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茶业通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ea Business

  • 34-1079/S 国内刊号
  • 1006-5768 国际刊号
  • 0.2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茶业通报是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学术期刊。茶业通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茶业综述、茶叶机械、茶叶化学、茶叶加工、茶文化

茶业通报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茶业通报杂志综述
用“组织化劳务承包”破解“茶园分散经营”难题99-100

摘要:1茶园分散经营现状堪忧 我们习惯于说中国现有200万hm2茶园,8000万茶农,年综合产值1400亿元。大致算一下,平均每个茶农拥有茶园246.7m2,年产值1750元,抵不上一个重体力农民工半个月工资。无论你把茶产业描绘得多么美好,想让农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长年守着人均不到半亩的茶园,几乎不可能。由此引发茶园管理粗放、质量安全隐患、组织管理松散、采茶和制茶工难找等令人头痛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茶业通报杂志栽培
山地茶园建设技术需求与管理技术101-103

摘要:自2009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各茶叶主产市、县相继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明确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形成了全省上下推进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全省12个市58个县(区)产茶,茶农500多万,从事茶产业生产经营超过100万人。一批支撑全省发展的产茶县(市、区)和企业迅速发展,谢裕大、汪满田等近lO个企业相继进人中国茶企百强行列,茶叶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我省茶园多数在边远山区,无论立地条件还是生产管理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保持水肥、改良土壤、营造小气候,保障茶鲜叶产量、品质与卫生质量安全,建成山地高效生态茶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茶叶加工原料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茶业通报杂志综述
加快推行汉中茶园管理机械化的思考104-105

摘要:茶园生产机械主要包括茶园开垦、茶树修剪、茶园耕作、茶叶采摘、茶园综合防控等机具。推行茶园管理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紧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茶业通报杂志栽培
茶园冻害与栽培管理相关性调查研究106-108

摘要:本文根据山东省七次较大冻害以及冻害后的调查结果,总结出有性系应以鸠坑品种为主;无性系以罗汉茶1号、瑞雪1号、龙井43号、中茶108为主;推广适密适矮“区田”栽培技术,采摘春茶采一芽一叶,留鱼叶采,夏、秋茶采一芽二叶,留一叶采;增施有机肥,分四次追肥;采取生产季节和非生产季节防治茶园病虫害,有机茶园除使用信息粘胶板外,选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茶园病虫害;无公害茶园除使用有机茶园防治方法外,亦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优先进行冬暖式大棚、春暖式大棚和单垅小拱棚等越冬防护技术推广等。

茶业通报杂志经营管理
高屋建瓴谋战略真抓实干促发展108-111

摘要:“十一五”以来,黄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新农村建设突破口来抓,出台规划,建立专项发展资金,经过八年努力,黄山茶业步入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山东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的设想115-116

摘要:1日照绿茶资源优势 山东省日照市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l生,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日照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缓慢,越冬期比南方茶产区长1—2个月,利于内含物质的积累,这种茶具备了南方茶所没有的特点。日照绿茶叶片较厚,汤色明亮,口感鲜爽,耐冲泡,有浓郁的板栗香、豌豆鲜味。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对日照茶有着这样的评价: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属中国高档绿茶。

“敬亭绿雪”品牌整合的启示117-119

摘要:皖垦江南茶区地处皖南宣城、芜湖境内,现有敬亭山茶场、十字铺茶场、祠山岗茶场、九连山茶场四个茶场,共有茶园3400hm。,年产干茶近8000t。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当地种植、加工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尤其是敬亭山茶场所产的“敬亭绿雪”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茶,名于明代,盛于清代,明清时列为贡茶,《宣城县志》光绪本卷六载:“松萝茶处处皆有,味苦而薄,然所用甚广,唯敬亭绿雪最为高品。”傅宏镇《茶名大成》载:“敬亭绿雪产安徽宣城敬亭山,茶品细嫩,白毫处其上,不易多得……销售甚广。”敬亭绿雪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湮没于战火,1972年敬亭山茶场组织技术人员在茶界泰斗陈椽教授指导下恢复研制敬亭绿雪,1976年恢复研制成功后,文豪郭沫若欣然为之挥毫题名,使之殊荣无限。

茶业通报杂志综述
“武阳春雨杯”第二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即将开赛119-119

摘要:茶是中国的国粹,为倡导“茶为国饮”,弘扬茶文化,加快培养茶艺高技能人才,促进茶艺从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选拔培养高技能人才,引导中华茶艺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自2006举办首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以来,时隔7年又迎来了令人期待已久的第二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竞赛将于2013年10月21~24日在浙江省武义县隆重举行。

悼詹罗九教授121-121

沉痛哀悼詹罗九先生121-121

茶业通报杂志加工
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及对茶企的作用123-124

摘要:本文介绍了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即看滚筒内的茶叶三种色泽,准确无误地确定绿茶杀青三种投叶时间和投叶量,达到投叶适温准时,避免由于欠火或过火而导致红梗红叶或焦叶情况发生,出现茶叶次品而造成经济损失。

茶业通报杂志历史文化
潮汕工夫茶艺探究125-129

摘要:本文通过追溯潮汕工夫茶艺发展的历史,来论证潮汕工夫茶艺的价值,分析其生命力长久而旺盛的原因;通过辨析潮汕工夫茶艺的具体表现形式、器具、文化内涵等,来论证潮汕工夫茶艺存在的优势,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茶业通报杂志综述
实施“七大工程” 做强歙县茶业129-131

摘要:1歙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茶产业作为歙县农业第一主导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开展名优茶开发与产品结构、茶叶加工设备改造与加工体系调整、茶树品种更新与无性系良种推广、质量安全体系构建与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茶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与品牌宣传以及茶叶税收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针对性工作,歙县茶产业得到了较陕发展,先后被农业部等单位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茶叶)示范县”、“2012年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

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升级——论池州茶产业现状及对策132-133

摘要:池州地处安徽省南部山区,毗邻长江南岸,辖有一区三县(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九华山管理处)。全市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面积达57.14%,湿地面积占26%,是全国首家部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衡阳市南岳区茶叶产业发展之思考134-136

摘要:南岳区茶叶产业发展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走过半个多世纪漫长风雨和坎坷。目前发展到拥有上规模的万亩高山茶园,并已跻身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有机茶出口基地项目县,且拥有多家上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南岳茶叶产业发展一路走来,不只为当地茶农脱贫致富,更为南岳旅游业带来蓬勃生机,创造了巨大价值。

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加快岳西茶叶产业化发展137-139

摘要:安徽名茶众多,茶业是安徽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2012年,安徽茶业发展迎来了政策的春天。省政府《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把茶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对加快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岳西县走访,进茶叶加工车间,住茶乡农户家中,到茶园修剪茶树,对岳西茶业发展倍加关心。如何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茶产业,是茶区面临的重要任务。现就岳西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加强茶叶品牌建设 进一步做大做强太湖茶产业142-144

摘要:茶叶是太湖传统农产品,是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县十五个乡镇,十一个乡镇产茶,涉茶农户近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3,茶农12万,涉茶从业人员20万。2012年全县茶叶总产1628.14t,茶叶总产值1.49亿万元。2012年全县共有茶叶加工厂89座,年加工能力2300t。自2010年以来,全县新建、改建清洁化茶叶加工厂37座,每座年加工能力20t以上,其中寺前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0t。全县茶叶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通过几年发展形成了北中、寺前两个产茶大镇,其茶园面积分别达1667hm2、1066hm2。北中镇望天村是本县茶叶专业村,全村有12个组701户茶园面积206.7hm2,户户种茶。

六安副市长调研霍山茶叶产业现代农业生产项目144-144

摘要:2013年8月29日,六安市副市长熊健到霍山县调研指导茶叶产业现代农业生产项目。熊健一行来到与儿街镇凡冲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汉唐清茗有限公司新厂区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了霍山县今年茶叶种植、生产隋况以及汉唐清茗有限公司新厂区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情况。熊健在调研时指出,霍山县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把茶叶品牌打出去;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抓好基地建设,提高茶园良种,调整茶产业结构,推动全县茶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