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规划》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城镇化、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小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国外规划研究、市长之声、观点引介、研究综述、规划书市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329
  • 国内刊号:11-2378/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72
  • 创刊时间:197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7
  • 综合影响因子:1.60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规划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众创

摘要:5月初,总理现身北京中关村一家咖啡馆,引发了社会关注。总理此行具有象征意义,再一次强调了最高决策层当下关注的焦点:支持创新,推动就业。其实,早在今年1月,总理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明确地提出“众创空间”的概念,要求在各地业已出现的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以此推动小微创新企业成长,为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服务,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发动机”。
1-1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信息

高层信息

摘要::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
5-5

部委动态

摘要:四部门发文促进部级新区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关于促进部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5-6

地方信息

摘要:《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实施 《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5月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上海已经进入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增长”时代。根据《更新办法》,部分规划政策和土地政策将进行重大调整。规划政策的具体调整为:在符合区域发展导向和国家规划土地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用地性质的兼容与转换,鼓励公共性设施合理复合集约设置。
6-7

学会工作

摘要:《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写工作启动 4月2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的指导下,城乡规划学名词分委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标志着《城乡规划学名词》的编写工作正式启动。城乡规划学名词分委会主任及副主任委员、分委会委员、编写组专家近5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7-8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首都经济圈规划视野中的北京城市功能疏解

摘要:从经济基础理论对城市功能与城市性质关系的论述出发,对首都功能及疏解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结为现状城市功能与首都核心功能的偏差,指出功能疏解是实现北京城市功能与首都性质及核心功能匹配的必然要求。基于功能疏解与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内在联系,重点对北京应当保留和疏解哪些功能、功能疏解的区位选择和区域政策工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规划思路、实施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9-15

湖北县域城镇化自组织过程、机制与分形研究

摘要:我国中西部城镇化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及县域城镇化发展缓慢是其主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特征及规律受到普遍关注。自组织理论是揭示城镇化演化机制及空间特征的有效工具,通过对建国以来湖北省县域城镇化自组织演化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湖北省县域城镇化经历的“萎缩徘徊一补偿增长一差异演化一深度分化”4个发展阶段的机制及其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湖北5类典型县域,运用分形方法,分别从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性、空间向心性、均衡性及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县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且5类县域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差异显著。以上发现可以为相关县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城镇化空间组织引导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16-25

考虑决策顺序的城市居住地和就业地选址模型

摘要:居住地和就业地是城市最重要的两类用地,其分布与交通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与人们的决策行为有关。本文假设城市居民在进行居住地和就业地选址时考虑先后顺序,在此前提下利用混合logit方法构建城市居住地和就业地选址模型。在北京市28个住宅小区开展问卷调查,利用相应数据估计了模型参数,进一步与已有的不考虑选择顺序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城市居民在选择居住地和就业地时的决策机理。结果表明居民的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与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26-31

比较视域下中英两国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活动——基于杭州和伦敦实践的分析及启示

摘要:城市规划领域进行公众参与的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但却跨越了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障碍,在世界各地得以推广和发展,并在不断地丰富着它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探索。本文从回顾中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起源、实践历史八手,以杭州市新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朝晖、塘北单元和伦敦郊区霍尔斯特德堡社区的更新改造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为例,对两者间的异同进行比较,讨论了公众参与不断演进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推进我国今后城市规划领域中公众参与活动的启示。
32-37
城市规划杂志人口问题

福祉三角投向与人口流动实证研究

摘要:我国城镇化率自1996年末突破30%至2011年末突破50%,城市数量与人口获得极大发展,区域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现象也逐渐凸显。在地区差异的宏观背景下,目前的人口流动整体上具有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回流、大城市间的转移,以及转移规模扩大化的趋势。进一步从福祉地理学角度进行剖析,产业人口更趋向于“工业增长极”流动、高素质人才则持续向东部及中西部一线城市的“人才高地”聚集,而人口流动也逐渐将社会与空间福祉纳入综合衡量,福祉诉求由“生存”向“发展”递进。未来,通过应用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与空间环境福祉三角的演替耦合规律,适度引导区域人口流动,可实现地区差距的收敛。
38-46

杭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概述了我国城乡规划领域对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基本发展情况,认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城乡规划,需要对老龄人的空间分布进行动态的、整体的研究。以杭州市区为样本,在“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及相关模型对2000年、201O年杭州市区老龄人口密度进行计算和空间化处理。研究发现:圈层结构是杭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城市中心与地区的老龄人口密度成指数下降;城市中心地区的老龄人口密度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加深,且分布边界相对稳定;不同圈层的老龄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与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养老设施规划建议。
47-51
城市规划杂志空间规划研究

进城农民聚居空间和城市居住空间的关联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实证

摘要:进城农民是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研究的特殊群体和典型样本之一。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大规模的集聚,形成了特定的聚居区,也给其所在城市的空间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本文以南京主城区为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分别探究进域农民居住空间的集聚特征和所在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拟合、对比手段深层的把握和发掘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52-61

从规划许可困境看地下空间规划组织与编制

摘要:随着我国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益蓬勃,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进行规划许可将逐步成为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面对的常规工作。然而目前的工作实践中常常暴露出现行规划管理机制不适应地下空间特殊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现状的介绍与规划许可困境的分析,借鉴日本东京、加拿大蒙特利尔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组织与编制经验,从规划组织、政策与平台、编制内容等方面对地下空间规划的组织和编制提出创新建议。
62-67

基于传统美学语境的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建构

摘要:回顾了中国本土文化艺术语境——传统美学理论,初步提出传统美学理论中存在着形式、意境及生态三方面的基本美学追求,三者三位一体,作为传统园林、绘画等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形成了系统的传统审美建构。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山地传统城镇进行传统美学审视,并对现代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塑造进行问题分析,进而提出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建构策略,具体为塑造美好形式为基础,追求深远意境为目标,遵循生态美学为内涵,并提出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对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规划思想及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68-75
城市规划杂志国外规划研究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内容和案例解析

摘要: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既有国家层面的规范指南要求,同时又有州、市层面自己的侧重点和特殊性要求。NPRA是美国最具权威性的非盈利性组织,1995年的《公园游憩开放空间和绿道规划指南》是全美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共同指南,包括规划内容、方法、类型和标准等。州级规划指南突出调查评估现有州级别游憩项目和活动需求,明确机构的角色和责任,并为所有游憩项目策划者、供给者提供发展建议。市级规划指南在公众参与和社区人口构成的基础上进行需求调查和评价,通过管理策略进行协调,满足居民、发展商、当地政府等多方的利益诉求。从波士顿规划案例可以看出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从本地居民游憩使用角度出发,以城市居民游憩需求调查的量化分析和预测为依据,整合空间资源、社会资源,结合项目策划和供给计划,注重从规划依据的采集、规划制定到实施运营的系统性。
76-82

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进展及启示

摘要:对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创新型城市内涵、研究进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成功经验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藉此提出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20字建议:“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人为本,品牌营造,政策保障”。未来还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成果进行中国化,借鉴其研究方法及理论成果,加深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研究,以推动我国创新型城市健康发展。
83-88

美国TOD理念发展背景及历程解析

摘要:以时间为主线对美国TOD理念的发展背景及历程进行梳理,揭示了TOD理念具有的深刻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历史渊源,明确了TOD理念对抑制美国城市低密度蔓延、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所在。鉴于中美城市发展背景的差异,梳理美国TOD理念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借鉴,为TOD理念中国化的理论探讨提供参考。
89-96
城市规划杂志绿地与生态

居住区绿地率分区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摘要:参照容积率分区原则,国外近年来开展基于地块综合条件的绿地率分区研究。我国现行控规编制中居住区绿地率指标的确定以遵循技术规范为主,方法较为单一,未能综合考虑地块的生态、人口、经济等条件。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基于GIS平台,对125个规划居住地块和124个现状居住地块进行分析,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维度构建绿地率模型,探讨居住区绿地率分区的确定方法。首先,遵循碳氧平衡原则,建立基于生态效益的随容积率变化的绿地率模型,并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分区;其次,借鉴密度分区方法,构建基于经济效益的绿地率指标模型,根据地块的环境、服务、交通、地价因素的不同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分级体系;最后,整合优化生态与经济双模型,形成绿地率分区的指标区间。
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