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北亚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ortheast Asia Forum

  • 22-1180/C 国内刊号
  • 1003-7411 国际刊号
  • 1.9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东北亚论坛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东北亚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东北亚论坛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区域合作
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3-6

摘要: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的初步建成,对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新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空间。新丝绸之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关联带动作用为目的的中国-中亚跨国带状经济合作体。目前,中国-中亚各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新丝绸之路的交通走廊初步建成,经济发展带的资源、产业和城市等支撑条件现已初具规模。合作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将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程度地化解全球化风险,实现民族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机遇。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其对策7-12

摘要: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对东北亚地区各国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及经济区域化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具体体现。东北亚经济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很多障碍需要排除,中国应采取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牵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为目标,以设立相应机制为保障,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的形成。

中韩经贸合作与东亚自由贸易区构建13-17

摘要:东亚地区作为21世纪区域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关注。以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推动未来建立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地区各国或地区的一种应对未来挑战的积极探索。新的区域战略支点与运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集散功能、配置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有效运用中韩两国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以“互利双赢”的利益关系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协调、推进区域内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的协调——兼论全球化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18-21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对于两者的关系,至今仍有“障碍说”和“阶段说”两种不同认识。尽管如此,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仍十分重要。对于东北亚,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既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机遇,同时也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与课题。目前,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成为区内多数国家经济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步骤与组成部分。

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若干思考22-25

摘要:东北亚区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东北亚地区旅游业发展迅猛,然而一直未能形成全方位的区域合作,更多地表现在单纯利益驱使下的双边层面上。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缺信、体制差异、历史纠葛等多种特殊不易逾越的沟壑;也存在区域内缺乏有效的合作机构,协调能力并不突出的问题;加之许多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接待能力差,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服务没有标准化,质低价高,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制约了东北亚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东北亚区域内互为市场、互为目的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域优势越来越突出。因此,应当采取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旅游开发战略;减少障碍,使旅游活动更加便捷;完善软硬件设施,制订统一的服务标准;开发跨国旅游项目,推广特色旅游等项措施,全力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

东亚地区产业分工模式的演进及中国的对策26-30

摘要:东亚地区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雁阵式”产业间分工模式,因失去其所依赖的劳动力禀赋的竞争比较优势,已不能符合东亚的现实发展状况。伴随东亚后发经济体的迅速发展,东亚地区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为产业内分工发展注入了动力源泉,推动了东亚地区的产业结构梯度由单一模式向复杂化、网络化转交,提供了基本保障条件。在东亚产业分工模式的演进过程中,中国应适时采取对策,以获取分工新格局中的有利地位。

美国企业孵化器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31-35

摘要:企业孵化器发源于美国,在培育和扶持初创型小企业、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企业孵化是在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还必须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网络意识,使其向企业化、国际化发展,并不断优化融资环境,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推动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健康发展。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经济振兴
国企改制后市场整合中的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36-40

摘要:吉林省国有企业改制即将全面完成,改制后整个市场必定会经历一段整合期,在这段时间内,国有企业同民营企业在市场地位上将更加趋向于事实上的平等,企业间关系将会出现新的变化,政府行政命令式调控经济的做法也将逐步减少。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为已经参与改制及其他没有参与改制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北地区农业组织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41-45

摘要: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区域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对农业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是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东北地区农业组织的主要类型可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劳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这些组织对农户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引导、组织、服务等功能,加速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东北农业组织仍处于起步的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制定发展区域性农业组织的对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吉林省私营家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48

摘要:私营家族企业在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以极快的速度成长着。然而伴随着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私营家族企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可能放弃这种制度模式,私营家族企业还有它存在的优势。但这并不能说明私营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没有革新改造的任务了。吉林省的私营家族企业也将面临着革新、改造的任务,以此克服私营家族企业的弊端,使家族企业快速健康成长。

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政府危机管理——以“哈尔滨停水事件”为中心49-53

摘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政府危机管理意识、能力、水平问题直接关系到振兴事业的成败。2005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连续爆炸的事故,不仅使东北国有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意识、责任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更引发了政府危机管理的论争。“哈尔滨停水事件”是集这次爆炸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危机管理问题、社会舆论问题于一身的典型事例,“哈尔滨停水事件”透视着东北老工业地区潜在的危机隐患,暴露出了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强化东北振兴中的政府危机管理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完善危机管理体制的途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六部门动态优化模型在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运用54-58

摘要:产业结构问题是我国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均衡增长的关键。在相关理论方法还不够完善的背景下,构建适合国情的产业结构动态优化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的结构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将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产业结构动态优化模型体系与吉林省的实证研究相结合,可以发挥区域优势,以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的结构升级,解决供需结构失衡的深层矛盾。

东北振兴视野下化解乡镇债务的理性思考59-62

摘要:乡镇债务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也是目前振兴东北进程中必须要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日益严重的乡镇债务,已经成为东北振兴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障碍。东北地区乡镇债务问题的产生源于乡镇支出规模的压缩存在限度、乡镇收入的增长空间不够充足、乡镇体制框架的制约、债务偿还制度与动力的缺失等。要解决乡镇债务问题,必须采取近期操作性对策和长期根本性路径的有机结合的方式。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政治
中俄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63-68

摘要:中俄关系经过了15年发展历程,现已建立了稳定的政治和法律基础。中俄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稳定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不断加强。随着中俄在经贸、能源、投资和文化交流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扩大,中俄关系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69-75

摘要:从近代到冷战时期,海权问题一直是重大战略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反对美国海洋霸权、维护我国海洋安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冷战后,美国的太平洋海权战略安排具有遏制中国作为潜在对手挑战美国太平洋霸权的图谋,并集中体现在美日军事同盟、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具体领域对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形成沉重的压力与挑战,对此中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还历史本来面目——重新审视日本明治维新76-82

摘要:发生在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一开始并不是所谓主张进步的维新志士企图推翻落后保守的幕府政权的革命,而是一场围绕着开国与锁国的政治斗争。对立双方的主角,一方是主张对外开放的幕府政权,另一方则是部分主张复古排外的雄藩武士。这批武士与大权旁落很久的朝廷结盟,最终逼迫幕府“奉还大政”,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明治政权。由于没有治国经验,新政权建立后不久即派出级别很高的岩仓使节团对欧美各先进国家进行全面考察。使节团回国后,日本政府迅速调整政策,全面学习西方,终于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政坛的“新国家主义”——一股迈向政治大国的暗流83-86

摘要: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坛泛起一股“新国家主义”思潮,其目的是谋求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地位。在这股暗流的涌动下日本鹰派政治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其主要表现为:加强以军事同盟为主的日美关系、修改和平宪法进一步强调集体自卫权、美化甚至否定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历史、向青少年灌输极端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皇国史观、大规模扩充军事力量并鼓吹拥有核武器等,令人堪忧。这股暗流必将对亚太地区的政治局势的走向以及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不确定因素,颇值关注。

东北亚论坛杂志俄罗斯问题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87-91

摘要:随着俄罗斯经济的连续增长,关于俄罗斯经济增长动力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国际学术界各种看法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主流的观点认为,主要是国际能源价格较高,俄罗斯能源出口拉动了其经济增长;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普京的个人因素,也就是普京所推行的强权政治和经济战略的调整。但是,制度转型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性改善,应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不过,俄罗斯经济要继续保持增长,还存在着三大制度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