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交换量的影响

摘要:放牧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放牧强度不同,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EE的影响也不同。为揭示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气体交换的变化规律,同时为生态系统碳收支核算提供基本数据,本研究于2012年5-10月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气体交换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eco)和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PP)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NEE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呈"U"型,Reco和GPP为单峰型变化趋势;2)从5月中旬到9月中旬,NEE为负值,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CO2净吸收;3)在放牧率为50%的中度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的NEE和GPP具有最大值,表明中度放牧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碳汇水平。
1203-1210

多光谱相机估算藏北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

摘要:本研究利用2012年6―9月的藏北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和ADC便携式多光谱相机数据,建立了植被指数估算藏北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模型。在分析了地上生物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ices,NDVI)、归一化绿波段差值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ices,GNDV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ices,SAVI)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地上生物量和各植被指数的7种(线性、对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幂函数、增长、指数)模型,并对拟合效果比较好的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3个植被指数中NDVI的模拟效果最好,SAVI较好,GNDVI最差;所有模型中,以NDVI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和增长模型、以SAVI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模拟和预测效果都很好。
1211-1217

干旱区盐碱地不同栽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

摘要:对宁夏干旱区盐碱地6种栽培草地0-20、20-4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旨在筛选出改善干旱区盐碱地土壤品质的优良草地。结果表明,各栽培草地0-20cm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均低于20-40cm,土壤养分及全盐含量均高于20-40cm;豆科栽培草地改善两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降低20-40cm全盐的效果强于禾本科,禾本科栽培草地保水蓄水、降低土壤容重及增加20-40cm土层速效磷的效果强于豆科;豆科、禾本科栽培草地改善土壤品质的效果大小分别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cinalia)和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蒙杂冰草(A.cristatum×A.mongolicum);各栽培草地0-20cm土层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远大于20-40cm土层,豆科、禾本科栽培草地两层土壤中3种微生物数量大小分别为紫花苜蓿>沙打旺>黄花草木樨和圆柱披碱草>扁穗冰草>蒙杂冰草;0-20cm土壤含水量与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0-40cm土壤pH值与放线菌、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层土壤的全盐含量与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均呈负相关,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磷、速效钾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1218-1225

青藏高原不同株龄紫穗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摘要:选取西藏拉萨人工种植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于2010-2012年分别对其1龄、2龄、3龄植株连续3年监测根际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pH和速效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1龄和2龄根际土壤所有测定指标均表现出了根际正效应,而3龄除pH、速效磷外,其余指标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正效应。2)根际和非根际全氮、全磷变化不明显。3)根际和非根际硝态氮、铵态氮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H和速效磷则逐年减小。4)根际和非根际有机碳的变化表现为前两年逐年增加,第3年则根际减小而非根际仍在增加。5)根际全磷与全氮、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与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铵态氮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6)非根际硝态氮与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pH、速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H与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1226-1232

高寒草甸区不同生境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摘要: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的方法,于2012年6―9月在青海省海北地区分析了围栏封育地(对照)、放牧地、鼠丘和蚁塔地4种不同生境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土壤呼吸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其变化程度大小依次表现为对照<鼠丘<放牧地<蚁塔。2)不同时期各处理下土壤呼吸表现为:除6月初、7月底外,鼠丘处理与封育和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蚁塔地与其他3个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0.05);除7月底外,放牧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3)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且均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其中对照处理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851;封育地、放牧地、鼠丘、蚁塔的土壤呼吸Q10值依次为2.39、4.66、2.03、2.29。4)4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回归关系均不明显。
1233-1240

天然红松林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摘要:以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采用典型抽样法及生态群落学调查法对林内植被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对林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进行测定,以期揭示天然红松林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功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多样性指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乔木植被物种丰富度S指数与磷酸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纤维素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群落均匀度指数(Jsw)与β-糖苷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灌木植被S指数与纤维素酶和脲酶呈显著正相关,物种多样性H′指数与纤维素酶呈显著正相关;草本植被S指数与β-糖苷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功能多样性H指数与乔木、灌木植被S指数和乔木植被H′指数显著正相关,与草本植被S指数、H′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天然红松林植被多样性通过影响土壤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功能多样性,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1241-1247

青裸褐穗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摘要:对青稞(Hordeum vulgare)褐穗病菌(Corticium rolfsii)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利用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稞褐穗病菌担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0℃;在自由水中可以萌发,但在100%相对湿度中不萌发;pH为4.53~9.18时均可萌发,最适pH为5.59;48h萌发率为76.5%;蔗糖、土壤浸渍液、青稞叶浸渍液和牛羊粪浸渍液4种营养液及光照处理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担孢子在温度15.5~21.0℃、相对湿度31%~71%下,最少能存活69d。果糖培养基褐穗病菌菌丝生长显著高于对照(P<0.05),山梨糖、淀粉和乳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硝酸铵和硫酸铵对褐穗病菌菌丝生长略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谷氨酸、酪氨酸、尿素和碳酸氨对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1248-1253

2014年6月国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摘要:<正>6月国内肉价整体小幅上涨,其他畜产品和饲料价格振荡运行。一、猪肉、牛肉和鸡肉价格继续上涨,羊肉价格小幅上涨,鸡蛋价格小幅下降6月国内猪肉、牛肉和鸡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7.36、55.44和15.63元·kg-1,环比分别上涨1.5%、1.6%和2.2%。从区域分析,猪肉价格东部分别高于西、中部0.5%和2.1%;牛肉价格东部分别高于中、西
1253-1253

狗牙根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

摘要:以野外不同地点采集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为材料,对其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测定内生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从狗牙根中共分离得到了24株具有固氮酶活性的菌株,且菌株之间的固氮酶活性有较大差异。其中固氮酶活性最高的是材料GC分离的固氮菌GC-1(383.05μmol·h-1·mL-1),最低的是材料BM-1分离的固氮菌BM-1-1(仅为3.45μmol·h-1·mL-1)。从分离出的固氮菌中筛选出9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泛菌属、根瘤菌属、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本研究证明,可以从狗牙根中分离得到具有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对禾草生物固氮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1254-1260

丛枝菌根真菌对两种草坪草耐盐性的影响

摘要: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草地早熟禾(Poa paratensis)两种冷季型草坪草为材料,选用广谱型菌种Funneliformis mosseae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盐胁迫下(0、0.8%、1.2%和1.6%NaCl)草坪草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AM真菌对草坪草的侵染率显著降低(P<0.05),且接种AM真菌草坪草的菌根依赖性、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耐盐系数和草坪外观品质也呈降低趋势。在NaCl胁迫下,接种AM真菌能明显促进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的生长,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耐盐系数和草坪外观品质,增加耐盐性。但不同的AM真菌对草坪草的侵染率以及促进效果不同,接种AM真菌混合菌种的效果优于接种单一AM真菌,且接种F.mosseae的效果优于接种R.intraradices的处理。
1261-1268

不同基因型高羊茅的耐铅与铅富集特性

摘要: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具有修复铅(Pb)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为筛选耐铅和铅富集能力强的高羊茅基因型,本研究利用水培试验,分析了铅浓度在500、1 000、1 500mg·L-1递增的条件下,18个高羊茅基因型的生长反应和铅吸收转运特征。结果表明,500mg·L-1铅浓度下,所有基因型均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及草坪质量;当浓度升至1 000、1 500mg·L-1时,草坪质量、植株铅含量以及铅转移系数均出现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P<0.05)。‘Kentucky-31’,‘PI232876’,‘PI634229’和‘AST7001’等基因型的地上部铅含量大于35mg·g-1 DW(干质量),同时,它们对铅的转移系数也较高(大于0.42)。而‘Silverado’的地上部铅含量(3.34mg·g-1 DW)和铅转移系数(0.03)均最小,对铅的耐性最强。研究结果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与植被重建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参考。
1269-1274

林烟草8个防卫反应信号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及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摘要:为了分析林烟草(Nicotiana sylvestris)N’基因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产生抗性的信号途径,培育抗TMV植物新品种,选取PAD4、EDS1、Rar1、Sgt1、NPR1、Jar6、COI1、CTR1作为候选基因。以林烟草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分别克隆上述8个基因的片段,通过添加酶切位点以及酶切、连接和转化,成功构建了上述8个信号蛋白的RNAi载体。酶切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8个RNAi载体的结构正确,可以用于进一步的遗传转化试验,这为分析N’基因对TMV产生抗性所依赖的信号途径奠定了基础。
1275-1282

甘菊CBL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摘要:基于已建立的甘菊ESTs文库,检索到了CBL基因4个不同的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它们的全长序列,并命名为ClCBL1-4。将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ClCBL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CBL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发现,它们都含有4个结合钙离子的EF-hand结构域,且ClCBL1在N端有一个豆蔻酰化序列(MGCXXSK/T)。采用RT-PCR技术,分析了甘菊中CBL基因的表达与不同逆境胁迫的关系,表明甘菊CBL基因的表达在冷、干旱、热、盐及ABA胁迫中可被不同程度地诱导,而在非逆境胁迫条件下,甘菊CBL基因在根、茎、叶及花等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相对一致。这些结果说明该家族基因参与了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的抵御。
1283-1289

中国沿海互花米草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

摘要:扩增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ora)叶绿体trnT-trnL和线粒体nad1两个基因片段,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中国沿海地区20个样点的基因序列,并根据互花米草的表型差异将中国沿海互花米草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群,探讨不同种群互花米草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片段的3个多态性位点可将中国沿海地区互花米草分为4种单倍型,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189,Indel单倍型多样性指数(Indel Hd)为0.542,多样性全部来自种群内部;各种群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28,南部种群和北部、中部种群之间基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015 82、0.004 15,固定指数(Fst)均为0。本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互花米草遗传多样性低,具有明显的瓶颈效应,南部、中部和北部3大种群没有发生遗传分化,推测可能是表型可塑性在3大种群的表型变异上起了更大作用。另外,本研究还指出上海崇明岛互花米草种群在遗传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290-1297

黄花刺茄种子休眠及发芽特性

摘要: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探讨了打破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种子休眠的方法,筛选了种子发芽(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的最适组合。结果表明,黄花刺茄种子存在严重的休眠现象。赤霉素处理可有效解除黄花刺茄种子的休眠。切破种皮处理也能部分地解除种子休眠。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恒温30℃。光照对种子发芽无影响,但考虑其种苗评价需求,建议提供适当光照。综合考虑发芽率、发芽速度等因素,发芽检测时的初次计数建议为种子置床后的第7天,末次计数为置床后的第14天。黄花刺茄的幼苗具有完整的双子叶,一条主根,数条侧根,属子叶出土的双子叶植物。
1298-1301

温度和水分对箭筈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试验研究了温度和土壤水分交互效应对兰箭2号箭筈豌豆(Vicia sativa‘lanjian No.2’)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其苗期适宜生长温度和需水状况。设定5个土壤含水量(90%FMC、80%FMC、70%FMC、60%FMC、50%FMC,FMC为田间最大持水量),4个生长温度(10、15、20、25℃),共20个处理。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在苗期受温度和水分影响作用显著,80%FMC和90%FMC水分条件均不利于箭筈豌豆幼苗生长,与70%FMC相比,80%FMC和90%FMC时,在10、15、20和25℃条件下,箭筈豌豆出苗率和总生物量干质量均显著下降(P<0.05)。70%FMC水分条件和20℃时箭筈豌豆幼苗生长发育最好,其出苗率最高(96.87%),总生物量干质量最大(3.083 3g),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幼苗出土后,土壤含水量保持在50%FMC~70%FMC,外界环境温度控制在15~20℃,对箭筈豌豆幼苗生长最有利。
1302-1309

细胞分裂素调控的不同茬高黑麦草再生机制

摘要:通过检测植物生长激素研究不同茬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叶再生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高茬和高茬断根的再生叶片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低茬的再生叶片生物量(P<0.05)。光照试验结果表明,低茬在单次去叶时、高茬在多次去叶时均易提高总生物量系数(总生物量系数表示单位茬质量所支撑的再生过程中总有机物质量的变化,是用来评价非贮存有机物质参与叶片的再生能力,是不同茬高黑麦草再生能力强弱的指标)。通过检测光照条件下的叶片和伤流液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及脱落酸(ABA)含量,发现叶Z+ZR含量与总生物量系数相关密切,且叶Z+ZR含量受根系的直接调控。基于根系对叶片的影响,根系诱导的叶片细胞分裂素是影响不同茬高黑麦草再生的关键因素。
1310-1317

5种牧草叶片上不同部位的SPAD值比较

摘要: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hai No.1)、青海甜燕麦(A.sativa cv.Qinghai)、黑麦(Secale cereal)、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L.multiflorumcv.Changjiang No.2)5个牧草品种叶片上的SPAD值,发现青海甜燕麦和青引1号燕麦的SPAD值显著高于黑麦和两个多花黑麦草品种(P<0.05);同一叶片上的SPAD值都表现出叶尖部>叶中部>叶基部的特点;叶中部的SPAD值更接均值,且数据稳定,可以作为试验牧草SPAD值测定的适宜部位。
13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