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2000-2010年锡林郭勒草原NPP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响应

摘要:利用MODIS MOD17A3植被初级生产力数据产品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2000-2010年锡林郭勒盟草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各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草原NPP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小,值大多分布在0-0.5 kg C·m-2;2001-2010年NPP呈现波动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更加趋于均匀分布;2000-2010年,研究区内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各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4-9月累计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累计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平均风速呈增加趋势,累计降水量典型草原呈轻微减少趋势,荒漠草原呈增加趋势,趋势斜率分别为-0.026和1.044 5,典型草原大部分气候因子的波动程度大于荒漠草原;研究区内两种类型的草原的NPP均与4-9月累计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1和P〈0.01),与累计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显著水平为P〈0.01),与4-9月累计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较弱,荒漠草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总体不如典型草原敏感。
1709-1720

基于LPJ模型的中亚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蒸散模拟

摘要:中亚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以草地和耕地为主的植被类型极易受到水资源短缺和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极易恶化,故分析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蒸散(ET)变化特征及对气候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PJ模型模拟中亚地区1982-2012年NPP和ET,并分析其在中亚潜在植被类型中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NPP和ET的高低值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林地、草林地混合区以及耕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植被稀少的荒漠周边区域和哈萨克中部草地区;2)NPP总量和ET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NPP年度变化范围在469.59-1 130.26 Tg C·a-1,年均值为737.24 Tg C·a-1(185.57 g C·m-2·a-1),ET范围在695.53-1 047.69 km3·a-1,年均值为850.46 km3·a-1(214.07 mm·a-1);3)影响中亚地区植被NPP和ET变化的气候因子主要为降水,温度影响相对较弱;4)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植被生产力增长较快,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新疆较为稳定,土库曼斯坦植被生产力出现下降现象。
1721-1729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高寒草地生物量反演模型精度——以夏河县桑科草原试验区为例

摘要:基于MODIS、Landsat-8 OLI和HJ-1A/1B CCD卫星遥感资料,结合2013-2014年甘南州夏河县桑科草原试验区野外实测数据,建立了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筛选出基于不同遥感资料植被指数的生物量最优反演模型,比较分析了生物量最优模型的空间效应。同时,分析了2000-2013年基于MODIS植被指数估算的试验区产草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最优反演模型为基于Landsat-8 OLI NDVI数据的对数模型(y=727.54lnx1+495.23,R2=0.772,RMSE=31.333 kg DM·hm-2);在30和250 m空间分辨率下,基于MODIS NDVI及EVI、Landsat-8 OLI NDVI和HJ-1A/1B CCD NDVI最优模型估算的生物量均高于实测生物量,其中Landsat-8 OLI NDVI数据估算的草地生物量与实测生物量值最接近;2000-2013年试验区草地总生物量整体上具有显著增加的趋势(R2=0.590 7,P〈0.001),平均增加速率达50.57 kg DM·hm-2·a-1。
1730-1739

新疆2000—2012年NDVI、降水和RUE的时空特征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新疆2000-2012年每年的6-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水量和植被降水利用率(RUE)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NDVI空间分布均呈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特征,13年间年降水量和年NDVI均呈现北疆递减、南疆递增的特征,但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范围更明显;2)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RUE空间分布对比不明显,年RUE与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相反趋势;3)不同土地类型中降水量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r〉0.3,P〈0.05),降水条件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明显,不同土地类型中降水和RUE呈显著负相关(r〈-0.22,P〈0.05),夏季过量降水对植被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1740-1747

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

摘要: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全球碳贮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放牧作为草地最广泛的利用方式之一影响着草地的碳贮量,过度和不合理的放牧方式造成草地退化,引起草地碳的损失。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碳贮量的影响,本文对有关的报道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由于受植被凋落物、群落结构和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围栏禁牧对草地植被生产力有正面或负面的效应;放牧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也没有一致的结果,此外,放牧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还与放牧的强度有关。围栏禁牧与放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草地土壤碳贮量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总之,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对草地碳贮量进行估算,并对相关的机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草地管理方面做出合理的决策。
1748-1756

甘肃景电灌区次生盐碱地枸杞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模拟

摘要: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Lycium barbarum)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在幼苗生长阶段(1-4年)快速增加,呈"碳汇"趋势,在成熟阶段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衰老(8-12年),土壤有机碳降低到开垦前土地的水平。2)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次生盐碱地种植枸杞在生长初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但是随着枸杞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性质呈恶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过程与当前大量灌水、施化肥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改变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在未来20-30年内枸杞林地极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弱的碳排放源。因此,改变当前的农田耕作方式,增加有机肥投入,采用科学灌水设备等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加固碳效益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1757-1766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理化性状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出现不规律的波动,苜蓿地土壤容重值整体偏大;土壤有机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并且在种植5年的苜蓿地中提高最明显,在种植8年的苜蓿地中最低。各年限苜蓿地均表现出土壤有机质的"表聚性"。在一定的种植年限范围内,种植苜蓿对土壤有机质具有累积作用;土壤全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种植苜蓿4年时土壤全氮含量最大,8年时苜蓿地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并且土壤全氮含量主要集中于0-40 cm土层,全氮显著累积作用于表层土壤;土壤硝态氮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对土壤硝态氮有累积作用,并且与苜蓿种植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铵态氮含量在剖面上变化不大,与苜蓿生长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今后需从栽培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上深入探讨栽培苜蓿地的最佳种植和利用年限。
1767-1773

甘肃陇南地震扰动区植被群落特征

摘要:地震扰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引起植被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的变化,本研究采用样带结合海拔梯度的方法,于2013年8-9月,调查和研究了甘肃陇南武都区清水沟植被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受地震扰动后的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现34种植物,分属16科30属,主要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大体分为3层;植物群落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是优势生活型,其次是灌木、藤本,无乔木分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Simpson优势度指数(D)表现为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
1774-1780

内蒙古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对草原的影响

摘要: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内蒙古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目前,内蒙古地区乃至于全国对外来物种只重引进、疏于管理,导致外来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造成潜在的环境灾害。本研究据文献查阅以及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信息,整理分析内蒙古境内分布的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来源地、侵入途径及对草原的危害状况,并对内蒙古草原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根据统计,外来入侵植物中的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和光梗蒺藜草(Cenchrus calyculatus)已表现出蔓延趋势,其他物种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1781-1788

结缕草克隆生长对生境资源梯度水平和次序的响应

摘要:以克隆植物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克隆整合的生长收益对生境资源梯度水平和次序的响应。试验设置了高养分水平、低养分水平和高低水平贯通3个梯度,且在每个梯度内设置养分浓度呈增长和降低次序的两类生境。结果表明,结缕草总生物量在高养分水平梯度生境〉低养分水平梯度生境〉高低水平贯通梯度生境,且在同一梯度降低次序生境的总生物量均高于增长次序生境,表明提高生境中的养分水平能显著增加结缕草克隆整合的生长收益,当小生境养分供应与分株生长的需求相匹配时,结缕草克隆整合的生长收益更大。根冠比在低养分水平梯度生境〉高低水平贯通梯度生境(相当于中等养分水平)〉高养分水平梯度生境,表明结缕草克隆分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分株倾向于在自身所处小生境内发生可塑性反应,而受相邻分株的影响不大。在不同养分水平梯度和次序生境中,结缕草植株A分株的生长明显优于B分株的。对匍匐茎的生物量投资比例在高低养分水平贯通梯度生境(相当于中等养分水平)中最大。结缕草克隆生长对于生境资源梯度水平和次序的响应反映了其形态可塑性的生态适应意义。
1789-1800

瘤突苍耳入侵的种子生态学机制

摘要:外来植物瘤突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危害较重的入侵植物之一,为明确其是否能与本地同属近缘种苍耳(X.sibiricum)杂交,对两种植物及互交后的果实形态、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瘤突苍耳自交果实与互交(X.strumarium×X.sibiricum)果实的正面观面积、周长、长和宽、果实重量、萌发率及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苍耳自交果实与互交(X.sibiricum×X.strumarium)果实(P〈0.05)。瘤突苍耳互交(Xst♀×Xsi♂)果实长度、周长和刺长均大于瘤突苍耳自交果实(P〈0.05),二者果实面积和宽度、果实百粒重、种子萌发率及萌发速率都无显著差异(P〉0.05);苍耳自交果实和苍耳互交(Xsi♀×Xst♂)果实仅在果实宽度和种子萌发速率上有明显差异,苍耳互交(Xsi♀×Xst♂)果实宽度高于苍耳自交果实(P〈0.05),种子萌发速率低于苍耳自交种子(P〈0.05)。由此可见,瘤突苍耳与苍耳及互交后的果实特性具有明显差别,瘤突苍耳杂交后果实明显大于其母本瘤突苍耳,苍耳杂交后与其母本苍耳形态差异不大,表明瘤突苍耳杂交后生活能力增强,较其母本及本地种苍耳能更早占据生长空间与资源,从而提高其入侵能力。
1801-1807

PEG与低温对法国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以法国百里香(Thymus vulgaris)为材料,研究了PEG模拟干旱胁迫和低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进口百里香种子播种育苗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干旱及其互作对法国百里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0~10%PEG-6000水分条件下,8~24℃下法国百里香种子均能良好萌发,其中在10~12℃时发芽率最高,达79.3%,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当PEG-6000达15%时显著抑制其萌发,至30%PEG-6000时仅在22~24℃下少量萌发。萌发后,当温度为22~24℃,根长、茎长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种子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对PEG模拟干旱胁迫和低温不同的响应。
1808-1814
草业科学杂志业界信息

2015年10月国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摘要:2015年10月猪肉需求恢复缓慢和市场猪源供应充足导致猪肉价格持续小幅度下降,牛肉价格从8月份呈小幅上涨,但羊肉价格仍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牛的养殖周期较长,短期内牛肉的供需紧张局面难以改善。临储政策提前公布、国内丰产以及国际市场的冲击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下降;前期豆粕价格下降,
1814-1814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4种薄荷种子萌发对干旱与低温的响应

摘要:以柠檬薄荷(Mentha citrata)、胡椒薄荷(Mentha piperita)、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猫薄荷(Nepeta racemosa)为供试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干旱与低温的交互作用对4种薄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与低温对这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30%的PEG-6000和8-10℃的低温处理严重抑制了这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柠檬薄荷种子发芽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4种薄荷种子在22-24℃处理下发芽率最高,胚芽、胚根和叶的生长表现出差异性,柠檬薄荷在12-14℃时胚根和叶的生长良好。干旱和低温的交互作用对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影响显著(P〈0.001)。
1815-1822

坡向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表观性状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摘要:以3个坡向的冷季型混播护坡草坪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幼坪期、成坪期、建成1年后,通过测定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密度、高度、盖度、茎叶性状及叶绿素含量,分析坡向对3种草坪草生长及表观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坡向对3个时期3种草的株高、密度和盖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时间推移影响越来越大。2)坡向对幼坪期草坪群落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成坪期和建成1年后草坪群落总盖度和密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受影响时期大小顺序为成坪期〉建成1年后〉幼坪期,受影响坡向大小顺序为半阴坡(EN)〉阴坡(WN)〉阳坡(WS)。3)坡向对3种草叶面积、根冠比有显著影响(P〈0.05),对根长、分蘖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坡向与草种互作(AS×S)仅对根长有显著影响。4)坡向对3种草Chl a、Chl b、Chl(a+b)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Chl a/b有显著影响(P〈0.05);坡向与草种互作对Chl a、Chl b、Chl(a+b)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Chl a/b无影响(P〉0.05)。5)高羊茅在3个坡向草坪生长良好,黑麦草仅在阴坡表现较好,草地早熟禾在3个坡向生长均较差。所以,边坡草坪建植时,要依据坡向微环境进行草种与建植养护技术的选择,以提高草坪的生态效益与景观价值。
1823-1831

淹没对鄱阳湖洲滩灰化苔草化感抑藻的影响

摘要:基于植物化感抑藻原理,室外进行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不同淹没高度培养试验,在光照培养箱中采用批式培养法开展灰化苔草浸泡液化感抑藻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各淹没高度下灰化苔草浸泡液均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生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淹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至全淹时抑制率达到最高,抑制率从64%增加至82%;灰化苔草主要通过根系分泌和秆叶组织破坏后释放化感物质,活体完整灰化苔草化感物质分泌较少。灰化苔草浸泡液试验组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直径较对照组铜绿微囊藻细胞直径缩短10%左右,藻细胞产生固缩现象;铜绿微囊藻胞内和胞外多糖积累,含量分别为1.6-1.8和1.7-2.0 pg·cell-1,微囊藻胞外多糖的积累形成胞外胶鞘并单细胞形成群体以抵御化感抑藻的胁迫作用。本研究为采用生态调控水位实现植物化感抑藻提供基础试验数据。
1832-1837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优良株系的评价与筛选

摘要:通过连续两年大田对比试验,分析比较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甘农5号(M.sativa cv.Gannong No.5)和游客(M.sativa L.Eureka)紫花苜蓿以及多元杂交后代选育的16个株系的生产性能和品质性状的差异。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对供试材料的综合评价,筛选出白花1#和速生12#为最理想的优良株系,其干草产量分别为16.45、14.02 t·hm-2,生长高度分别为100.40、102.37 cm,分枝数分别为26、27个,生长速度分别为1.61、1.70 cm·d-1,茎叶比分别为0.98、0.96;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3.15%、21.25%,相对饲用价值分别为154.72%、145.23%。其次,速生11#、白花2#和速生15#植株高大、分枝能力强;速生5#和白花3#干草产量高、茎叶比小、粗蛋白含量丰富,以上株系综合评价结果良好,均可作为较好的苜蓿育种材料。
1838-1846

盐、碱胁迫与温度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盐、碱胁迫与温度交互作用对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种子萌发的影响,选用两种中性盐(Na Cl、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2CO3、Na HCO3),3个温度(10/20℃、15/25℃和25/35℃)处理,测定各因子对种子最终发芽率及发芽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与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均有显著影响(P〈0.05)。黄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在10/20℃或15/25℃处理下最高,并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降低,且碱性盐的胁迫作用大于中性盐。25/35℃高温显著抑制了各个处理下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并且加剧了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黄花苜蓿对碱性盐和高p H有一定的耐受性,在25 mmol·L-1的Na2CO3和30 mmol·L-1的Na HCO3处理下均能良好发芽。
1847-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