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特征

摘要:基于对江西不同林龄油茶(Camelliaoleifera)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测定,探讨了不同林龄油荼林土壤养分、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层逐渐加深,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0-20cm土层,6种林龄的油茶林和无林地对照中,夏季有机质含量50(年)龄油茶林(G-50yr)最高,为3.89%;秋季有机质含量10(年)龄油茶林(D-10yr)最高,为2.25%;夏、秋季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50(年)龄油茶林(G-50yr)最高,分别为2.12和1.61mL·g^-1。夏季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以6(年)龄油茶林(C-6yr)最高,分别为2.45U·g^-1和3.43mL·g^-1。20-40cm土层,6种林龄的油茶林和对照林分中,夏、秋季有机质含量均以50(年)龄油茶林(G-50yr)最高,分别为1.97%和1.31%,夏、秋季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50(年)龄油茶林(G-50yr)最高,分别为1.50和0.95mL·g^-1,秋季过氧化物酶活和蔗糖酶活性均以C-6yr最高,分别为2.22U·g^-1和1.33mL·g^-1。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龄油茶林各土层上土壤养分因子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蔗糖酶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及肥力较好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1647-1654

开垦种草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对玛曲高寒草甸天然草地及开垦种草8年和20年草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8年草地;土壤容重0-10cm土层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20年草地;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草地,比开垦种草草地高38.66%。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草地。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全磷含量随开垦种草年限增加逐渐下降。各样地土壤全氮、速效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1655-1659

西藏阿里草地资源现状及载畜量

摘要:以西藏阿里地区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资源概况、草地资源类型和草地载畜量等进行了分析。阿里地区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99.37万绵羊单位,2010年实际载畜量为346.66万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与理论载畜量相比超载15.80%。通过分析认为,阿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草地畜牧业,合理布局草地载畜量,科学利用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660-1664

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有毒植物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高寒草甸天然草地实施划破、补播、施肥及综合处理,探讨了不同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有毒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草地中,有毒植物的组成及比例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补播、划破和施肥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群落中有毒植物的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5),不同处理草地有毒植物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排序分别为补播〈施肥一综合处理〈划破〈对照,补播〈划破〈施肥〈对照〈综合处理。补播、施肥和综合处理均可有效降低群落中有毒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而草地划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毒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不同处理草地有毒植物地上生物量排序为补播〈综合处理〈施肥〈对照〈划破。补播形成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一优势群落使有毒植物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均下降到最低值,对于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的改良,草地补播是可供参考的有效恢复措施之一。
1665-1670

地毯草耐铝性初步评价

摘要:本研究选取相对总二级分枝个数比、相对总茎长比、叶片枯黄率、坪用质量、相对地上部干质量比和相对地下部干质量比6个指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19份地毯草(Axonopus com pressus)种质和1份品种的耐铝性差异进行初步评价,从而明确地毯草种质的耐铝性。结果表明,在2.10mmol·L^-1的铝处理后,不同种质之间的生长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不同指标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8.73%-39.63%,其中相对地上部干质量变异系数比最小(18.73%),而坪用质量最大(39.63%);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高达一0.920;聚类分析表明,20份优良品种被分为三大类,即耐铝型、中间型和敏铝型。
1671-1677

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2010年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为23.00万hm^2,占草地面积的58.76%,目前仍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退化。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它引起天然草地由轻度退化向中度和重度退化演变。因此,本研究以控制栽畜量、解决草畜矛盾为核心措施,提出天然草地综合治理对策,以促进天祝县天然草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祁连山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草地退化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1678-1683
草业科学杂志草人诗记

重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摘要:老来重温幼年书,百种滋味上心头。 莫谓韶光随风逝,昔日深情个中留①。 故人一去不复返,新意潺谖曾未休②。 细品兄长此间意,华章忍泪再三读。 2011年11月26日,在上地永旺市场散步,过纸老虎书店浏览,朱光潜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赫然在目。这不正是七十多年前二哥继愈自重庆寄我的书吗?急切购得,归来浏览再三,百感交集。那时我正在四川万县,现在叫万州,读初中二年级。收到二哥从重庆发来的邮包,打开一看,是朱光潜著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开明书店出版,天蓝色的封面,有粗细不等的直条花纹,淡雅、清新。是朱光潜游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的信。
1684-1685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不同产地麦冬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摘要:本研究使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不同产地的麦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1对有效引物组合。11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621条清晰、可辨认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6.45条带纹,多态性条带为621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0584-0.9567,平均为0.4975,说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所有材料聚类分析发现,在遗传距离0.81处可将材料分为六大类群,部分来自同一地理位置的材料可聚为一类。
1686-1691

苦豆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摘要:为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野生苦豆子(Sophora alo pecuroides)资源,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时22个苦豆子居群进行研究,从DNA水平探讨苦豆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31条RAPD随机引物共检测出314条扩增DN段,其中多态性条带285条,多态性比率为90.7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01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3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14-0.709,所研究的苦豆子居群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22个苦豆子居群聚为6类,不同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1692-1697

30份野牛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摘要:以从美国及中国收集的30份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质为研究对象,对供试材料的基本坪用性状如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分蘖数、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匍匐茎节数、叶色、叶片枯黄程度等进行田间观测。利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野牛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供试材料的叶色呈现显著差异(P〈0.05),叶长、叶宽、茎粗、株高、匍匐茎长度和匍匐茎节数差异极显著(P〈0.01),分蘖数、匍匐茎数目和叶片枯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2)7个ISSR引物对30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牛草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08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0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2.6%,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扩增出15.6夸带,说明供试的野牛草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3)30份野牛草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546-0.880,表明了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在遗传距离的基础上进行UPGMA聚类分析,30份野牛草可被分为5纽,该结果表明遗传距离的差异是导致供试野牛草材料整体遗传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1698-1705

白三叶种质资源形态变异与地理起源的关系

摘要:分析了原产于1.02°-55.8°N,87.12°E-8.9°W,海拔2-2804m,分属于29个国家的68份白三叶(Trifoliurn repens)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变异及其与地理起源的关系。结果表明,1)供试白三叶叶片大小变异最大,其次是单位面积花序数和株高,而生殖枝高度和每花序小花数变异较小;2)Mantel检验表明,株高、单位面积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3个性状变化存在显著(P〈0.05)的空间关联性,而生殖枝高度和叶面积与空间的相关性不显著;3)聚类分析显示,白三叶形态变异与地理起源呈较密切的相关性,而不同起源的白三叶亦出现了相似的遗传分化,原产欧洲的白三叶形态朝不同方向的进化趋势明显。
1706-1714

波斯菊核型分析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制片法,对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观察及核型分析,旨在为波斯菊种质鉴定、起源分析、物种演替、良种培育提供必要的细胞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波斯菊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2n=2x=24=18m(1sat)+6sin(1sat)。波斯菊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平均值为6.20%-9.06%.最长和最短的染色体比值为1.47,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16.7%,属于“2A”型;不对称系数为43.25%,对称程度较高,为较对称类型。
1715-1717

黑麦草属28个引进品种辐射子一代的生长性状比较

摘要:本研究利用400、500Gy的^60Co-γ射线辐射28个欧洲引进黑麦草(Lolium)干种子,结合大田试验比较了辐射对不同黑麦草品种发芽、分蘖数、株高、鲜质量、抽穗期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8个品种对γ-射线辐照处理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Gordo、Ligrande、Barmultra对^60Co-γ射线敏感。低剂量处理即导致死亡,高剂量处理后Remy、Bartissimo死亡。γ-射线辐照处理能够改变黑麦草分蘖数、株高、鲜质量、抽穗期等生长性状,并显著增加Zarasfro、Barfort、Tosca、Orlando诱变材料的分蘖数,Lolita诱变后植株高度和鲜质量比未辐照处理材料高20%以上,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是快速提高牧草分蘖数、株高和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作为新材料用于进一步的新品种选育。
1718-1723

干旱胁迫下4种委陵菜属植物叶片的超微结构

摘要:以4种野生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电镜观察干旱胁迫条件下其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逐渐增大,嗜锇颗粒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叶绿体逐渐减小且数量略有增加。通过对比同一千旱胁迫条件下4种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判断其耐旱能力强弱为轮叶委陵菜(P.verticillaris)〉白叶委陵菜(P.1eucophylla)〉翻白委陵菜(P.discolor)〉委陵菜(P.chinensis)。因此,干旱胁迫下叶绿体、线粒体结构的破坏程度可以作为评价委陵菜属植物耐旱性强弱的形态结构指标之一。
1724-1730

米氏冰草种群种子产量与种子雨的时间动态

摘要: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种群种子雨时间动态及有性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氏冰草种群的种子雨时期集中在8月8日-9月22日,持续45d。米氏冰草种群种子雨强度的波动变化均与最大风速呈线性回归关系。不同生境之间,半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种子雨强度总是显著高于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有性繁殖体的穗长、穗宽、单穗质量、每穗上的小穗数量及种子百粒重等均显著高于固定沙地。在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种子雨数量分别占其种子产量的29%和10%。因此,沙地微生境的变化对米氏冰草种子雨散布的时期及波动规律无影响,而对其有性繁殖体的形态特征具有显著影响。
1731-1735

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扁蓿豆生产性能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来自内蒙古13个地区的20份野生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材料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栽培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株高、生育期、株高生长速度、干鲜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指标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各材料的栽培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栽培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材料有来自锡林郭勒盟灰腾梁的M4、通辽市的M8、锡林郭勒盟西苏旗的M-5和通辽市的M-6,而来自包头市达茂旗的M20、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M-19、锡林浩特市的M3和赤峰市的M10栽培生产性能较低。根据各性状指标的权重比较种子产量所占的权重为株高〉生育期〉株高生长速度〉干草产量〉鲜草产量〉干鲜比。
1736-1742
草业科学杂志业界信息

2012年10月国际市场主要饲料与畜产品价格分析

摘要:10月国际饲料价格涨跌互现。美国玉米、大豆、豆粕和棉籽饼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0%、8.8%、15.8%和12.6%;高粱价格环比上涨1.9%。
1742-1742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沿淮地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的适宜播种期

摘要:为研究播种时间对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影响,以紫花苜蓿“维多利亚”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1年在阜南、淮安两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秋播、春季刈割2茬的栽培模式下,随播期推迟,紫花苜蓿的各生长性状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淮安试验点9月6日播种的紫花苜蓿第1茬初花期平均株高达到91.91cm,比10月24日播种高出1.14倍;相应地,9月6日播种的紫花苜蓿鲜、干物质产量也最高,第1茬分别达到4.37和1.05kg·m^-2。对产量影响因子的分析发现,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分别与株高、分枝数和单株干质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通径分析发现,株高和单株干质量是紫花苜蓿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早播主要通过促进株高生长、增加单株干质量来提高饲草的干物质产量。综合2年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在沿淮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在9月至10月上旬。
1743-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