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43-1503/G4 国内刊号
  • 1674-893X 国际刊号
  • 1.2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前沿、教育创新、大学生管理创新、科学经纬、理论研究、企业家簇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理论研究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基于2005-2015年的数据1-5

摘要:以2005-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中文核心文献和CSSCI文献为样本数据,运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III绘制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对词频进行统计研究,利用突现值及图谱研究,分析十年间研究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侧重方向,综合考虑关键词的分布情况,总结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规律,分析了研究的前沿热点,预测了研究的发展方向。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最初的必要性探索演变为具体的理性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未来研究趋势为:逐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的结合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全面化、注重对于“创新”教育的研究、不断丰富研究方法。

基于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效应的探索与研究6-10

摘要: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是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基本取向之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0-2014年社会保障和就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分别从社会保障总体支出和责任分担的角度考察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90年至2014年社会保障总支出与就业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责任分担机制来看,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存在着某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只有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增加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结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对实证结果予以了解释。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分析11-14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国家都高度重视的一种治国理政的必要手段。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发现其教育内容对政治性与社会性的侧重各异、教育目标张弛有别、教育方式显性程度不同及其教育特征的差异性,提出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通过国家投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过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及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宣传和传播宗教重叠共识发挥宗教教育功能,以期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基于微电商平台的高校微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15-18

摘要:微创业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创业理念,它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契合了其实际需求。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利用微电商平台开展的微创业实践活动符合时代精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体现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中通过对高校开展微创业教育的背景和意义、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理念—师资—课程—实践—政府和社会等方面提出高校微创业实践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对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思考19-22

摘要:要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要帮助大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理念并不断加以强化,尤其要注重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二是要改善大学“教”与“学”的关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师生共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出努力;三是要勇于实践探索,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并有效实施探究学习方式。

基于“个性化教育”构建金字塔式的潜能培育平台——对文华学院信息类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案例研究23-29

摘要:构建金字塔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培育平台,是深化“双创”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改革的举措,是新常态下信息技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潜能培育平台的核心内容包括:“一大‘平台’、两个融入、三层架构、四条理念、五类项目”。在文华学院信息技术类学生的“双创”教育培养中,秉承“专业引领,分层教育,分类组织,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紧抓学生的“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以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潜能导师培育团队等五类项目为抓手,实施个性化的“双创”教育,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海洋大学为例30-32

摘要:通过借鉴英国白玫瑰创业教与学优异中心提出的课堂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基于浙江海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专业实践和学科竞赛为切入点,选拔部分具有市场培育价值的商业项目组建“创新训练工作室”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进而发展成为实体创业的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分析了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阐述了如何构建包括制度、师资、资金和平台在内的保障机制。

协同创新: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区域发展探究33-35

摘要:为研究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协同性关系,以探索高校培育人才服务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区域和高校发展的互助双赢。以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实际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协同学方法,论证在区域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构建协同关系的必然性,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新路径。建议高校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理念,企业变革用人观念。学校要教书、育人“两手抓”,尤其注重培育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的创业教育发展探讨36-41

摘要: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助推地方本科院校成功转型的有效途径。以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内涵及创业教育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完善有助于地方本科院校向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要结合区域发展精准办学定位,将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融合,通过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科学合理制定涵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对技术性为主、技术技能并重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

欧美商学院设计思维教育的历史、特征与启示42-48

摘要:设计思维是从设计中脱离出来的一种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最先在高校的设计院系里传授,目前已全面进入到欧美各大商学院的课程体系。设计教育一开始被商学院忽略,后来与管理结合开设了设计管理课程和专业,再到设计思维的提出和推进,一方面反映了管理学视角下设计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创造力和创新教育在商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商学教育的重点一向是以训练学生分析和决策能力为出发点,对于以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设计思维课程的接纳和重视,说明当下高等教育的变革动向,尤其是商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49-52

摘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校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主要从群体特征、时代背景、发展战略及外部环境需要等四方面论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三条途径,主要是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作为切入点,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精神,共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

论设计思维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53-57

摘要:创业教育是21世纪兴起的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列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其始于西方工业社会,在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国内外发展之后逐渐得到认同。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也初见端倪,逐步迈入正轨。然而目前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受到应试思维模式的影响,呈现出僵化和模式化的弊端,没有全面贯彻“创新”的本质要求。为了适应创业教育培养大量创新型社会人才的需要,丰富我国政府主导下全面推进的创业教育形式,在对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研读的基础上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同时借鉴丰富的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成果,发现通过在我国创业教育体系中引入设计思维的创新理念,设计人性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代际伦理视阈中的贫困生就业难问题58-60

摘要:代际公正现已成为社会公正的应有内涵。家庭贫困是造成贫困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其它各种原因归根结底都由这个原因引起,而这个原因又具有很强的代际性。因毕业生个人后天努力与否造成的就业状况差别是正当的,但因毕业生先天家庭贫困与否造成的就业状况差别则是不正当的。对于毕业生而言,就业是人生竞争新的起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消除贫困等代际因素的影响非常重要。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问题,究其根本要保持社会正常流动渠道的顺畅和疏通,防止贫困的代际遗传和积累加剧,维护代际公正以促进社会发展,这无疑是使社会保持长期和谐的重要保证。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升土建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61-63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研究认为学科竞赛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尤其针对土建类大学生,高校更应围绕社会对土建人才的专门要求,以基础学科竞赛、专业技能竞赛、人文素质竞赛三个平台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基本导向,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逐步形成“三个依托、两个导向、一个目标”的模式,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土建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面向理工高校的“ITAMET”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设计64-67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下,有关创新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亟需深入探讨。以理工类高校为蓝本,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创新精神(Inspiration)、开发创新思维(Thinking)、培养创新能力(Ability)、掌握创新方法(Method)、体验创新环境(Environment)、打造创新团队(Team),提出“ITAMET”创新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并指出其实践原则和方法及该方案面向理工类高校本科生的适应性特征。

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68-70

摘要:高校院校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研究在指出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信息交互的技术不足、管理决定权较为偏向校级、两级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针对这些不足,建议从信息交互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两级管理权利的重新划分及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加强改革,以提高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效率,提升大学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研究与实践71-75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基础之上的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实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目标而轻过程,重立项而轻完成。通过分析,“大创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在于建立“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和加强“科学的管理过程”。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构建“组织、机制、条件”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及建立科学化的管理过程、加强过程指导,是高效实施“大创计划”的对策。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策略76-79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向纵深发展的时代体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找准自己的“根基”和“灵魂”,需要时间检验。基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开展的现状,立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这一视角进行研究,分别探讨创新创业素质要素协同作用模式、“意识流”“知识流”的作用、五项技能的切入要点、与市场、时代合拍的创业思维等内源性因素和培养理念重塑、团队角色配置、生态系统构建以及评价体系形成等外源性因素,为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