在政治文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正是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才造就了日本偏执的历史观和错误的二战史观。要想使日本政治文化朝着有利于反省战争罪责方向发展,就必须对日本政治文化进行改造,其途径是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和日本内部的转变。
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