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专论

放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我国亟待补上的一课

摘要:放牧是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至今全球陆地大约半数以上处于放牧管理之下。放牧是由人居、草地和家畜三要素构成的草地生态子系统,其内核为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的健全与稳定。放牧历经原始游牧期、放牧转型期与以划区轮牧为核心的放牧现代化时期三阶段。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社会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不断融入放牧管理系统,最终完成了放牧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从而确立了以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为内核的划区轮牧的基本模式。划区轮牧是一种开放的农业技术体系,具有多种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农业系统,可兼顾生态与生产的需求,是草地放牧管理的重大进步。本研究以美国为代表,剖析了历时300年的放牧现代化转型过程。我国囿于传统农耕文化,对放牧管理系统误解甚多,损失严重,而对放牧现代化转型几乎浑然不觉。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亟待补上的一课。
1745-1754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豫中平原区紫花苜蓿根部入侵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特征

摘要: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不同季节根部入侵真菌及其表现规律,以31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离和鉴定根部入侵真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类明显不同,眷、夏、秋3个季节均有的建群菌种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3个季节各具有其优势菌种;不同苜蓿品种在3个季节的入侵真菌种类及其分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季带菌率最低,夏、秋季带菌率相对较高。平均带菌率较高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苜蓿王、WL-525HQ、赛特、四季旺和敖汉;较低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阿尔冈金、佛拿尔、金皇后、飞马和THG-1。
1755-1765

连作烤烟根际土壤自毒物质成分分析

摘要:本研究以连作烤烟12年的土壤为材料,分析烤烟连作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自毒潜力及土壤物质成分差异,为深入揭示烟草连作障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对受体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烟草(Nicotiana tabacum)具有较强的化感自毒潜力。物质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未种植烤烟的对照土壤中存在7种糖类物质、14种酸类物质、16种酯类物质、1种其他类物质;而连作烤烟根际土壤中存在2种糖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8种酯类物质、12种其他类物质。与对照相比,连作烤烟根际土壤中存在特有的8种与自毒作用相关的物质,如香草醛、洋地黄毒素、雪松醇、植酮、诱虫烯、β谷甾醇、胆甾烷醇、胆甾烷-3-酮。
1766-1769

火烧和刈割耙除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探讨草地植被恢复中刈割耙除是否可以成为代替火烧刷寄施。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火烧、刈割耙除均可提高土壤温度,火烧5、10cm土层土壤温度升高2.26℃,刈割耙除可增加1.48℃;火烧提高15、20cm土层土壤温度1.74℃,刈割耙除可提高0.87℃;与对照相比,火烧和刈割耙除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大于0.25mm团聚体的含量,但火烧和刈割耙除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火烧和刈割耙除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P〈0.05),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对照〉刈割耙除〉火烧;连续火烧分别可使0~10cm、10~20cm土壤有机碳降低11.69、8.00g/kg,全氮降低0.633、0.752g/kg;连续多年刈割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均弱于火烧;火烧可使土壤0~10cm的碳氮比降低(P〈0.05),刈割耙除对其影响不大。
1770-1776

玉米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

摘要:为确定河西地区玉米(Zea mays)连作的主要障碍因子,对不同连作年限的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主要养分进行了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深处,细菌随连作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与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速效磷和有机质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而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与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数量在不同连作年限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碱解氮和速效钾在不同连作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说明玉米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土壤真菌化现象严重,积累了大量植物病原菌,造成土壤主要养分减少,病害发生严重。
1777-1780

施用豆科绿肥对砖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摘要:土壤缺磷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研究分析了14份热带、亚热带豆科绿肥施入土壤后对砖红壤有效磷含量影响的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不同时段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且施用绿肥后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用绿肥土壤,其中木蓝(Magnolia lotungensis)对砖红壤有效磷含量增量变幅高迭339%。此外,施用不同的绿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同,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的基本规律一致。施用绿肥时砖红壤有效磷含量提高较大的最佳埋田时间为1个月。
1781-1786
草业科学杂志业界信息

2011年9月国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摘要:猪肉批发价西部分别高于东、中部9.1%和5.1%;牛肉批发价西部分别高于东、中部4.9%和7.4%;羊肉批发价东部分别高于中、西部4.7%和3.4%;鸡肉批发价中部分别高于西、东部17.4%和7.89/6;鸡蛋批发价中部分别高于东、西部3.4%和6.1%。东、中部猪肉批发价格已经比8月下降0.6%和0.8%,而西部猪肉价格依然环比上涨2.5%,但全国总体趋于平缓,环比仅上涨了0.49/6;牛肉、羊肉和鸡蛋的批发价格涨幅依然较高,环比分别上涨了1.9%、4.5%和3.8%;鸡肉批发价格涨幅并不明显,环比仅上涨了0.6%。
1786-1786
草业科学杂志草人诗记

Fisher判别法在青海湖东地区不同草地类型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研究青海湖东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zoalskii)生境地不同草地类型微量元素变化状况,在夏、秋、冬3季对7个主要草地类型的混合牧草中Cu、Mn、Fe、Zn、Mo和Se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费歇法判别分析,对普氏原羚生境地不同季节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作了定量分析,找出代表草地类型变化的主要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判别方法真实有效,除冷蒿(Artemisis frigida)草地外,Mo元素是代表草地类型变化的主要微量元素,所建立模型可以作为与其他地区相同草地类型的鉴别依据。
1787-1791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灌溉对草地早熟禾坪用质量的影响

摘要:应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线性梯度灌溉,控制对草坪草的灌溉量,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草坪密度、色泽、质地、均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草坪在B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水分处理下可以得到较好的色泽、均一性和密度,但草地早熟禾质地评分在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不大,表明水分不能有效影响草地早熟禾质地。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进行综合评分,经方差分析发现草地早熟禾草坪在B3水分处理下就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达到较好的外观质量。
1792-1795
草业科学杂志业界信息

2011年9月国际市场主要饲料与畜产品价格分析

摘要:美国玉米期价环比下降0.5%;高粱价格环比上涨5.3%;大豆价格较为平稳,环比下降0.7%。国际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瘦肉猪价格环比下降8.4%,育肥牛较8月上涨0.1%;欧盟猪肉价格跌幅为0.4%。
1795-1795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草地早熟禾品种在北京地区对褐斑病的抗性评价

摘要:采用田间目测法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31个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对褐瘫病(Rhizoctonia solani)的抗性有较明显差异,抗病程度分别从高感到高抗,其中有9个品种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均在0.70~1.00,属褐斑病高抗;有6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50~0.70,属于褐斑病中抗;有1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30~0.50,属褐斑病感病;有9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10~0.30,属褐斑病中感;有3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10以下,属褐斑病高感;有3个品种由于评价结果不一致尚不确定其抗病等级。
1796-1800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土壤酶活性对于探讨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土壤酶的研究历经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奠定时期,20世纪50-80年代的迅速发展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时期。土壤酶主要来源于土壤微生物,分为六大类,即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裂合酶、连接酶和异构酶。本研究总结了不同退化程度、施肥、放牧、土壤微生物、季节变化等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土壤酶活性呈降低趋势;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土壤酶活性;轻度放牧会使土壤酶活性增加,重度放牧会使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波动。最后,本研究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和治理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801-1806

PEG-6000胁迫下10个苜蓿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

摘要:为比较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抗旱性,采用5种不同水势(0、-0.3、-0.6、-0.9和-1.2MPa)的PEG-6000溶液对10个苜蓿品种幼苗进行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了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MDA和Car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ro含量和SOD活性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苜蓿幼苗期的耐旱极限在一0.9MPa水势附近;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10个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强弱为:德国德贝〉大富豪〉阿尔冈金〉West blend〉FGZT 106〉苜蓿王1#〉皇后2000〉爱菲尼特〉新疆大叶〉四季旺。
1809-1814

盐胁迫对两种锦鸡儿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摘要:用NaCl胁迫白皮锦鸡儿(Caragana leucophloea)和镰叶锦鸡儿(C.aurantiaca)的一年生幼苗,NaCl质量分数为0.2%、0.4%、0.6%、0.8%和1.0%,盐胁迫7和15d后取样,测定其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白皮锦鸡儿叶片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而镰叶锦鸡儿相对电导率有所增加;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白皮锦鸡儿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镰叶锦鸡儿MDA含量逐渐升高;当两种锦鸡儿植株受到盐胁迫时,叶片内脯氨酸含量迅速上升来维持渗透平衡。综合各项指标,白皮锦鸡儿抗盐能力较强,镰叶锦鸡儿抗盐能力较弱。
1815-1819

不同多花黑麦草品种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摘要:采用0、23.4、35.1、46.8和58.5mol/LNaCl溶液对24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urum)品种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发芽率、生长状况和叶片含水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发芽率、相对幼苗和相对根长、相对生物量和相对叶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且23.4mol/LNaCl溶液处理下的各指标值显著高于46.8和58.5mol/L处理(P〈0.05)。盐胁迫对参试材料相对根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苗长,对相对叶片含水量影响最小。盐胁迫下各材料间的相对根长和相对生物量差异较明显。综合评价24个种质材料耐盐性,耐盐材料为LM05、LM07、LM10、LM20和LM23,盐敏感材料为LM03、LM08、LM09和LM16。
1820-1824

18种苔草属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摘要:对从北京山区采集及外地引种驯化的扁杆苔草(Carex planiculmis)、尖嘴苔草(C.leiorhyncha)、披针苔草(C.1anceolata)、青绿苔草(C.breviculmis)、涝峪苔草(C.giraldiana)等18种苔草种子的形态特征、千粒重、发芽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种苔草种子形态特征、千粒重、发芽率差异较大。翼果苔草(C.neurocarpa)、溪水苔草(C.forficula)、疏穗苔草(C.remotiuscula)种子明显小于其他种子,涝峪苔草种子体积最大,千粒重最高,达3.3g;KT种子较大,发芽率最高,达94%;长嘴苔草(c.longerostrata)始发芽时间最早,但其持续发芽时间最长,发芽率63%;短鳞苔草(C.augustinowiczii)始发芽时间较早,持续发芽时间较短,但其发芽率较低;涝峪苔草、披针苔草、脚苔草(C.pediformis)、尖嘴苔草发芽率较高,均超过55%,但持续发芽时间较长;麻根苔草(C.arnellii)始终未发芽,异鳞苔草(C.heterolepis)、溪水苔草分别在第25天、第46天发芽后,发芽数一直没有增加,发芽极其困难。本研究结果可为鉴别苔草种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研究种子的萌发特性、选育优良苔草种质资源、提高推广应用力度提供基础资料。
1825-1830

紫云英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系)之间的经济性状差异和物候期,以期筛选出适宜闽西地区栽培的紫云英品种。结果表明,紫云英新品种(系)闽紫6号、8410441、8324411在福建省长汀县的鲜草产量均超过40500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宁波大桥、弋江籽、余江大叶。新品种(系)植株较高,茎秆较粗,早发性好,中后期(开春后)长势旺,适宜作为当家品种。地方品种表现出植株较矮,茎较细,长势较慢,鲜草产量低。但地方品种宁波大桥和余江大叶植株越冬率高于其他品种。因遭受极端天气,各品种(系)种子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未能真实反映品种特征特性。
1831-1834

光不敏感型大刍草新种质选育及利用的初步研究

摘要:热带类玉米属大刍草(Zea mexicana)为短日植物,在我国北方长日地区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本研究初步分析通过系统选育方法选出的光不敏感型大刍草新品种“鲁牧2号”,在长日照地区大田繁种和利用其进行杂交制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品种能在长日地区(山东)正常开花结实,开花期在8月上中旬,10月上旬种子成熟。鲜草产量达45930kg/hm^2,种子产量达1595.5kg/hm^2,利用该品种作父本杂交制种试验成功率达72.7%。本研究结果说明该种质能够在长日照地区应用,对降低玉米(Z.mays)制种成本、丰富遗传育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835-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