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城市规划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ity Planning Review

  • 11-2378/TU 国内刊号
  • 1002-1329 国际刊号
  • 1.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城市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城市规划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编者絮语、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低碳治理、产业用地规划、历史研究、城市安全、城市设计口述史、继承与创新、遗珠拾粹

城市规划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学科1-1

摘要:6月3日,又有几所学校的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了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的教学评估,使得全国两百所设立规划专业的大学中,有44所院校通过了评估。这说明这些学校城乡规划学科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说起学科的事,其实挺有意思。按一般理解,所谓学科,就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一定的归纳、抽象,就形成了知识。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信息
高层信息5-5

摘要: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部委动态5-5

摘要:新版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出炉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公布了新版《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新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指标体系、城市实践案例和相关条件三部分内容。基本指标体系由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公共安全、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六大类65项指标及1项综合否定项组成。

地方信息5-6

摘要:北京: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意见》的起草着重考虑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学会工作6-8

摘要:学会召开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5月29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黄艳副部长讲话,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刘兴平副部长致辞。大会表决通过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所作的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状况报告.以及关于修改学会章程、会员管理办法的报告:并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行业动态8-8

摘要: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16年第1次专题论坛召开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是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牵头.联合国内交通规划领域著名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学术出版机构等20多家成员单位成立的开放性、非营利性学术交流平台。论坛于2014年初在北京正式启动。论坛创办的目的在于紧扣我国城镇化发展脉搏.

城市规划杂志本刊特稿
借鉴推广示范成果,推进能源改革、节能城市建设——结合中央城市会议精神学习体会总结吐鲁番新能源示范区经验9-13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近日,这是时隔37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十八大以来对城市问题高度重视,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多次批示而且亲自讲话,推动本次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下发。学习文件以后体会颇多,尤其思考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时期如何看待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问题。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发展型政府与大规模城镇开发的治理——“两次价值循环”理论的提出14-22

摘要:政府驱动大规模城镇开发是我国地区发展的常见模式,曾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正面临重大转型。本文结合从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纵览与宁波北仑地区开发案例的分析,对"发展型政府"推动大规模开发的内在逻辑作出解释。研究认为:政府驱动大规模城镇开发这一常见模式,并不仅仅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而是一个政府与市场携手于地区开发的"两次价值循环"过程。其中,"项目价值循环"和"价值大循环"的两层次结构让"集中"与"分散"两类制度的力量得以互动共生,这是我国政府推动大规模城镇开发取得成绩的关键逻辑;但同时,这种结构也带来了两类主体相互杂糅的逻辑悖论和现实问题,对此,通过区分两次价值循环、建构"政府"与"市场"相协作的新型联合开发机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改进。

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空间特征解析23-31

摘要:"多中心"是当前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趋势。本研究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多中心城市相关研究的分析,首先梳理了多中心城市研究的历史脉络,从理论推导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总结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分别从空间形态特征、规模等级特征、功能体系特征、"互动流"特征、区域协同特征和空间演化的阶段性特征方面,详细解析了多中心城市在各表现维度上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对于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并针对当前大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实践中的困惑,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本研究旨在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大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引导提供基础依据。

时空信息聚合:“多规合一”信息化研究32-36

摘要:"多规合一"工作中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规划成果大多存在于异构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且具有多时态、多格式等特征,不利于进行数据共享、数据挖掘等操作,迫切需要实现空间数据的统一规范,共享和处理功能互操作。本文通过研究广州市开展的"三规合一"、"多规合一"工作实践,探讨如何通过高效的时空信息聚合,促进时空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推动"多规合一"成果共享应用;同时,结合城市空间管理需求,探讨空间管控的关键内容,合理分配各专项规划中的用地指标,提升城市空间管控水平。

循环产业园用地布局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以济源市金利循环产业示范园为例37-42

摘要:针对我国循环产业园规划中产业链网与用地规划相互脱节等问题,提出一种用地规划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首先引入产业关联度判别遴选产业子链,构建工业共生链网;然后针对生活与工业两类用地作适宜性评价,作为土地利用情景基础模型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排列法生成不同产业用地空间组合的模拟方案;最后采用多目标达成矩阵法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依据评价结果优选最佳方案进行最终的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深化。论文结合济源市金利循环产业示范园规划讨论了该方法的实践性运用。

城市规划杂志大数据研究
上海顾村公园樱花节大客流特征及预警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43-51

摘要:基于上海市手机信令数据,通过2014年上海顾村樱花节开幕后周六(文中简称"节日")和前周六(文中简称"平日")客流的比对,对樱花节引发大客流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游客行为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对大客流进行预警。研究发现节日和平日樱花节客流来源地空间分布规律:与传统同心圆形态不同,总体格局呈"锥形",该形态并未因节日发生明显改变,均呈现以顾村公园为核心,沿1号、3号、7号地铁线向市中心蔓延的趋势。客流增加最多的区域大多地铁出行便利、居住人数密集,出游率增加的空间统计单元占总数的88.43%。通过追踪发现:90.38%的游客游憩行为类型发生了变化——樱花节的开幕,使以上游客的行为从以居家放松、购物为代表的室内被动型游憩行为转化为亲近自然的主动型户外游憩行为。本文最后通过可预测节日顾村公园在园人数的站点和时段(文中简称"标志时站")的选择,明确了标志时站手机信令数据(节日比平日的)增率与顾村公园在园人数增率的关系;提出基于节日顾村公园在园人数预测的三级预警方案。研究证明,手机信令数据在人流预警与跟踪识别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实现从被动监测到主动预测,从监控到预警的转变。

基于北京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功能区识别52-60

摘要: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识别这些功能区并理解其分布特征,对于把握城市结构以及制定和使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8年4月北京市连续一周的7797余万条公交IC卡刷卡数据,将其转换为每个公交站台流量的二维时间序列数据,结合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基于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城市功能区识别模型,并将识别结果在交通分析小区尺度上汇总。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城市功能区识别模型,通过冗余数据的筛除和特征的创建实现对数据的有效降维,并选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居民日常出行相关特征和兴趣点分布数据对聚类结果进行诠释,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出与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图具有一定匹配度的北京市各功能区。本研究的方法可以辅助规划人员和公众有效识别和理解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地理及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城市规划杂志空间研究
从《万寿盛典图》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61-66

摘要:以康熙《万寿盛典图》为对象,结合乾隆《京城全图》对所绘街道场景进行转译,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发掘中国古代街道空间的内涵特征。结果表明:康熙《万寿盛典图》所描绘的清代北京城街道场景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其次,街道活动空间包含围合式、开放式、沿街式的形态类型,空间相对独立,实质性质与"广场"相似,串联分布,在街道上具有连贯性;最后指出,由于街道上的公共活动使得街道形态由线性空间发展为树状空间,形成富有变化的场所。

城镇商业街道空间网络模型构建及方法研究——以重庆磁器口为例67-73

摘要:为探明商业街道公共空间活力的基本规律,以重庆磁器口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商业街道为例,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构建磁器口商业街道"点"单元空间组合和"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在Ucinet6.0软件平台上,建立了商业街道社会网络模型,计算分析了该模型的特征途径长度、集聚系数等拓扑结构相关指标,揭示了商业街道公共空间社会网络的小世界性特征。针对城镇公共空间社会关系的定量研究构建了一种量化和可视化研究工具和方法。

城市规划杂志历史保护
城乡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主体”辨识及政策启示——“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探讨74-81

摘要:首先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微观动因和制度框架,分析"利益"、"权利"和"公共权力"等因素;而后辨识和界定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及相关联的"保护行动主体";最后讨论相关的政策启示。本文试图为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从"物"的对象、到"人"的权利关系考量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进而提升保护工作的绩效,降低与保护相关的社会成本。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历史地图空间解译方法研究82-88

摘要:历史地图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分析历史空间信息,追溯历史发展沿革,探寻历史文脉,对规划设计中的保护与传承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地图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其内涵的空间信息很难在现代的矢量地形图上精确再现。本文从历史地图解译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历史地图中隐含的空间要素和内涵信息,并从分类提取、类型分层、数字化转译、参考系叠合等步骤,详细阐述历史地图解译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城市规划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详细剖析。

城市规划杂志评估研究
基于城市大事件的规划评价研究——以2014青岛世园会规划总体技术评价为例89-93

摘要:城市大事件是所在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将会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阶段上对城市带来重大影响。在2014青岛世园会规划评价过程中,首先从世园会作为城市大事件的本质属性出发,将复杂的规划体系进行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的系统化疏解,并针对其复杂性采用分专业评价的模式,形成时间、空间、专业三维评价体系。同时,以世园会规划评价为契机,建立协同规划平台,促进多方交流,推动园区建设。另外,在评价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为各项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