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城市规划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ity Planning Review

  • 11-2378/TU 国内刊号
  • 1002-1329 国际刊号
  • 1.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城市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城市规划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编者絮语、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低碳治理、产业用地规划、历史研究、城市安全、城市设计口述史、继承与创新、遗珠拾粹

城市规划 2009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
献礼1-1

摘要:国庆每年都有,60周年大庆是人一生难得的经历。看着电视上壮阔的阅兵场景,感受着群众晚会热烈的气氛,心潮澎湃四个字反复在心头萦绕。

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天津召开5-8

摘要: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协办,天津市规划局承办的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届年会突出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参与度高的特点,通过全体大会、专题会议、自由论坛、特别论坛、主题展览和工作会议等形式,系统交流了一年来全国各地在城市规划研究、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和规划教育等领域的最新成就,探讨了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2200多人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规划同行参加了会议。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城市的制度原型9-18

摘要:一座理论大厦所能迟到的高度,往往在其安放最初一块奠基石时,就已经决定了。城市研究今天所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对城市本质认识的不足。城市与非城市的差异,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密度的变化;也不在于其分工的不同、产业的差异,而在于其公共产品的本质。城市是一系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集合。城市政府就是生产和提供这些公共产品的“企业”。同所有企业一样,城市政府的核心要素,就是其商业模式。不同商业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城市的成长路径。城市的制度原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城市问题,拓展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研究述评19-24

摘要:“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是“城市增长管理”概念的具体化与对象的明晰化,城市空间规划必须借助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管理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关于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仍然需要在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入: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运用现代技术开展对特定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效用的实证研究。

德国规划界学术巨匠G.阿尔伯斯教授90寿辰24-24

摘要:2009年10月7日,德国城乡规划协会等在慕尼黑举办庆祝报告会,祝贺阿尔伯斯教授90寿辰。

城市多样性与紧凑性:状态表征及关系辨析25-34

摘要:提出了表征城市多样性与紧凑性状态的途径及指标,提出了城市多样性与紧凑性整合研究、两者关系辨析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样本城市不同区位地块的多样性与紧凑性数据的量度,计算了城市多样性与紧凑性指数,并据此对城市多样性与紧凑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城市规划杂志第五届学会青年论文奖获奖论文选登
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35-44

摘要:既有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化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甚至于加速增长。然而这样的乐观估计仅仅是对过去城市化发展轨迹的简单的趋势外推,并不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深入观察的基础之上的。本文以二元城市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化的二次转换模型。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划分为第一次转型(计划向市场)和第二次转型(数量向质量);在认识第一次转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观察,认为城市化的第二次转型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及必要性。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二元经济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在中国正在发生转化,“剩余劳动力转折点”即将到来,从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压力行将缓和。因此,本文认为尽管未来一段时间局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会保持快速提升,但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总体增长将会放缓;这个缓和期为中国城市化从重视数量提升转向城市化质量改善提供了时间机遇,但是实现城市化发展的第二次转型,还有赖于转变思维和转变发展方式。

“大事件”下旧城遗产保护“门、槛极化论”的文化分析——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旧城遗产保护研究45-52

摘要: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件”为当前旧城遗产保护开启了通向“再生”的大“门”,许多遗产得到了较好保护,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遗产保护的“槛”,致使其毁灭,演绎出“大事件”下旧城遗产保护的“门、槛极化论”。对此,本文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运用文化分析的相关方法,揭示了“门、槛极化论”的根源:在“大事件”所引发的“快”而“强”的发展需求背景下,旧城遗产保护过程中内在文化特殊性的丢弃致使遗产文化发展方向的迷失。据此,提出解决之道:寻找丢失的文化,探寻旧城遗产文化发展的航向,即针对“大事件”的特殊性,采用务实的技术手段挖掘遗产内在的文化,探寻遗产的特殊性,以保护遗产为前提,探索基于城市文化战略发展的旧城遗产复兴方向与途径。

论“两规”冲突的体制根源——兼论地方政府“圈地”的内在逻辑53-59

摘要:“两规”都是对空间资源及其隐喻利益的一次再分配过程,“两规”协调本质是利益协调,技术理性不是“两规”协调的根本出路。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上的,中突是“两规”间矛盾的焦点,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地方政府圈地行为,“两规”矛盾不会被真正化解。地方政府圈地是折射上下级政府关系、政府和农民关系的一面镜子,其中,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为地方政府圈地提供内在激励,而土地制度内在缺陷和自上而下监控失效是地方政府圈地的两大外在诱因。遏制地方政府圈地,化解“两规”矛盾的根本在于体制机制创新。目前,“两规”协调亟需在上下级政府间、政府与农民间构建通迟程序正义的利益博弈机制。

迈向有效的整体性控制——转型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改革探索60-68

摘要:面对控规运行的环境与对象不断改变的转型背景,控规似乎难以适应城市建设调控需要,控规技术理性不足与《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控规地位空前提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进而引发了控规制度改革的需求。就技术体系而言,忽视城市整体调控、偏重地块控制的现行控规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备受质疑。本文通过分析控规中整体性控制缺失的问题,探索整体性控制的思路和方法,倡导“宏观:城市整体性控制中观:编制单元控制一微观:街区控制+地块控制”的分层控制体系,提出“控规纲要+单元控规”分级的控规编制体系改革,具体研究“控规纲要”内容,以期加强城市建设的整体调控,科学指导地块控制,更好地引导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杂志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专版
加快建设沿海、陆桥“T”型高铁通道的构想69-71

摘要: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构筑完整的沿海高速铁路通道和陆桥铁路通道的意义及对促进东、中、西部协同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初步的建设构想。

新时期连云港城市空间跨越发展战略解析——江苏沿海开发背景下的应对策略72-75

摘要:“港一产一城”发展的不协调是制约连云港城市整体发展的核心矛盾,这一矛盾充分暴露了城市空间发展的不适应:城市功能组织主体的限定、城市空间发展轴线的单一、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固化等。在江苏沿海开发的背景与机遇下,连云港城市空间结构只有通过实施跨越发展战略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真正承担“区域中心城市”的重任。即通过空间轴线的拓展、功能主体的培育及港口发展的基础支撑,构建“一心三极”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体两翼”的组合大港。

从“洼地崛起”到“区域协同”——连云港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考76-79

摘要:基于连云港在区域发展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分析了连云港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发展目标、城市结构、支撑体系和发展模式,提出了从“洼地崛起”到“区域协同”的城市发展战略思路。

融汇之地 神话之都 逐海之城——连云港城市特色研究80-84

摘要:《连云港城市特色专题研究》作为《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系列专题研究之一,从背景、相关理论、城市特色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城市特色现状等方面展开分析研完,系统地提出了塑造连云港城市特色的目标、城市品牌、城市事件、感知空间等一系列规划要素,并将研究结论整合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

城市规划杂志其他
“2009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85-86

城市规划杂志实例研究
街区城市设计实施成效的评价与分析——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为例87-92

摘要:以在详细城市设计导则规范引导下开发建设的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为案例,通过调查收集对其建设成果等的评价并分析城市设计构思及相应设计手法的实施成效,从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寻求相应启示。

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93-9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圳市的交通供需规模不断扩大,交通问题日趋复杂,交通系统内部以及交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交通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等制约。“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以“整合”为核心,以政府公共政策为导向,内部整合各类交通方式的规划、计划、建设和管理,外部整合交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一体化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核心指标、发展策略与重大政策,改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探索出了深圳市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