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草业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ataculturalScience

  • 62-1069/S 国内刊号
  • 1001-0629 国际刊号
  • 1.9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草业科学是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草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草业琐谈、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业界信息、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

草业科学 2005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草地资源与利用
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经济性状演变的分析1-6

摘要:对不同退化阶段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lense荒漠草地的主要经济性状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草地由未退化阶段演替至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阶段,草地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高度、盖度、生产力、营养价值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植物种类减少,高度、盖度、生产力下降,饲用价值处于一个劣变过程,表现出牧草的家畜适口性较差,利用率低,由良等牧场演变为中低等牧场.

盐渍化沙地土壤旱化过程中植被的变化7-10

摘要:利用地下水位高低不同地区所形成的不同立地类型水平空间上的分布来代表盐渍化土壤沙化旱化过程时间分布上的发展,分5种立地类型探讨盐渍化土壤干旱沙化过程中植被的演变特征.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各立地类型土壤上植物种类减少,植被盖度降低,相邻植物群落中共有种逐渐增加,变异性减少,植被演变趋势从湿生-中生耐盐-沙生旱生植物过渡.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10-12

摘要: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其北部高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羌塘草原.目前,羌塘草原局部地区已严重超载过牧,导致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维护和建设好高寒草地这一重要的藏北生态环境,不但对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起着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苜蓿茬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13-17

摘要: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用熏蒸法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龄苜蓿后茬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年后,0~5 cm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比苜蓿生长地降低70 mg/kg,休闲地仅为苜蓿生长地的40%,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无显著影响(P>0.05);苜蓿后茬连续种植小麦2年后,0~5 cm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氮比苜蓿生长地下降28%,而休闲2年后比苜蓿生长地减少69%,施氮肥对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影响;苜蓿生长地土壤微生物商为4.2%,后茬休闲后则下降至2.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灵敏反映苜蓿后茬地土壤质量的变化.

草业科学杂志牧草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在牧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18-25

摘要:牧草研究和开发在我国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牧草品种资源保存、牧草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分析研究和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我国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热研二号柱花草转化体系优化的研究25-30

摘要:通过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时间、农杆菌Agrobacterium侵染浓度、乙酰丁香酮、植物组织浸提液、脯氨酸、硝酸银和农杆菌浸入法对农杆菌、外植体及共培养基的处理,研究了提高柱花草基因转化率的方法.试验结果:用预培养2 d处理外植体,10 μmol/L乙酰丁香酮和稀释5倍的番木瓜Carica papaya浸提液预处理农杆菌,1.5 mg/L的脯氨酸处理共培养基及采用农杆菌浸入法侵染外植体可以明显地提高柱花草的转化率;对农杆菌进行稀释,用柱花草浸提液预处理农杆菌及硝酸银处理共培养基对转化率无明显的影响.用SAS软件进行2×2的卡平方(x2)检验在最佳条件下的遗传转化表明:子叶和真叶的出芽率与对照相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RAPD分析31-35

摘要: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种F1均偏向披碱草遗传,正、反交F1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BC1代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不同株系间存在遗传差异.RAPD技术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及目标性状植株检测的遗传标记.

外源细胞分裂素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36-40

摘要:用不同浓度植物细胞分裂素对营养生长期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喷洒处理,研究了植物细胞分裂素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洒植物细胞分裂素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叶绿素、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量.300倍浓度对提高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和营养成分比较适宜;400倍浓度喷施3次比喷洒2次的产量提高3.5%,400倍浓度喷洒2次经济效益最高.

草业科学杂志业界信息
苜蓿蚜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40-40

摘要:苜蓿是我国广为栽培的重要牧草.危害苜蓿的蚜虫有多种,一年可繁殖10~20代,集中在春、夏、秋季为害.过去防治此虫是用农药,造成环境和苜蓿污染,进而引起畜、禽、鱼的2次残留.因此,采用无污染的防治方法甚为紧迫和必要.

草业科学杂志牧草研究
牧草适应性的定量化研究41-46

摘要:为了实现对牧草适应性的定量化研究,以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牧草生长的气候适宜度、牧草种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理论为依据,确定了牧草适应性影响因子,并采用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其隶属函数;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支持下,建立了数据库并形成了牧草适应性的GIS产品.通过这些研究,得出了牧草适应性的定量化定义.

饲用黑麦适宜青刈时期及青刈次数研究47-50

摘要:在河北低平原区对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的青刈时期及青刈次数研究表明:饲用黑麦以收获鲜草为目的,进入果园生态系统与果树间作是可行的.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在抽穗期结束其生育进程前提下,从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综合比较,青刈次数1次优于2次,1次刈割最佳时间在饲用黑麦的抽穗初期至抽穗期;饲用黑麦春季要进行多次刈割时,每次刈割时株高应在50 cm以下(拔节期以前)进行.到孕穗期则不能再刈割,否则不能再生.

不同前作对冬牧70黑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1-54

摘要:在南京地区研究了不同前作(水稻Oryza satica和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 purpureum)对冬牧70黑麦Secale cereale var. Dongmu 70产量、再生情况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茬种植的冬牧70黑麦较杂交狼尾草茬种植的再生茎蘖数多,株高高,干物质积累多;水稻茬冬牧70黑麦,2次刈割鲜干比也明显比杂交狼尾草茬的高,第2次刈割的茎叶比较杂交狼尾草茬的低.因此,在水稻茬种植冬牧70黑麦产量较高,品质也较好.

引进优良饲料灌木树苜蓿容器育苗试验初报55-58

摘要:从澳大利亚引进优良饲料灌木树苜蓿Chamaecytisus palmensis种源1个,种子25 kg.经种子主要指标测定表明,种子千粒重23.92 g,净度93.17%;采用安全、简便、有效的沸水加洗衣粉浸泡种子的催芽方法,发芽率85%以上;容器育苗出苗观测表明,树苜蓿播后3~13 d出苗,4~10 d出齐,平均出苗率90%以上;生长量观测表明,树苜蓿生长曲线呈"S"形,一年生平均苗高1.25 m,平均地径0.86 cm;营养价值测定表明,树苜蓿枝叶营养丰富,是很好的饲草饲料;光合强度测定表明,树苜蓿较饲料灌木和草本植物光合速率大,蒸腾速率较小,光合物质积累较多.

草业科学杂志种子科技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在牧草上的应用59-63

摘要:近年来,空间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即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变异,经过地面选育、筛选和固定变异,培育新品种.在植物方面,国内外已利用该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菌类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开创了育种的又一新途径,其在牧草育种的应用还不多,但前景广阔.

草业科学杂志草地畜牧业
海南坡鹿饲草养分含量比较64-67

摘要:在海南大田部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主要采食的草本和灌木类饲草样本各18种,测定其粗蛋白(CP)、10种限制性氨基酸(LAAs)、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EF)、粗灰分(CA)、粗纤维(CF)、钙(Ca)、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结果显示,按旱季与雨季的平均值,灌木类饲草的CP,LAAs,Ca,Fe,Mn,Zn和Cu含量分别为13.43%,6.46%,0.72%,206.88,53.36,22.52和13.00 mg/kg,显著高于草本类的9.75%,3.87%,0.45%,110.70,29.66,11.03和6.75 mg/kg(P<0.05);EE含量为3.75%,高于草本类的3.25%,但差异不显著(P>0.05);NEF和CA含量为44.23%和15.73%,与草本类的45.39%和15.74%相近;水和CF含量为65.83%和21.70%,显著低于草本类的70.16%和24.71%(P<0.05).研究表明,草本类饲草四大有机养分含量的总和值与灌木类相当,说明海南坡鹿通过增加对草本类饲草的采食量可以从围栏内获得充分的能量需求;灌木类饲草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优于草本类,虽然围栏内的可获得资源量远比草本类小,但比草本类耐旱,是坡鹿在旱季维持营养平衡供给的重要来源.

宁夏盐池县草原禁牧对畜牧业影响的调查分析68-71

摘要:宁夏盐池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也是干旱草原向半干旱原的过渡带[1].平均海拔1 600m,年降水量仅272mm(近20年平均值),而蒸发量高达2 710mm,无霜期140 d(绝对无霜期120d).

草业科学杂志草地保护
几种草被植物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72-74

摘要:利用小型观测场,对比了几种草被植物地降水、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和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 与裸地相比,草被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度,减少降水的径流系数,减少土壤侵蚀量,其中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的效应最为明显.草被植物可以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空隙率,使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同时提高土壤入渗速率和土壤的抗蚀性,其中百脉根地土壤含水量和入渗速率最大,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地崩解所需时间最长.如苇状羊茅地、葛藤Pueraria lobata地、百脉根地和空旷地0~2 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是15.74%,15.83%,16.06%和14.61%,苇状羊茅、葛藤、百脉根地土壤完全崩解所需时间分别比空旷地多780,627,704 min.

苜蓿产业化生产中蚜虫危害及防治方法研究74-77

摘要:酒泉地区苜蓿蚜虫Aphis craccivora主要在夏初造成危害,适宜繁殖温度为25~30 ℃,尤其当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容易发生.调查时依据每百株虫数500以下,500~2 000,2 000~8 000,8 000~32 000,32 000以上把苜蓿受害分为1~5级,分别占受害面积的19%,30%,24%,14%,13%.蚜虫发生在3级以下时,可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气候干燥的特点,采取提前收割、易地晾晒的方法进行防治.蚜虫发生在3级以上时,只靠提前收割不能彻底清除,刈割后必须对留茬进行化学处理.蚜虫发生严重,植株低于70 cm或者套播作物时,用化学防治法可以保证产量和种植户的利益.化学防治见效快、杀灭彻底、残留低的药品及用量为: 15%吡虫啉5 000倍液0.3 kg/hm2;25%丰收宝2 000倍液1.5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