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43-1503/G4 国内刊号
  • 1674-893X 国际刊号
  • 1.2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前沿、教育创新、大学生管理创新、科学经纬、理论研究、企业家簇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理论研究
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州大学为例1-5

摘要:研究聚焦于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在创业激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影响因素模型,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与创业激情之间的内在机理,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以福州大学本科生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环境、高校创业教育、家庭背景、个人特征这四个方面均与创业激情呈显著正相关。然而,在这四个方面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对创业激情的影响不太显著。最终,通过研究创业激情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创业激情的提升策略,以期填补国内大学生创业激情研究的空白,揭示创业激情生成机制的“黑箱”。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促进机制研究6-11

摘要:“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创新的行动化)。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调研表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行动不够;高校学生对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不够,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意愿不容乐观;高校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培养的平台及相应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应通过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创新创业途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三个主要渠道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创业者全面素质提升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12-15

摘要:新时期,社会对创业者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提高和改善创业教育的课程质量,对我国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课程建设急功近利、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课程教学形式单一、课程实施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参考斯坦福大学与百森商学院的有关课程,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内容及实施保障。

革新式创业型大学的定位研究16-19

摘要:构建创业型大学已成为中国大学发展变革的路径之一。革新式创业型大学作为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类型之一,强调大学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注重通过组织变革,实现大学功能的扩展和突破。强调通过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合作共赢、管理系统的协调优化、与相关主体合力进步等方式,培育创业型人才,转化科研成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启示——以“中大创进坊”为个案的研究20-23

摘要:为进一步建设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创业教育由表层实践向纵深发展,以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大创进坊”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研究发现香港中文大学采用分阶段、分群体提供教育、培训和服务的方式,有效整合了校内外资源,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以香港社会企业挑战赛为载体,培养更多创办社会企业的人才。开展中大创业学长计划、青年创业者能力提升计划扶持学生和青年创业家。“中大创进坊”的成功实践启示内地高校建设创业教育体系勇于走开放之路,实施“内合外联”战略。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局及破解24-30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关人才培养的成败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进程。当前,高校存在着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估方式单一等困局。研究认为,以上困局可通过强化育人为本理念、培育浓郁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打造理论实践相结合跨界的师资队伍、构建内外联动的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制定激励性的考核和评估标准等措施破解,从而重构科学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教育的实施效果。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中优先战略研究31-33

摘要:为了分析经济新常态产生的就业新矛盾,为政府解决经济新常态下就业问题提供参考,研究中以经济新常态下制定就业战略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揭示就业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就业质量不高等就业新矛盾,认为政府应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鼓励创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

创业型大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分析34-39

摘要:以CNKI2002-2016年收录的对创业型大学的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对创业型大学研究领域中的作者的贡献与合作、机构的贡献、关键词的热点、领域的发展前沿进行分析,同时,借鉴沃克里大学、莫纳什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发文作者采用校内合作和同一地域内校际间合作的方式,还没有形成更高的合作水平;发文机构间的合作水平还比较低,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研究群体;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创业型大学理论研究、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普通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和创业型大学目的的研究;从我国创业型大学的产生途径、特征、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基于共生理论的众创空间和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研究——以梦想小镇和杭州师范大学为例40-43

摘要:众创空间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为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而建立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地方高校作为创新技术和创业人才的输出空间与众创空间有着紧密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互动共生关系。研究中基于共生理论,分析了众创空间和地方高校的共生系统,然后以梦想小镇和杭州师范大学为实证案例,从共生条件、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四个方面研究了两者的互动发展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引进和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创业政策调查及建议——以南通市为例44-48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围绕如何引进和鼓励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并对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相关创新创业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政府应该搭建平台,培育相关创新项目等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科技人员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政府应加快制定科技人员在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办法;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协调制度、服务体系;加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投融资扶持力度;认为企业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分类评价体系;认为科技人员自身应提升科研能力,熟悉相关政策,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创新创业工作的关系。

大学生公益创业价值观建构研究——基于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视域49-52

摘要:大学生公益创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基于自身认知和理解对公益创业的价值判断和思维取向。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公益创业价值观存在着不可忽视且亟待纠偏的错位现象,需要坚持以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为指导,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并把握当代大学生公益创业价值观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的基本内涵,促进当代大学生在公益创业的过程中实现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并努力追寻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此为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改善高校创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会因素对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53-54

摘要: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社会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政策宣传、高校引导、社会舆论等。研究中以长沙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为对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意愿中社会因素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政策宣传、社会舆论和就业压力均会对毕业生农村就业产生影响,但三者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政策宣传和就业压力为正向影响,且就业压力影响更大,而社会舆论呈负向影响。在长沙县和洪江市两地也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宣传和社会舆论上,在经济越发达地区,社会舆论引导较好,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影响较小。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及应对策略55-58

摘要:在高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基本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必要条件。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方面仍有待提高。通过对当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分析,寻找与总结新形势下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遇到的难点,并从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培养符合时代潮流,有知识、有想法、敢创新、想创业的年轻一代提供一定参考。

创新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匡正59-61

摘要:在当前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在一种功利主义倾向。这种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在创新素质培养上追求技巧、速成;在创造力评价上注重创造力的外化、量化;在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趋于物化、非人性化。要使创新教育健康发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充分认识创新素质培养的长期性,发挥知识创新对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的统一,强调内化创新在创造力培养上的根本性作用;坚持“人力”与“人性”相统一,培养健康幸福的创新人才。

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创业意愿的阻碍因素实证研究——以常州市为例62-68

摘要:根据每年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虽然逐年上升,但总体上依然很低。创业行动的根源在于创业意愿,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人数的占比偏低,源于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为进一步明确本科学生创业意愿的阻碍因素,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三所高校的部分毕业班和非毕业班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实证的角度明确高校本科学生创业意愿缺少或不高主要是由知识、资金、培训、信息、政策、家人支持、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因素造成的,通过进一步归纳、分析,为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以期解决或减少这些阻碍因素,从而激发更多大学生产生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意愿,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职业选择。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多维思考73-75

摘要:为了高校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供给与需求脱节,创新引领缺乏实效性,创业制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效果,亦很难适应目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建议高校对创业教育资源进行优质供给,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对创业的指导,联合政府和企业构建政府导向-社会支持-企业合作的激励型大学生创业规范制度,以拓宽大学生创业渠道,提升创业能力。

删除73-75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及解决途径76-78

摘要:“互联网+”模式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启发和机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互联网创业的队伍中。互联网创业对创业者自身素质和外部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针对大学生在互联网创业中存在的筹资融资难、缺乏专业性团队、经验不足和学业、创业关系难处理等问题,从创业筹资、创业团队组建、创业经验提升和创业生态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解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