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北亚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ortheast Asia Forum

  • 22-1180/C 国内刊号
  • 1003-7411 国际刊号
  • 1.9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东北亚论坛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东北亚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东北亚论坛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亚区域合作
论日韩FTA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3-7

摘要:进入21世纪,亚太地区掀起了双边FTA热潮.目前,日韩FFA协定已进入了双边谈判的关键阶段.日韩FTA不仅将对两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东亚及亚太区域各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日韩两国与我国有极其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需要对之加以认真对待.因此,对日韩FTA协定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制定相关的战略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韩国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及东北亚中心战略8-12

摘要:最近,韩国政府提出了东北亚中心战略,即充分利用韩国连接东北亚地区大陆和海洋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以韩国为中介、枢扭,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及合作.为此,韩国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确保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促使东北亚地区建立起开放而活跃的市场.

蒙古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及中蒙资源合作前景13-16

摘要: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蒙古矿业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蒙古经济复苏、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蒙古吸引外资的能力正在增强.中蒙在利用中国资金、技术开发蒙古矿产资源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图们江地区内域经济关系的量化分析17-18

摘要:根据图们江地区内域经济关系的量化指标,该地区各国为互助型内域经济关系.因此,在建立图们江地区绿色食品基地这一决策上,应以延吉为龙头,协手该区域各县市依次产生互补,准确定位、合理分工,为与朝俄等邻国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链做好准备.

东北亚农业合作的现状与展望19-23

摘要:东北亚地区发展农业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东北地区同东北亚各国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东北亚地区农业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应加强农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业劳动力对外输出,吸引日韩企业参加东北地区农业开发并加强同日韩的农业技术合作开发与引进.

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研究24-26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北部,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具有参与和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良好区位优势.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3 045公里,拥有25个部级开放口岸,可辐射俄罗斯远东及东北亚地区,在发展对俄罗斯地缘经济联系上前景广阔.目前,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在相互投资方面存在大型投资项目少、投资规模小、对双边贸易的带动作用不大等主要问题,在外贸信贷、保险、结算和仲裁、信息领域的合作水平不高,使双方经贸合作难以突破.应指出的是,双方贸易发展潜力很大.

东北亚论坛杂志东北经济振兴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体系的现实论证27-32

摘要: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和粮食主产区,曾经在计划经济年代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并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大业的战略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渐滞后,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与此同时,东北粮食主产区也陷入了以'农民卖粮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困境.面对这一综合性的经济危机,党中央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随后又采取了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基地,提升为科技产业基地,成长为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体系,并将进一步拉动和规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进程.

抓住人口之窗的有利时机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振兴东北经济33-37

摘要:人口之窗是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较多的劳动力人口抚养较少的老龄人口及年少人口.很多国家的发展证明,人口之窗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因此,又被称为'人口红利'.目前,我国人口正处于人口之窗的黄金时期,提高劳动力素质,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

振兴东北中的扩大就业问题研究38-41

摘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各方面的改革都是重要的,但是不同方面的改革并不是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也不可能是同步进行的.振兴东北的首要目标要从经济增长转向扩大就业,不能把就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配套措施来考虑.目前有两个认识误区:一个是经济增长会自然解决失业问题;另一个是东北地区人口规模较大,而且面临新增就业人口的高峰,高失业率将是一个常态.扩大就业有4条措施:一是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是建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的核心;二是建立公平竞争、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切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交易成本;三是补充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养老金和失业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足是中央政府的援助政策的重点;四是解除对关键中间产品市场的垄断,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组织的演进.

创新税收征收管理机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助力42-47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征收管理机制仍旧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存在税源监控边缘化、税收技术虚耗以及税收服务意识淡化等问题.国外税收征收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东北地区税收征收管理机制亟待创新,逐步改变税收计划导向观念,强化税源监控动态机制,发挥税收技术优势,建立服务型税收管理模式和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助力.

东北亚论坛杂志日本问题
中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思考48-52

摘要: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日本公用企业政府规制的借鉴53-55

摘要:政府规制对公用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进一步完善公用企业相关法律法规,重新定位强化政府在规制中的职能,对公用企业开展适度公平有效的竞争.同时,公用企业改革应稳中求变、变中求稳,顺应全球公用企业民营化改革的潮流.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日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分析56-59

摘要: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生育水平下降以及人口寿命延长的老龄化背景下,日本根据经济和人口数据进行养老金财政体系设计,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日本养老金制度改革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其金融安全网的演变60-64

摘要:金融安全网作为保持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而建立的危机防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一直受到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相关学者的关注.日本从二战后至80年代金融业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使许多人推崇日本当时的金融安全网.然而,正是这个安全网阻碍了市场约束发挥作用,掩盖了日本银行体系长期积累下的脆弱性.进入90年代,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日本传统的金融安全网明显失效,其金融业进入长达十余年的不稳定时期.安全网也随之发生变革.

东北亚论坛杂志俄罗斯问题
俄罗斯经济转型:从寡头资本主义到人民资本主义65-69

摘要:俄罗斯历来就是纵向的社会构型,这是经济转型的重大障碍.为了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打破原有的纵向社会构型,建立一个以公民社会为主的横向社会构型,不仅是经济转轨的手段,也是其社会目标.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这种具有'保障功能'的公民社会,而是一个寡头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制度中,俄罗斯政府却扮演了寡头攫取国家财产的'掠夺之手'的角色.普京执政以后,开始通过推行平民主义的治国方略,把寡头资本主义转变为人民资本主义.

关于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问题的思考70-75

摘要:中国移民最早出现在远东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国移民在远东重新出现.随着中国移民的出现,"中国威胁论"等反华言论也逐渐在远东蔓延开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持续滑坡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导致了俄罗斯人的失衡心理,这是远东"中国威胁论"产生的主要根源.此外,前苏联解体后,远东人口形势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中俄两国人民血缘和文化的差异以及历史上的恩怨也是"中国威胁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东北亚论坛杂志环渤海经济
略谈辽宁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76-80

摘要:发展中小企业非常重要,辽宁省作为重工业基地,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时机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应为构建"森林生态模式",同时狠抓人的素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行差异化经营.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81-84

摘要:当前,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天津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