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城市规划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ity Planning Review

  • 11-2378/TU 国内刊号
  • 1002-1329 国际刊号
  • 1.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城市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城市规划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编者絮语、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低碳治理、产业用地规划、历史研究、城市安全、城市设计口述史、继承与创新、遗珠拾粹

城市规划 2013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定势1-1

摘要:记得上大学时,专业英语课的老师要我们试着翻译一篇文章,那是篇介绍苏联某煤矿城市衰落过程的文献,全文不长,词汇量不大,文法也不复杂,可翻译的过程却很别扭,当时老师就指出,在我们的脑海里,城市只有发展和扩大,没有衰退和没落,因而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影响了翻译质量。

高层信息5-5

摘要:TOP VOICE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

部委动态5-7

摘要:发改委抓紧修改完善城镇化规划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6月26日在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透露.国家城镇化规划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并抓紧修改完善中。

地方信息7-7

摘要:14个省区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我国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18个省(区、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

其他信息7-8

摘要:我国新增2处世界自然遗产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23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审议通过包括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19处新增世界遗产.全球世界遗产总数达到981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学会工作8-8

摘要: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启动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承办的”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设计竞赛活动于6月22日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启动.本次竞赛的主题为”城市漫步”,通过竞赛促进低碳、生态等科学发展理念的传播,促进东西部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之间的交流,提高西部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水平。

城市规划杂志城市化研究
包容性城市化: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新策略9-16

摘要: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走健康、积极、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城市社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通过侧重考察特大城市,将我国的传统城市化模式界定为"排斥性城市化",分析了传统城市化的主要表现、结果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应该实施包容性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欠发达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探讨——以湖北省为例17-22

摘要:以湖北省24个欠发达山区县市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滞后的城镇化率、明显的异地城镇化现象、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和低水平均衡的城镇空间格局等特征。构建了由宏观政策力、中观经济力和微观要素力组成的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模型,指出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山区县市应走出一条"工贸带动、特色促进,梯度推移、节点集聚型城镇化"的道路,并重点探讨其实现路径。

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23-27

摘要: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与环保、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采取2010年数据,对新疆15个地、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发展最好;在经济发展方面,克拉玛依发展水平最高;在资源与环保建设方面,克拉玛依、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对较好;在社会发展方面,乌鲁木齐的情况最好。研究为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基础。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28-32

摘要:探讨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2008年,北京都市区共有5个就业次中心,已具备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集聚经济和交通可达性是解释就业次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北京都市区的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可能性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增加而降低,说明就业次中心虽然形成但与城市中心区比较接近,整体上都市区内就业的分散化程度有限。同时,城市规划对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有引导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目前北京都市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市域内分散集团的空间布局仍有差距,主要是远郊区就业次中心的发育相对缓慢。研究发现,地区服务业比重的上升会显著增加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可能性,说明服务业增长是北京都市区就业次中心形成的重要机制。

城市规划控制绩效的时空演化及其机理探析——以北京1958-2004年间五次总体规划为例33-41

摘要:城市规划作为引导和控制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公共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经济背景下,规划控制绩效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内在机理呈现不同特征。本文将遥感解译、景观指数、规划控制效果指数和规划制定逻辑等分析方法集成在一个分析框架下,对1978-2006年北京城市空间形态的时空演化特征、1958-2004年间五次规划的控制效果,以及这五次规划制定逻辑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功能定位、空间结构、规模决策、开发模式以及利益主体格局变化等方面讨论了不同时期导致规划控制绩效差异的内在机理。通过历史视角对规划运行效率和机制进行了探析,旨在为未来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与决策机制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城市蔓延的界定及其测度问题探讨——以长江三角洲为例42-45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蔓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不容回避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城市蔓延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就必须先在基础层面上解决城市蔓延的界定及测度问题。本文将城市蔓延理解为过度的城市空间增长,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构建了测度城市蔓延的蔓延指数,并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案例,对有关城市的空间蔓延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

基于寒地特征的沈北蒲河生态城市规划思考46-52

摘要:寒地城市因特殊的气候特征而给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极大地制约着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寒地城市规划实践长期缺乏基础理论指导的现状,本文试图从地域功能综合体的视角引入生态城市理念——生态城市是一个基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功能合理、结构明确、形态俱佳的有机协调统一体";并据此从复合生态系统视角分析寒地城市规划的内容组分,从有机协调统一体视角组织寒地城市规划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以期为我国寒地城市规划实践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框架。最后以沈北蒲河新城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城市规划杂志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行政“立法”的法理分析53-58

摘要:《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许可中的地位,但是并没有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就是法律文本。作为干预物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如何处理物权保护与行政效率的矛盾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宪法理论"公共目的、正当程序、合理补偿、法律保留"的角度,对规划权力中的严格规则和正当程序模式进行了讨论,提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采用行政立法以及其在法制化方面应重视的问题。

“控规调整”何去何从?——基于博弈分析的制度建设探讨59-66

摘要: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工作的一些基本认识和方法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控规调整的产生和作用,既肯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也承认其为一把"双刃剑",极可能造成广泛的消极影响;进而借助新制度经济学及其产权理论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控规调整带来消极影响的原因,并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探寻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效的制度建设;最后针对问题的症结,结合一定的制度理论,进一步探索控规调整有效的制度化路径,指出当前所需建立的关键制度机制及其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制度化影响下未来控规调整工作的转型方向。

新形势下广州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的探索与实践67-72

摘要:基于对广州市发展背景与客观环境的分析,结合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新要求,在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三个联动、四个原则"的工作模式、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规划管理视角的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研究73-80

摘要:以对北京、长沙、昆明三个案例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为基础,指出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中存在边缘选址、集中规模化布局、设施配套不足等特征与问题。进而基于空间选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城市空间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这一认识,将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过程划分为规划布局、建设选址两个阶段,提出正是由于城市规划在这两个阶段的"属性缺失"导致相关选址问题的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则表明这种"缺失"源于当前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中存在的"政府选址"、"空间寻址"、"应急选址"等典型特征。最后,结合英、美等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选址经验,提出加强规划调控、加快法制建设、创新保障方式和建设模式等政策建议。

基于空间分割理论的城市住区研究——上海住房市场空间分割的实证研究及规划启示81-86

摘要:针对大多数住房市场的分析至今未能充分认识住房空间位置背景的复杂性及其市场意义,住房的空间分割要素常常被简化为住房所在社区邻里与城市中心区的距离等可达性变量,导致住房子市场划分的科学性不强,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入手,探究传统方法在住房空间分割和子市场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解析城市空间结构因素对住房市场空间分割的影响,进而探讨分割理论研究对当前城市住区规划编制和住房政策制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