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规划》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城镇化、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小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国外规划研究、市长之声、观点引介、研究综述、规划书市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329
  • 国内刊号:11-2378/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72
  • 创刊时间:197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7
  • 综合影响因子:1.60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规划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编者絮语

摘要:技术 邓小平说过一句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也对我国的城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极大推动。
1-1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信息

高层信息

摘要:明确“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近日,在浙江调研期间专门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讲话。
5-5

部委动态

摘要:住房城乡建设部举办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 5月2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广西南宁举办了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出席培训班座谈会并讲话,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5-5

地方信息

摘要:四川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四川省采取多项措施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对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新审视了50余个大中城市总体规划,
5-6

学会工作

摘要: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与创新主题会议在东莞召开 5月8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与创新主题会议,按照新时期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
6-8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六次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摘要: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六次研讨会于近日在杭州召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是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牵头,国内城市交通领域著名科研院所、企业,高等院校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组建并联合成立的非政府、学术性交流平台。
8-8
城市规划杂志本刊特稿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厦门市开展“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分析我国目前规划建设存在空间规划相互冲突、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缺乏、审批效率低下、信息不公开导致社会矛盾等问题,阐述“多规合一”在贯彻中央战略部署、满足城市转型发展内在需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介绍厦门“多规合一”工作以高度共识的城市发展战略作为顶层设计、以“一张蓝图严格管控”和“一个平台协同管理”构建空间规划体系、以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上下联动为保证机制的具体实践.总结厦门“多规合一”在顶层设计、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管理、项目落地、依法治市等方面的成效,提出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深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下一步工作建议.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9-13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与展望

摘要:城市群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居环境.从人居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将受制于在相对狭小的宜居空间内集聚大规模人口的特殊国情,同时受到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发展的影响.将城市群视为不同尺度空间之叠合,一是在国家/区域尺度上以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的城市节点网络空间;二是在区域/地方尺度上以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中心地体系.基于“网络”与“中心地体系”的空间特征,提出了模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递归近邻搜索法”,模拟了快速铁路网络条件下由3个世界级城市群、5个国家重点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组成的中国城市群新格局.对城市群的未来格局进行展望,并提出优化我国城市群的人居环境的建议,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4-25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摘要: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这些水问题综合症是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这一背景.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安全格局等理论,结合北京市、六盘水市以及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等案例,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源起、发展、内涵和构建方法体系,指出“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以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26-36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的空间差异性评价——以深圳市经济特区为例

摘要:防灾避险功能评价是城市灾害管理及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GIS空间直观表征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评价方法,并针对深圳市经济特区内4类基础设施的防灾避险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防灾避险功能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防灾避险功能辐射总面积为38322.09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8%;但仍有2%的区域处于服务盲区,主要分布在南山区和福田区,少量分布在盐田区.
37-42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管理

基于委托-视角的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进

摘要: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市、区两级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二者之间隶属关系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我国现行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可大致分为垂直型、分权型和半垂直型三种模式.在这三种规划管理模式中,规划管理权力的所属主体和执行主体均发生分离,因此在规划管理领域中也普遍存在委托-关系.通过运用委托-理论对这三种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这三种模式的委托-关系不尽相同,并由此引发诸多问题,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权责不对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且,《城乡规划法》的背景下,委托-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最后,提出改革规划管理的外部制度环境、完善规划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构建权责对等的委托-机制等3方面的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进对策.
51-58
城市规划杂志乡村治理

我国乡村治理的本原模式研究——以巴林左旗后兴隆地村为例

摘要:乡村治理多方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规划师和农民,在乡村治理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我国普遍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和治理模式,即政府或企业和规划师制定的乡村治理政策并未将农民的利益和切身需求作为决策的基本准则,从而使乡村治理过程和结果呈现“农民置下”的被动接受状态,国家和社会的投入并未产生应有的政策效能. “农民置上”的乡村治理本原模式回归是各参与主体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农民始终作为受益和实施建设的主体,其政策效果具有扩散效应,并通过巴林左旗后兴隆地村的规划实施佐证论点.
59-68
城市规划杂志城市邻避

城市邻避现象的法律防控

摘要:邻避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非常棘手、复杂的问题.邻避现象的本质并非单纯的利益问题,它涉及公共决策时的民主程度,由此内含着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化解邻避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决策者与对象之间的信任关系,并以预防矛盾激化为主.在参与决策意识觉醒、权利保护强化、依法治国战略深入推进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城市邻避问题进行防控的最理想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是法律.唯由法律对邻避设施的决策、实施、补偿和救济进行科学的规范,邻避问题以及可能的邻避危机或冲突才能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
69-72

并非“自私”的邻避设施规划冲突——基于上海虹杨变电站事件的个案分析

摘要:以上海虹杨变电站事件为例,指出邻避设施规划冲突不能都归因于居民的自私心理.许多情况下,冲突是因为邻避设施规划自身的科学性而引发的.此类邻避设施规划冲突的焦点集中在项目的科学性界定问题上,包括技术合理性和利益合理性两个方面.在规划冲突的管理对策上,也与自私的邻避有着本质区别.
73-78
城市规划杂志国外规划

英国区域绿色空间控制管理的发展与启示

摘要: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对英国2011年以前区域绿色空间的实施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国家层面,通过制定系列的规划法令和规划指引政策体系,并结合部门导则性的文件,保护和调控区域绿色空间的区域整体发展;地方层面,通过地方发展框架编制过程中绿色基础设施(Gl)规划的程序化引导,地区性的规划指引对国家层面政策指南的补充和细化,以及采用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多元控制管理工具,保障区域绿色空间规划实施的控制管理.最后,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的相关规划与实施现状,讨论英国的这一体系对今后中国区域绿地规划管理发展的重要启示.
79-89

活态世界遗产英国运河管理规划解析——兼论对中国大运河的启示

摘要:通过解析世界遗产英国庞蒂斯沃特水道桥及运河的管理规划,指出对于“活态”遗产的保护管理,复合管理主体的协作是其内在要求,全面系统的法律、规划构成了根本保障,专业分工的遗产监测及公众参与形成了有效支撑.从而指出对于新近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应在协作管理、法规落实、遗产监测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强工作.
90-98
城市规划杂志详细规划

从发展权配置视角分析区划与控规制度的区别

摘要:将区划与控规制度置于土地产权理论中分析,发现两者在规划技术控制上趋同,但在土地发展权归属和配置过程上却存在根本的差异.由于不同的制度“土壤”,土地发展权的赋予和实施遵循着不同的产权规则,从而生成了区划和控规这两种不同的规划制度“结果”,影响着各自的制度绩效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控规虽借鉴了区划中的技术,但是由于根植于不同的产权关系逻辑,与区划有着本质的区别.控规的制度设计必须符合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
99-104

空间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的协同规划与实施组织——以深圳安托山地区环境提升规划为例

摘要:空间精细治理将空间作为客体、将精细作为目标、将治理作为手段,是城市规划转化为公共政策的重要方向.空间精细化治理背景下,需要改变传统详细规划事无巨细和绝对刚性的思维,明确“规划事权”和“可为空间”的边界,坚守既有法定规划的公共利益底线,并通过开放型的规划过程和协同型的实施组织,寻求多方主体的广泛认同,增加规划实施组织的可操作性.以深圳安托山地区环境提升规划实践为例,探讨规划组织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境,以期为空间精细化治理背景下微观层面的规划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