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不同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对三峡库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林草措施对于三峡库区内水土流失的改善效果,提高三峡库区内土壤性能,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三峡库区内不同林草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以裸地作为对照,其它林草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改善效果及程度不同。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黄花槐(Sophora xanthantha)措施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土壤C/N为最大值。不同林草措施下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表现为栾树+黄花槐〉植物篱〉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经济林〉传统农作〉裸地。结果表明,栾树+黄花槐这一林草措施对于改善研究区内水土流失现象的效果最好,因此,该研究对三峡库区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水土流失的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555-563
草业科学杂志业界信息

2016年3月国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摘要:3月份国际市场饲料价格和畜产品价格跌涨互现。 一、玉米、大豆、豆粕、菜籽、苜蓿粉、豆粉市场价格上涨。 高粱、棉籽饼市场价格下跌。3月份玉米、大豆、豆粕、菜籽、苜蓿粉和豆粉市场平均价格分别为143.47、332.87、269.60、465.45、265.00和270.75美元·t^-1,环比分别上涨0.17%、2.70%、1.89%、0.20%、3.07%和1.57%。高粱、棉籽饼市场平均价格分别为144.57和258.88美元·t^-1,环比分别下降1.07%和7.90%。
563-563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封育年限对蒿类荒漠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碳、氮特征的影响

摘要:为探明封育条件下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响应规律,研究了不同封育年限(0、1、6、9年)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土壤颗粒碳(POC)、颗粒氮(PON)、轻组碳(LFOC)、轻组氮(LFO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伊犁绢蒿荒漠0-5、5-10cm土层POC、PON、LFOC、LFON含量均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封育6年最低,且仅0-5cm土层显著低于对照和封育9年处理(P〈0.05);除封育6年10-20、30-50cm土层LFOC及30-50cm土层LFON显著低于封育1年外,10-50cm土层各封育处理间POC、PON、LFOC、LFON均差异不显著(P〉0.05);0-30cm土层MBC、MBN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基本呈先降再升趋势,封育1年最低,且除5-10cm土层MBC外,均显著低于封育9年处理;POC、PON、LFOC、LFON、MBC、MBN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PON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总之,0-5cm土层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含量对封育的响应较为敏感,且土壤MBC、MBN较POC、PON、LFOC、LFON在土壤中的反应更为迅速。
564-572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围封后的土壤动态

摘要:本研究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光谱进行测定,探讨围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和草地光谱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各土层随植物生长期呈递减趋势,5月与9月土壤含水量随围封年限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并对群落光谱和土壤含水量间关系进行建模,R2=0.63;土壤有机质随封育年限增加呈升-降-升的趋势,围栏内外有机质差值在5月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封育7年、10年草地有机质差值,植物生长期内呈线性递减。通过室内土壤光谱及野外裸地光谱对土壤有机质进行建模,均取得较好效果,R2分别为0.64与0.38。研究表明,草地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对于草地恢复状况较为敏感,可用于该类草地封育状况的监测。
573-583

根瘤菌对箭筈豌豆结瘤固氮的影响

摘要:在温室中低氮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用3株不同根瘤菌菌株(CCBAU01069、CCBAU01085和J3)对3个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品种进行结瘤固氮效果的研究,旨在从中筛选出与箭筈豌豆植株共生匹配最佳的有效根瘤菌菌株,为箭筈豌豆菌肥的研制奠定试验基础。结果表明,与不接菌处理相比,根瘤菌接种可显著促进箭筈豌豆的单株株高、根长、根瘤数、根瘤鲜重、植株全氮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所用菌株以CCBAU01069促生,固氮效果最佳。
584-588

模拟氮沉降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利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内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应用Miseq测序技术对细菌16SrDNA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探讨添加氮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氮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低氮(4g·hm^-2·a^-1)时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高氮(8g·hm^-2·a^-1)次之。模拟氮沉降导致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以及丰度发生变化,低氮、高氮和对照地的优势种群均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次之,随着氮沉降的增加,酸杆菌门的丰度逐渐下降,变形菌门的丰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外源氮的输入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细菌群落的组成以及细菌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16SrDNA heatmap分析则表明,不同的细菌群落对氮沉降的响应不同。本研究为预测未来大气氮沉降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589-598

干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分别比较了在温室不同水分处理条件和田间自然条件下,包括100%被内生真菌感染(E+)种群,未被内生真菌感染(E-)种群和50%带菌率的E+和E-植株混合种群(M)的3种不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群的生长情况,以分析内生真菌对其寄主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在模拟田间最大持水量(Field Water Content,FWC)的15%(FWC_(15))、30%(FWC30)、45%(FWC45)和60%(FWC60)的4种不同水分处理的温室盆栽试验中,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大,E+、E-和M种群的株高、分蘖数、株高生长速率、分蘖生长速率、叶宽、叶长、地上组织含水量和地上生物量先逐渐增大,在FWC45水分条件下达到了最大,然后在FWC60水分条件下各项生长指标降低,均低于FWC45水分处理,说明FWC45水分条件最适宜黑麦草幼苗的生长,而FWC_(15)、FWC30和FWC60水分条件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盆栽各水分条件下,E+种群的分蘖数、株高生长速率、分蘖生长速率、叶宽、地上部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E-和M种群(P〈0.05);E+种群的叶长显著大于E-种群(P〈0.05);在FWC60水分条件下,E+和M种群的地上部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E-种群(P〈0.05),而在其余3个水分条件下,E+种群均显著大于E-和M种群(P〈0.05),但是E-和M种群之间无差异。在田间自然条件下,E+种群的株高、分蘖数、株高生长速率、分蘖生长速率、叶宽、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E-和M种群(P〈0.05);而E+种群的叶长和地上部组织含水量与M种群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E-种群(P〈0.05)。这说明内生真菌在温室和田间均能促进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并增强其抗旱性和对该地区的环境适应性,内生真菌带菌率越高,其优势越明显。
599-607

地毯草种质资源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是华南地区使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研究通过ISSR标记对华南地区64份地毯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5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208条清晰谱带,大小在300-1 500bp,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96条,多态性比率为94.23%,25对引物扩增条带数在4-15条,平均每对引物8.32条,遗传相似系数是0.46-0.99。通过UPGMA方法对64份地毯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相同采集地区的材料并没有完全聚在一类,供试材料间出现较大的遗传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地毯草种质资源遗传保护、品种鉴定、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608-614

野菊和神农香菊毛状体及叶片表面分泌物的比较

摘要:本研究以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和神农香菊(D.indicumvar.aromat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叶片的表皮毛形态、密度以及叶片表面分泌物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其叶片表皮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没有分泌功能的T-形非腺毛,一类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头状腺毛。T-形非腺毛在上下表皮的密度差异不大,而头状腺毛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叶片的下表皮。两种植物材料叶片表面分泌物里共分析出73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萜类及其衍生物,共有的化合物有18种;野菊和神农香菊中分别分析出48、43种化合物,分别占分泌物总相对含量的90.96%和84.33%。
615-621

兰州银滩黄河湿地4种植物的光合特性

摘要:本研究以兰州银滩黄河湿地自然生长的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芦苇(Phragnites awstralis)、藨草(Scirpus triqueter)、菖蒲(Acorus calamus)为研究对象,对4种典型植物生长季不同阶段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4种植物对湿地的适应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1)5月11日千屈菜、芦苇的净光合速率(Pn)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藨草和菖蒲的Pn变化较为平稳,日均Pn表现为芦苇〉千屈菜〉菖蒲〉藨草;8月19日,千屈菜、芦苇、藨草的Pn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菖蒲为单峰曲线,日均Pn表现为芦苇〉菖蒲〉千屈菜〉藨草。2)5月11日,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a)、相对湿度(RH)、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与4种植物Pn的日变化存在不显著、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P〈0.001)的正相关关系;8月19日,PAR、Ca、Tr、Gs、WUE、土壤湿度(SM)与4种植物Pn的日变化存在不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5月11日,PAR、Ca、Ta、RH对4种植物的Pn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环境生理影响因子;8月19日,PAR、Tr对千屈菜、藨草的Pn影响最大,PAR、WUE对芦苇、菖蒲的Pn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环境生理影响因子。尽管各因子对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有不同影响,但PAR是对植物光合生理特性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622-634

基于空间Logistic的山西省火灾风险评价与火险区划

摘要:利用山西省2002-2012年MODIS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描述火灾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Logistic风险模型,从省域空间尺度和较长时间尺度上,开展火险评价与火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空间采样构建的Logistic火灾风险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通过模型系数检验和Wald检验,相对运行特征值(ROC)为0.757。经图层运算得到火烧概率分布图,并将山西省分为无火险区、低火险区、中火险区、高火险区和极高火险区。对山西省火灾风险空间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因子为高程(GC)、土地利用类型(LT)、地表温度(LST)、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全球植被湿度指数(GVMI),对火灾风险空间变化影响不显著的因子则仅有坡度(PD)和道路可达性(DL)。NDVI和LST对火灾影响在省内全局显著,而GC、LT和GVMI仅对省内部分地区的火灾影响显著。山西省按火灾影响因素可划分为7类区域,不同类型区域应确定不同的防火重点,制定差别化的防火策略。
635-644

基于信息熵的天山山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摘要:降水是山区气候中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其大小及变化直接关系到干旱山区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技术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是难以精确观测的气象要素。本研究采用天山山区31个台站和1960-2008年间的实测降水资料,应用信息熵方法对天山山区年、季和月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山区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变异性,时间变异性表现为信息熵的无序指数(DI)年际变化小于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小于月变化。DI多年变化特征呈现下降趋势;冬季DI变化最为显著,夏季最小;冬季北坡降水随高程的增加DI变化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春、夏和秋季南坡降水随高程的增加DI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山区月降水4-9月逐渐增加,10月至次年3月降水逐渐减少,月降水DI的变化与降水变化呈反相特征。在空间上DI变化与降水的分布相反,表现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伊犁河谷降水DI变化最小。结果证明,DI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合理开发山区的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645-654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麻豌豆麻色基因的遗传特性

摘要:为了探明麻豌豆(Pisum sativum)种皮麻色(种皮具紫色斑点)的遗传特点,本研究以麻豌1号(种皮麻色、紫花、半无叶型)、中豌6号(种皮无麻点、白花、普通叶型)、90-PE-10(种皮无麻点、白花、半无叶型)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麻豌1号和中豌6号、麻豌1号和90-PE-10正反交组合,对杂交后代F1和F2种皮性状表现进行了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两个组合正反交F1代植株所结种子均有麻点,F2代种皮麻点性状出现分离,种皮有麻点∶种皮无麻点=3∶1,麻色对非麻色为显性,属于细胞核单基因遗传。在两对性状遗传试验中,种皮麻色、白花和种皮无麻点、紫花这两个重组类型均未在两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F2代中出现,紫花基因和麻色基因紧密连锁,有助于利用遗传标记对种皮颜色或花色进行选择。该麻色基因位于豌豆第1号染色体上,与分别定位于第3号和第5号染色体上的F和Fs麻点基因不相同。
655-661

新疆野生三叶草弹花机制及繁殖特性

摘要:为了解新疆三叶草(Trifolium)弹花现象和繁殖特性,本研究对三叶草开花习性、雄蕊散粉时间及不同交配方式对结实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花从现蕾至萎蔫持续时间为50-52h,花粉展示属于龙骨瓣闭合不严;2)雌蕊柱头在翼瓣生长至旗瓣长1/2处时开裂,雄蕊在翼瓣完全打开时开始散粉;3)自主自交中昌吉三叶草结实率最高,为98.61%;同株异花授粉中乌鲁木齐南山山地草甸的三叶草结实率最高,为100%;自由授粉中呼图壁林带的三叶草结实率最低,为96.30%。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三叶草的繁育系统和生殖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662-668

紫花苜蓿种子水引发条件的优化

摘要:出苗与建植难是限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黄土高原干旱雨养区栽培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种子引发技术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种子活力、增强幼苗抗性,从而提高幼苗建植率。基于此,本研究以陇东苜蓿为材料,探讨了种子引发温度(10、15、20℃)、引发时间(12、24、36、48h)以及加水量(原始种子质量的90%、120%、150%)对种子引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数条件下引发能显著提高苜蓿种子的萌发速率,促进幼苗生长,但对种子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当引发加水量为种子初始重的90%、引发温度为10℃、引发时间为36h时种子的活力指数最高,可作为紫花苜蓿种子引发的最适条件。
669-673

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um)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系活性的影响,对采自于河西走廊黑河中游的黑果枸杞进行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其发芽率(GP)、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相对盐害率和抗氧化物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结果显示,25mmol·L^-1的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50-300mmol·L^-1的NaCl处理则有抑制作用;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NaCl浓度的临界值是50mmol·L^-1,极限值是300mmol·L^-1;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添加外源甜菜碱处理后,各NaCl浓度处理下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表明,甜菜碱能有效减缓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674-680

两个宁夏枸杞品种的耐渗透胁迫和耐盐特征比较

摘要: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中的两个品种扁果枸杞和宁杞0702为材料,对比二者在渗透胁迫、盐处理以及渗透胁迫和盐处理互作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叶组织含水量以及各器官Na^+、K^+积累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5 MPa渗透胁迫下,扁果枸杞和宁杞0702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其鲜重分别降低了34%和38%,根长分别降低了32%和17%;与对照相比,50mmol·L^-1 NaCl使扁果枸杞幼苗的鲜重显著增加了38%(P〈0.05),干重、株高和根长均不受影响,但宁杞0702幼苗鲜重、干重、株高和根长分别显著降低了27%、34%、44%和14%(P〈0.05);渗透胁迫+盐处理下,扁果枸杞幼苗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宁杞0702幼苗的鲜重、干重、株高和根长分别显著降低了37%、28%、44%和13%。与对照相比,渗透胁迫下,扁果枸杞叶组织含水量维持稳定,而宁杞0702显著降低了12%(P〈0.05);在盐处理下,扁果枸杞和宁杞0702叶组织含水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5%和18%(P〈0.05),在渗透胁迫+盐处理下二者均维持稳定。在扁果枸杞中,鲜重和叶组织含水量与叶、茎中N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宁杞0702中,鲜重仅与叶中的K^+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茎中的Na^+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组织含水量则与各器官中的Na^+、K^+浓度均不相关。与对照相比,扁果枸杞在渗透胁迫和盐处理下ST值分别显著增加了84%和43%(P〈0.05),而宁杞0702则分别显著降低了63%和47%(P〈0.05)。上述结果表明,扁果枸杞能通过体内积累适量的Na^+,调控体内Na^+、K^+平衡,改善体内的水分状况,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具有盐生植物的特点;宁杞0702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681-690

春季与秋季刈割对疏叶骆驼刺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探讨了春季刈割与秋季刈割对自然植被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经刈割处理后,比叶面积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春季刈割比秋季刈割升高幅度更大;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春季刈割与秋季刈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对全碳含量和叶绿素a/b无显著影响(P〉0.05);而春季刈割与自然生长和秋季刈割相比,全氮含量、氮磷比、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从叶片功能性状对植物适应环境的指示作用分析,刈割可能会造成骆驼刺植被的养分保有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下降。但在经济效益方面,秋季刈割会增加骆驼刺的生物量。因此,综合考虑对骆驼刺植被最小程度的破坏以及满足牲畜饲草供应量的要求,推荐秋季刈割作为一种适时利用骆驼刺资源的管理措施。
69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