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城市规划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ity Planning Review

  • 11-2378/TU 国内刊号
  • 1002-1329 国际刊号
  • 1.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城市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城市规划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编者絮语、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低碳治理、产业用地规划、历史研究、城市安全、城市设计口述史、继承与创新、遗珠拾粹

城市规划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编者絮语1-1

摘要:联合国曾从三个方面定义城市规划:政府职能、职业实践和社会运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加强了规划的政策性.强调了各级政府在组织编制、实施规划方面的责任:加强了规划的科学性.施行了注册城市规划师制度.强调了城市规划维护公共利益的职业价值:加强了规划的群众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种形式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高层信息5-6

摘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部委动态6-6

摘要:住房城乡建设部:为传统村落建档案禁大拆大建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目前我国传统村落正在加速消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剩下已不足5000个。

地方信息6-7

摘要: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成立将重污染预警 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环境气象中心.将对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报和预警。

会议简讯7-7

摘要:公交引导城市转型及土地价值支持公交融资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11月1日,由世界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和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公交引导城市转型及土地价值支持公交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研讨会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城市和交通规划部门、公交部门、民营开发商和学术研究机构的代表以及国际专家围绕着下述议题进行了研讨:在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的城市里公交与土地利用整合的复杂过程,实现有效协调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障碍与机遇.公交导向型都市发展的全球最佳案例实践等。

学会工作7-8

摘要: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准则》专家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由联合国人类居住和规划署(UN—Habitat)组织.来自世界各地和相关国际组织的20几位专家,10月24-2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准则》(International GuidelinesonUrbanand Territorial Planning)专家组第一次会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应人居署邀请,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行业动态8-8

摘要:“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成立 10月26日,国内首家省级层面以乡村规划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机构“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在江苏成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重塑城乡关系、加快乡村发展,推动乡村复兴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城镇化9-19

摘要: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空间策略,建议走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小村庄大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江苏实践20-27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受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刻影响,中国的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也相应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我们对城市研究多,对乡村认知少。改变这一学科现状,需要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本文在回顾中国乡村现代化历程、借鉴国外推进乡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江苏乡村农民意愿调查和村庄环境整治实践,由江苏实践提出了“小村庄大战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力抓手和有效举措,同时提出了对中国乡村规划建设的反思——“小村庄大学问”,希望引发更多同行学者的关注。

基于农村社区经济与制度条件的规划方法探析28-33

摘要:在反思农村社区建设热湖基础上,通过城乡之间在土地产权制度、投融资渠道、城乡建设管理程序及建设使用主体差异比较,以及农村社区建设的独特性分析,提出农村社区建设中全过程公众参与、公共设施主导、住宅可选择菜单式等规划方法,并提出了配套该方法实施的政策保障措施。

基于互动理念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研究34-38

摘要: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农业园区具有城乡一体、产业互动、功能多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园区的规划应以城乡统筹视角明确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合理确定选址;以产业融合视角突出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特色,促进功能完善;以空间互动视角落实现代农业园区的景观布局,加强空间管制;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以建立城乡一体互动发展的有序空间格局。

城市规划杂志遗产保护研究
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辨析与启示39-46

摘要:从“营造学社”伊始的中国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后发外生”的基本特征,并形成了文化主导和制度主导的两种路径类型。两者在多个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具有历时性关系、而无共时性价值的两种形态。但从实效的视角分析两者深层思想逻辑的差异后发现,文化主导路径的思想逻辑具有“内生性”、“前瞻性”的特征,其保护思路值得借鉴。

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及其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47-53

摘要:起源于西方的城市形态学研究正不断加强与城市规划和管理之间的联系;其中英国康泽恩学派的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以描述城镇景观的历史地理架构为研究目标,在城市保护规划特别是遗产保护规划中有相当大的,但未充分利用的潜力。康泽恩为理论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提出了形态区域化的基础理论;建构了形态研究的方法框架——城镇平面分析方法,将城镇景观分为三个形态要素:平面单元、建筑类型以及土地和建筑利用,最后综合三者形成城镇景观单元。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已经在西方的遗产保护规划中得到初步应用,现开始尝试在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城市中开展研究,探索适用于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形态研究方法,力求保护中国城市形态的传统地域特征。

城市规划杂志公共交通研究
公交都市战略与TOD模式关系探析——基于低碳出行的视角54-61

摘要:从低碳出行的角度出发,对以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分析了公交都市战略和TOO模式提出的背景及其本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交都市战略与TOD模式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最后,针对我国提出的将深圳等城市建设成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TOD模式对于我国公交都市建设的启示.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台北经验启示62-66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文章基于对台北都会区的大众捷运建设的实证研究,运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并总结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建设的启示,希望对我国大城市现阶段轨道交通建设有所借鉴。

城市规划杂志市政设施规划
北京规划新城地面沉降影响分析67-71

摘要:地面沉降是发生在平原地区城市的最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北京平原区是我国目前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区之一。文章首先概述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北京规划新城发展布局,按照灾害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轻微区四级标准对各规划新城进行地面沉降危险『生分区评价;综合分析地面沉降与规划新城建设相互影响关系:地面沉降灾害对新城建设造成一定破坏和潜在威胁,而规划新城建设也将促使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灾害进一步发展。在上述基础上提出规划新城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减少地下水开采、

历史街区适应性直埋管线综合规划技术研究72-78

摘要:从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出发,研究了适应我国历史街区狭窄街巷特点的直埋管线综合技术,提出了市政管线综合兼顾保护与发展要求的“区内自足、设施外置、最小干扰、灵活适应”原则,指出了区内管线的特点和敷设优先顺序,提出了根据街巷体系灵活确定管线数量和敷设路由的方法,计算、比较并得出了常见管线组合的最经济排列顺序和最小敷设尺寸,并总结了缩小直埋水平间距、埋深和垂直间距的适应性管线综合技术措施。

城市规划杂志消费行为研究
基于“淘宝产业链”形成的电子商务集聚区研究——以义乌市青岩刘村为例79-83

摘要:以义乌市青岩刘村为例,通过对电子商务从业者、当地居民以及相关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对物流、居住、就业等产生的影响,并对电子商务集聚区的选址特征、布局特点、产业链与结构模式进行研究,剖析当前电子商务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集聚区治理、政策制定及科学布局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