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基于3D TPS空间插值的中国降水量空间分布响

摘要:常用的空间插值模型通常仅考虑地理位置坐标而忽略高程值,针对这一不足,本研究以中国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为例,将高程值作为重要的自变量因子用于三维薄板样条(3DTPS)模型的空间插值,旨在减少因高程值变化较大造成的影响,提高空间数据插值精度。基于Visual Basic.Net和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工具,通过提取中国数字高程模型(DEM)图中的高程值以及中国气象站分布图中气象站的地理坐标和年均降水量,再以DEM图中的格网为模板,用3DTPS模型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中国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最后,与其他不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3DTPS的插值精度最高,标准误差为113.95,尤其在高程值变化较大的区域优势明显。
155-160

基于SPOT-5卫星影像的灌区作物识别

摘要: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是作物精确分类和评估的重要数据源,在农作物种植规划、估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分辨率为2.5m的SPOT-5影像分析张掖市盈科灌区的作物分布状况,同时分别生成分辨率为10和30m的影像,用于尺度验证。最终得到研究区作物分类图,所用方法主要有最小距离法、马氏距离、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制图仪(SAM)和支持向量机(SVM)。Kappa系数分析表明,最大似然法和SVM的分类效果好于其它分类器,分别为0.871 9和0.862 5,但这两种方法的统计量无明显区别;分类图精度评价表明,基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图总体精度最高,为90.6%;随像元空间尺度的增加,分类精度未产生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大似然法和SVM技术可以与SPOT-5影像结合,用于作物类型识别和作物面积估算。
161-167

基于高光谱影像的高寒牧区土地覆盖分类与草地生物量监测模型

摘要:利用环境减灾卫星HJ-1A高光谱图像数据,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波谱曲线特征,比较了监督分类和光谱角分类方法对高光谱影像的分类精度,研究了高寒牧区草地生物量超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地物波谱曲线的吸收位置和吸收深度等波谱特征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大差异,在近红外波段吸收特征相似。在可见光波段,云和植被的吸收位置最少,都只有1处,但云的吸收深度小于植被;裸地吸收位置有5处;水域吸收位置最多,有6处。2)光谱角与监督分类均适于高光谱影像分类,但光谱角分类方法的总精度可达85.9%,远高于监督分类法。3)依据草地生物量与9种植被指数间的回归分析结果,选出了适合研究区草地植被生物量动态监测的两种植被指数,即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比值植被指数。
168-177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的青海湖面积动态

摘要: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我国大型湖泊、水库水体面积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论述我国自主研发的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波段和单波段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水体识别模式,并根据该模式提取了青海湖自2008年9月以来至2011年每年4至11月期间的水体面积。结果表明,1)2008―2011年,青海湖面积呈持续增大趋势,且2008―2010年增幅较小,而2011年青海湖面积增幅显著;2)2009―2011年,青海湖面积呈现有规律的季节波动,但2011年各季节面积均高于前3年同期;3)2008―2010年青海湖自9月开始至封冻前,面积逐月减小,且2009―2010年青海湖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2011年与前3年相比,青海湖面积除7月与2010年同期大致相当外,其余各月面积明显偏大,且湖面至10月才达到最大值;4)2008-2011年的10月,青海湖面积变化较明显的区域位于青海湖的东岸和西岸,湖岸线分别向东、向西推进了130~630和100~600m,东岸沙岛湖季节性与青海湖连通;5)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近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青海湖周边河流的入湖径流量增加;青海湖周边人类生产活动趋缓。
178-184

4种草类植物对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摘要: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其附近4种杂草[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裸菀(Gymnaster piccolii)和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Cu、Cd和Zn等重金属含量,以便确定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植物种类。结果表明,4种杂草根际土壤中3种重金属均处于污染状态;4种杂草对Zn均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中以裸菀的富集能力最强,其富集系数高达3.71,转移系数为1.20;鹅绒藤对Cd的富集能力为4种植物中最高,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分别为1.89和0.31;4种杂草对Cu的富集能力均较低。
185-189

不同海拔关山草原群落的结构特征

摘要:以不同海拔梯度下(坡下、坡中、坡上)陕西关山草原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幂乘方法则分析植被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坡下、坡中、坡上3个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群落的组成物种对幂乘方法则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草地群落的总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群落整体的空间异质性指数(δc)都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平均多样性指数亦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坡上、坡中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出现频率较高,而草地退化的标志性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在坡中的出现频率很高,蛇莓(Duchesnea indica)和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在坡下的出现频率更高,表明坡下草地退化比较严重。
190-195

石质边坡植被建植后1年内群落动态

摘要:为了解石质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群落的动态,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常规群落调查法,对高速公路石质边坡人工植被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观察期内,样地中共出现了47种植物,分属13科41属,主要为禾本科、豆科和菊科三大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数量组成发生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2009年9月,记录物种数21种,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2月,记录物种数5种。边坡群落中不同功能群植物分布结果表明,豆科植物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植物生活型分布结果表明,多年生植物生长相对稳定;植被建植1年内黑麦草(Lolium perenne)始终占据明显优势;群落类型为黑麦草草本群落。群落物种呈均匀分布,没有分层现象;群落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季节波动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黑麦草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196-202

石化工业区绿地的植物配置——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为例

摘要:工业区环境绿化是企业文明发展的标志。搞好工业区绿化,对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条件、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文明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为例,从植物配置方案、植物配置原则、配置说明、植物选种、植物总体布局、植物详细布局等方面介绍工业区的绿化规划设计。从生态角度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了工业区的植物配置方案,增加了绿地覆盖率,通过绿化改造使工业区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203-210
草业科学杂志草人诗记

滇南口占三首

摘要:其一童心未泯浩劫后,老来犹作云岭①游。胜境疮痍参差见,遍地珠玑从头收。1990年11月5日至15日,应邀赴滇南做草业考察。在杨绍祥站长陪同下,觅踪草地资源,遍历滇南名山大川。出入云山之间,重重叠叠,郁郁葱葱,无边无际。南亚热带、热带的旺盛生机充塞天地间。惊叹天地造化,人间胜景莫过于此。我国此类生境草地资源富饶,其生产潜力可匹敌新西兰。但为"耕地农业"传统所桎梏,仍多见旱农作业。陡坡上旱田高悬,如溃疡斑斑,星布林莽间。这种胜境与疮痍互见的巨大反差,有如望族大宅,劫难之后,珠宝漫撒庭院,痛感资源的严重浪费。我辈需从头收拾,使命艰难而重大。
211-211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扁穗牛鞭草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技术初探

摘要:以雅安’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cv.Ya’an)幼茎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探讨了3种抗褐化剂[活性炭(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抗坏血酸(Vc)],以及不同继代培养周期和培养温度对扁穗牛鞭草愈伤组织褐化控制及愈伤组织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添加AC和低浓度的PVP能有效降低褐化率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其中以2.0g.L-1 AC的效果最好,1.0g.L-1 AC和1.0g.L-1 PVP的效果次之,Vc抗褐化性能较差;以10d为一个继代培养周期,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最低;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2)℃左右,既可有效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又不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
212-217

长芒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

摘要: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在10~30℃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0℃,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分别为72%与88%;2)光照显著抑制长芒草种子的萌发,且相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对亚适宜温度下种子的萌发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218-222

放牧强度对晋北盐碱化草地植物经济类群的影响

摘要:通过在晋北盐碱化草地设置不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极度放牧(EG)5个放牧强度研究该草地群落物种类群的变化,为确定草地合理的载畜量和放牧利用奠定基础。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禾本科类群比例减小,CK与其他4个放牧强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豆科类群比例呈增大的趋势,但各放牧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菊科类群比例减小,EG与其他4个放牧强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委陵菜属比例增大,CK和LG之间差异显著(P〈0.05);杂草类群减小,CK与LG、HG、EG之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中禾本科类群、豆科类群和菊科类群的质量指数减小,委陵菜属和杂草类的质量指数增大。
223-230

红壤区坡耕地香根草篱对花生生长的空间影响

摘要:采用径流小区试验,分析了红壤坡耕地香根草(Veiveria zizanioides)篱对生育期内花生(Arachis hy-pogaea)植株高、叶绿素含量和花生产量的影响,探讨篱农间作最佳草篱间距。结果表明,与常耕相比,香根草篱处理苗期篱上第1行花生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开花期时株高显著升高(P〈0.05),叶绿素含量却显著下降,结荚期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下降,其它各行无明显差异(P〉0.05);香根草篱处理篱上第1、2行花生产量显著降低,第5、7、9行则显著升高,而第3、11行无明显差异。研究认为香根草篱与花生的安全距离≥66cm,在此基础上,采用抛物线模型+直线平台分析得知香根草篱间距为8~12m时,间作花生产量与常耕相比基本持平,间套优势明显。
231-237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播种技术试验

摘要:在陇东半干旱地区,对新引进的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2~3年的播种时期、播种密度和播种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中,秋播平均产量0.772kg.m-2,夏播0.700kg.m-2,分别比春播高10.29%和4.79%(P〈0.05);参试品种中,苜蓿王、三得利、金皇后和甘农1号分别比陇东苜蓿高13.88%(P〈0.05)、3.54%、2.22%和7.53%。2)不同密度中,以720和480株.m-2产量较高,平均产量分别为0.72和0.66kg.m-2,与240株.m-2间有显著差异(P〈0.05);参试品种中,苜蓿王和金皇后产量较高,并与皇冠差异显著(P〈0.05)。3)播种方式中,膜侧沟播与普通沟播在出苗率、越冬率以及产草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机械条播差异较显著(P〈0.05)。4)总体来看,不同播种技术及品种对苜蓿第1-2年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大,当地应以秋季播种并采用普通沟播较好,其种植密度以480~720株.m-2、播种量在15.0~22.5kg.hm-2为宜。不同试验中,苜蓿王增产效果极显著,应大力推广。
238-244

植物V-H~+-ATP酶适应逆境的分子调控机理

摘要:在植物细胞内膜系统中,有一种重要的质子泵──V-H+-ATP酶(V-type-H+-ATPase)。V-H+-ATP酶通过水解ATP获取能量,跨膜转移H+形成膜内外电化学梯度,为其他物质转运系统提供电化学势能,是保持溶质平衡等植物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所必不可缺的生物化学过程。在胁迫条件下,如盐、干旱、冷冻以及土壤中的超量重金属等,植物细胞的存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V-H+-ATP酶的活性,而调节基因的表达与活性是V-H+-ATP酶适应环境的基础。作为植物细胞内膜系统中最主要的H+质子泵之一,本研究就V-H+-ATP酶适应外界环境的分子调节机理作以综述,以期为盐碱地的生物治理和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提供讨论基础。
245-252

紫花苜蓿的航天诱变

摘要:航天诱变育种是以高科技返回式卫星为平台的新兴育种方法,其目的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使种子遗传信号发生改变,地面种植后,获得有益突变体,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和培育新品种的植物育种技术。航天育种已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辣椒(Capsicumspp.)、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等农作物及蔬菜上被广泛应用,且已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了72个品种,我国的航天育种走在世界前列,但牧草航天育种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集中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方面的相关研究。本文简要阐述紫花苜蓿航天诱变研究的自身特点,以及目前我国紫花苜蓿航天诱变研究进展,并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
253-258

我国南方高效牧草种植系统

摘要:本研究综述了我国南方主要牧草种植系统,其中包括粮草轮作系统、高大禾本科牧草种植系统、多年生混播草地种植系统及饲用玉米(Zea may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植系统。针对饲用玉米-黑麦草系统在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畜禽转化及时空配置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并提出了高效牧草种植系统在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和展望。
259-265

天然羊草草地绵羊采食的季节变化

摘要:饱和链烷技术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估测家畜采食组分最为准确的方法,并且随着额外指示剂长链醇和长链酸的引入,进一步完善了该技术,使得对复杂采食组分的估测成为可能。本试验中利用饱和链烷与长链醇或长链酸的适当组合对绵羊在天然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的采食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放牧季羊草、苔草(Carex duriuscula)和碱蓬(Suaeda heteroptera)为主要采食组分,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6月,碱蓬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羊草和苔草;7月,绵羊对苔草和碱蓬的采食出现大幅下降,而对羊草的采食出现大幅上升;8月,苔草成为最主要的采食组分,对羊草的采食降至放牧季最低,碱蓬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他草种如滨藜(Atriplex paten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为微量组分或采食比例不大。这种采食差异与草地植被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密切相关,而且采食植物的适口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家畜采食。另外,采食比例较大的植物组分,如羊草,择食指数并不高甚至表现为避食,而采食比例较低的植物,如芦苇、滨藜等,择食指数则较高。
26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