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专论

全球化粮农危机与中国大农业草产业系统工程

摘要:本研究论述了世界粮食危机现状和主要成因,分析了中国粮农生产现状、潜在危机和未来发展的两种走向对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了未来中国农业应走创新发展之路,即实施大农业草产业系统工程,阐述了它的科学理论与创新意义,提出了当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草业核心技术,并预测了中国走农业创新发展之路对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可起到的积极意义。
171-175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本期出现的植物种名

175-175

河北省草地资源评价

摘要:为掌握河北省草地资源动态,于2005-2007年进行了草地资源调查,根据草地植被产量、适口性及利用性状分析结果进行了草地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Ⅰ、Ⅱ、Ⅲ、Ⅳ和Ⅴ等草地占调查样地的比例分别为0.91%、13.64%、31.82%、30.91%和22.73%。总体来看,Ⅲ、Ⅳ等草地所占的比例较大,占调查样地的62.73%。不同草地类差异较大,温性草原、暖性草丛基本属于Ⅲ、Ⅳ等草地;温性草甸和山地草甸基本属于Ⅲ、Ⅳ、Ⅴ等草地;暖性灌草丛、低地草甸以Ⅳ、Ⅴ等草地为主;沼泽草地为Ⅳ等草地。2)1~8级草地占调查样地的比例分别为7.27%、4.55%、11.82%、15.45%、27.27%、14.55%、10.91%和8.18%。3)与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草地等级评价结果相比,Ⅰ、Ⅱ等草地的比例下降,Ⅲ、Ⅳ、Ⅴ等草地比例上升;1~4级草地比例降低,5~8级草地比例升高,草地整体呈恶化趋势。
176-179

濒危植物膜荚黄芪种群生活史分析

摘要: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属国家保护植物。采用种群结构、生命表和生存函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中部西水林区膜荚黄芪种群的生活史。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种群属衰退种群,Ⅰ级个体数量不足,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从整体上反映了膜荚黄芪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生存率函数、累计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危险率函数反映了膜荚黄芪种群的动态和结构。放牧和挖药材是膜荚黄芪种群致危的主要因素。
180-184

干旱和灌溉条件下少花蒺藜草分株生物量分配特征

摘要:调查了生长在科尔沁沙地干旱、灌溉2个条件下的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 florus)分蘖丛。对分株高度、分株生物量以及根、茎、叶、穗、叶鞘等构件生物量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灌溉条件下,植株高度为41.2 cm,明显高于干旱条件的33.7 cm。灌溉条件下果穗生物量是干旱环境下的1.8倍。2种条件下,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叶鞘生物量均与分株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并符合y=axb幂函数的变化规律;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叶鞘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并符合y=ax+b线性函数的变化规律。随着分株生物量的增加,灌溉条件下各构件的生物量增长速度均高于干旱条件下的。分析认为,在生物量分配上干旱条件下少花蒺藜草表现出存活对策,灌溉条件下表现出竞争和繁殖生长对策。
185-188

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摘要:对新疆南部苹果园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各处理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覆草〉生草〉免耕〉清耕。各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表土层中有机质增加较深层土壤更为显著。土壤速效养分值都较清耕高,生草区0~20 cm土层全氮含量比对照有所降低,表现为免耕〉覆草〉清耕〉生草,土壤全磷、全钾变化相同,各处理呈现为生草〉免耕〉覆草〉清耕,且以表层土壤表现更为显著。
189-193

2011年1月国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摘要:羊肉批发价西部分别高于东、中部4.2%、11.1%;牛肉批发价西部分别高于东、中部12.3%、6.3%;猪肉批发价西部分别高于东、中部11.1%、6.6%;鸡肉批发价西部分别高于东、中部22.4%、14.7%。春节临近,猪、牛、羊肉等畜产品需求旺盛,促使价格略有上涨。与2010年12月相比,羊肉、
193-193
草业科学杂志草人诗记

暑期教学实习记事——《草人诗记》之二

摘要:高山望月小,夜风来远山。师生同薄帐,互道不觉寒。瓶水恐冻裂,拥被相与眠①。晨起忙炊事,浓烟煮面团。切菜用剪刀②,调味只有盐。捧碗暖冻手,热气凝眼睑③。天冷心中热,学子恋草原。
194-195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吉林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搜集

摘要:搜集吉林省境内有利用价值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为吉林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吉林省内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考察与搜集,共采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材料191份,涵盖18科59属89种,其中,豆科91份,禾本科64份,其他科36份。这些野生牧草种质材料中既有独特的地方野生种和一些适应性强、分布广的变异种,也有不同生境条件下优良栽培牧草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并初步掌握了一些重点属、种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生境条件的关系。为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提供丰富的野生种质材料的同时,也为重点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资料。
196-200

AtPCS1基因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化苜蓿的研究

摘要:扩增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螯合肽合成酶(AtPCS1)全长基因;构建AtPCS1植物表达载体pBⅠ121-AtPCS1,进一步转化农杆菌EHA105;利用转化的农杆菌EHA105侵染甘农一号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经过80~100 d的筛选与培养,获得57株再生转基因植株。随机抽取其中9株进行PCR检测,其中6株为阳性。初步结果表明,AtPCS1基因已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
201-206

紫花苜蓿复合体的形态变异式样及分类学研究(英文)

摘要: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是极为重要的牧草资源,其成员间具有明显的形态渐渡特征。为摸清其种质资源状况并明确其分类学问题,通过查阅馆藏腊叶标本和野外居群采样,观测了39个形态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运算。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复合体的花器官有形成"大花类型"和"小花类型"的趋势,但花的大小尚不能作为独立的分类依据;荚果的变异相对稳定,可以作为比较可靠的分类依据;而营养器官的形态相似度极高,分类价值相当有限。同时,认为我国境内的紫花苜蓿复合体应包括4个种和3个变型。
207-216

不同种质苜蓿苗期耐旱性评价及其方法的比较

摘要:由于国内苜蓿(Medicago spp.)耐旱性评价方法不统一,在已有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理、适当修改,对来自国内外的133份不同苜蓿种质资源进行2次抗旱性评价(控水方法不同),并对2种控水方法进行比较。以干旱反应征状指数(ASI)和复水后的存活率作为2个变量,运用SAS软件进行综合分析。2次评价结果表明,有15份材料(肇东苜蓿、草原2号、草原3号、沧州苜蓿、陇东苜蓿、甘农1号、中兰1号、准格尔苜蓿、龙牧801、龙牧803、中苜1号、Rambler、ACGRAZEhAND、Ameristand 201+2和AmeriGraze 401+2)表现出稳定的强抗旱性;11份材料(敖汉苜蓿、公农3号、新疆大叶、天水苜蓿、新牧1号、Caliverde、KANZA、MESA-SIRSA、Moapa 69、5264和Malone)表现出稳定的最弱抗旱性;且材料所属的评价等级,经分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发芽指数与抗旱性的相关性,苜蓿2次评价的发芽指数均与其抗旱性呈负相关,第1次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2次呈显著负相关(P〈0.05)。
217-225

多叶苜蓿自交S_1代的胚挽救培养

摘要:以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叶性状S1代的3个单株为材料,研究了3份参试材料的败育率,测定了开展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取材时间和不同激素水平对苜蓿自交系胚挽救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平均败育率为37.59%;进行苜蓿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取样时间为授粉后30 d;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IAA+0.07 mg/L 6-BA,蔗糖30 g/L,琼脂7 g/L,pH值5.8~6.1。对萌动的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发现,参试材料平均诱导率为85.32%,愈伤组织平均分化率为75.66%。研究以期为苜蓿胚挽救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并为苜蓿特异性状自交系结实率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226-230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钾丰缺指标初探

摘要:从坝上地区的17个土壤样品中选取养分含量差异较大的5个地点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全肥(施N、P、K肥)、缺磷、缺钾和不施肥的4个处理,初步探索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磷、钾丰缺指标。结果表明,用坝上地区土壤种植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依次为〈3.5、3.5~9.8、9.8~21.4、21.4~27.7和〉27.7 mg/kg;有效钾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依次为〈2.4、2.4~15.6、15.6~63.4、63.4~101.2和〉101.2 mg/kg。
231-235

石油污染对紫花苜蓿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观测其对石油污染的耐受性,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0、2 500、5 000、7 500 mg/kg)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初步了解紫花苜蓿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结果显示,随着石油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紫花苜蓿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株高、叶片数、地上干物质和根系干物质量与对照比较明显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淀粉、丙二醛等均随着石油质量分数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质量分数超过7 500 mg/kg时开始下降,淀粉含量在质量分数为5 0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丙二醛含量在质量分数为2 500 mg/kg时达到最高;混油的3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地上升。
236-240

奇台苏丹草种皮不同色泽类型与种子产量形成的关系

摘要:为了探索苏丹草种皮不同色泽类型间种子产量差异,试验以奇台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cv.Qitai)种子的黑壳、红壳、黄壳3种色泽类型为材料,研究了生育期、形态及种子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黑壳生产的种子的千粒重最大,红壳次之,黄壳最低,分别为14.66、13.36和12.77 g。黑壳的单株籽粒数最多,黄壳次之,红壳最低,分别为1 319、1 217和908粒。黑壳的单株种子产量最高、黄壳次之、红壳最低,分别为18.59、16.29和14.65 g。黑壳产量最高,红壳次之,黄壳最低,分别为3 593.522、654.89和2 649.60 kg/hm2。
241-244

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5种盐碱(NaCl、Na2SO4、NaHCO3、Na2CO3及该4种盐按1∶9∶9∶1的物质的量比例配置成的混合溶液)及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对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逐渐降低,种子萌发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低浓度(80mmol/L)的NaHCO3和混合盐能够促进种子萌发。不同盐碱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碳酸盐〉混合盐〉硫酸盐〉碳酸氢盐〉氯化盐。种子萌发趋势表现为种子萌发初始天数推迟;种子萌发达到高峰时发芽数降低。
245-250

黄顶菊对2种蔬菜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摘要:为了解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对2种蔬菜[油菜(Brassica napus)和油麦(Lactuca sativa)]的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黄顶菊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黄顶菊浸提液对油麦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指数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对油菜影响不显著;黄顶菊浸提液能显著抑制油菜、油麦幼苗的根长和苗高。综合各项指标,黄顶菊对2种蔬菜的化感综合效应(SE)随黄顶菊根、茎叶浸提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对同一受试植物而言,黄顶菊根的浸提液化感效应大于茎叶化感效应;油麦受黄顶菊化感抑制作用的影响大于油菜;黄顶菊对油菜、油麦根部生长的影响大于地上部。不同生长时期对化感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苗期比发芽期敏感。
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