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43-1503/G4 国内刊号
  • 1674-893X 国际刊号
  • 1.2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前沿、教育创新、大学生管理创新、科学经纬、理论研究、企业家簇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创新与创业教育杂志理论研究
产学研高度契合的创业教育研究1-3

摘要:传统创业教育模式普遍表现出低效率的创业行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创新,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对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的定性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的创业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创业意向、提高创业能力、解决创业教育资源短缺等,探索建立产学研高度契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建议整合社会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导师资源和分配制度等,形成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观念和机制,促进高效率的创业行为产生.

基于学生需求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证探究-以重庆高校为例4-9

摘要:基于学生需求视角,立足于重庆高校的实证调查,围绕“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来具体展开阐述.宏观上考察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及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及开展方式的需求;微观上考察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创新创业讲座培训、创新创业社团及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及实训等需求情况,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提供借鉴.

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0-12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备受关注.创业意愿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至关重要,创业意愿是一种主观态度,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创业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从实证研究、创业课程、创业自我效能和教育评估视角对国外关于大学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的文献进行相关的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13-16

摘要: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实践上更好的发挥效用,通过创业教育实践与相关文献整理,首先概述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然后从理论探讨创业本身的特性及其与创业教育的关系,进而对我国现行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反思分析,发现多数高校以创业率评价创业教育成效背离创业的规律;部分高校营造全校性创业氛围可能影响学校的均衡发展;大部分高校脱离社会与市场,仅依靠自身力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效果有限.对此,建议高校推行创业教育从战略上重视创业的特性与规律,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从策略上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利用校内资源,另一方面重视并加大对学校外部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利用.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基于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分析17-22

摘要:供给侧改革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积极转型,为了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决策水平,降低创业决策失败的风险.在整个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心理资本具有整合其他创业决策要素禀赋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基于E-PCI-S 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心理资本干预视角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并从内外两个方面给出八项实施策略,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参照.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及其构建23-26

摘要: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出发,在深入阐释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协同创新理论对于高校科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借鉴意义.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日益复杂化的今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想实现新发展,必须首先实现自我创新,协同创新思想已经成为自我创新的必然选择.基于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提出由驱动机制、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共同构成的“三维联动”式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其中,驱动机制是关键,运行机制是核心,保障机制是重点,三方面目标一致、联动配合,共同作用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创业教育与领导能力培养27-29

摘要: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成功的创业人才,但是创业低于5%的成功率对创业者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领导能力被众多企业家认为是影响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从领导能力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以及衡量标准等方面论述了领导能力培养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能引起创业教育从事者的重视,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政府、社会、高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探析30-32

摘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的共同参与,三者之间的地位、功能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创业需要.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应在创业融资、机构完善和环境监测上给予支持,畅通融资渠道,设立专门机构,监测服务运行,从而发挥其主导功能;高校作为教育引导者,应在教育资源优化、孵化基地建设上投入精力,适时调整教育资源,重点做好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的衔接与融合,从而发挥其基础地位;社会组织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参与大学生创业服务,从而发挥其补充作用.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探析33-35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问题日趋凸显,对高校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构建了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大数据技术采集、整合、关联海量数据,能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期、职业素养提升期、求职就业关键期以及就业跟踪服务期等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们提供更个性化、更精准化的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需要进一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构建数据互联互通的平台,同时还需要更谨慎地使用隐私信息和敏感数据.

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36-37

摘要:为探明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自编的“研究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50 名在校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①研究生就业心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②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各维度对就业心理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消极应对方式能负向预测就业心理的变化.研究生的就业心理会受到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同应对方式的共同影响.

多元主体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38-41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在“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计划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但仍存在政府作用不明显、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社会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这就需要协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高校、大学生等参与主体的资源和力量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42-45

摘要: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在运用自组织理论探究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人才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平台等三个角度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索.

论“众创”时代的人格诉求46-49

摘要:“众创”时代的来临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与推动,但真正的形成与维系还需要“创客”(创新者或创业者)内在人格的支撑.理想的“创客”人格是现代市场伦理与社会价值需求的内在反应,蕴含清醒的自我意识、独立与自主的精神、真诚与包容的品格、坚韧的信念与意志等四个核心品质.理想的“创客”人格本质上是平民化的、趋向自由的人格,某种程度上是“平民化自由人格”在现时代的具体发挥,因而可从前者的培养思路中汲取诸如鼓励民众在创造性实践中培育稳定的“创客”人格;重视教育在培育理想“创客”人格过程中的地位;通过政策、舆论、法规等外部因素帮助、引导、规约“创客”形成稳定、理想的人格等启示。

当代大学生创新教育现状反思与方法创新50-52

摘要:创新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对知识的应用达到更高层次.研究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当前大学教育的现实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创新教育有利于抓住问题的焦点,能够有效的解决大学生教育问题和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同时,注重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其形成特色的知识认知和知识应用思维模式,并能结合实践大胆创新,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为案例调查分析53-55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创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成为国家战略.研究以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企业及相关人才市场,统计结果,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再创业的人数最多、创业主要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创业以服务业为最合适行业,创业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启动资金缺乏.建议大学生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理性创业,多在专业技术领域进行创业,提高自主创业科技含量,理论结合实际.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全程融渗培养研究56-59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全程融渗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应用型人才、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从研究背景、路径、模式三方面入手,在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学籍管理等方面思考实施路径,提出并论证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实融合” 模式以及该模式的实施方法.

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实效性研究60-63

摘要:推进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发展、促进社会充分就业.高校应当构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即明晰人力资本理论、人职匹配理论、教育创新理论、全面发展理论等指导思想,创新全面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自我育人等理念系统,借鉴培养重点突出、教学体系健全、实践平台完善、环境保障有力等国外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教学体系、课程模块、实践平台、校园文化等项目驱动的角度出发,探究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实施效果,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队伍建设、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由此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职业性”与“教育性”比翼双飞的思考与探索-以云南省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为例64-67

摘要:厘清职业教育“职业性”和“教育性”的辩证关系,促进“教育性”与“职业性”和谐共振、比翼双飞,是明晰职业学校办学思路、推进职业教育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职业性与教育性“两翼”比翼双飞,需在理念层面注重“立业”与“立人” 和谐统一,在实践层面推进“教、学、做”有机融合,在生态层面构建专业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