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城市规划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ity Planning Review

  • 11-2378/TU 国内刊号
  • 1002-1329 国际刊号
  • 1.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城市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城市规划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编者絮语、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低碳治理、产业用地规划、历史研究、城市安全、城市设计口述史、继承与创新、遗珠拾粹

城市规划 200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灾后重建规划
优化人地关系是灾区重建的关键目标——四川地震灾区工作心得9-16

摘要:主张灾区人地关系的优化是恢复重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参与四川省灾区城乡恢复重建有关工作基础上,将灾区六个州市划分为龙门山以西的松潘草地和邛崃山地区、龙门山地区、龙门山山脉边缘-平原过渡地区、成德绵走廊的核心地区以及成德绵走廊以东地区等五个城镇发展空间单元。通过历史分析和现场观察,提出龙门山地区和龙门山山脉边缘-平原过渡地区是灾区人地关系优化的关键地区,并由此提出这两个地区人口和产业疏解的对策以及深化完善四川省城镇体系的建议。

区域生态移民——基于长远目标的汶川地震重灾区重建模式浅论17-23

摘要:对于汶川地震重灾区中某些人居条件极差的区域,提出其灾后重建工作应考虑采用生态移民的重建模式,并与其他重建模式相结合,引导灾区群众向成渝城镇密集地区有序转移,实现灾区居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川渝地区健康城镇化发展等多维目标。

汶川特大地震的反思与重建规划的思考24-27

摘要:从规划角度对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区重建进行反思和思考,针对如何正视灾后重建过程中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和长期性,加强灾后重建过程中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发展模式,提出了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规划的基本思路,认为重建规划治标更要治本,要优化与调整城镇空间布局,寻求区域差异化发展。

救灾规划须注重田野调查 遵循科学规律28-31

摘要: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的专家共同组成的建设部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5月21日进入四川阿坝州汶川.理县、茂县后.调查工作已覆盖除三个无法通车的乡镇(银杏、草坡、卧龙)以外的全部乡镇。临时安置点的选点和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并全面转入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现应《城市规划》杂志之约谈些感想,以供参考。

回望生命的光辉——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的思考32-32

摘要: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时间进入北川县城开展“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研究”的工作情况,并特别就北川地震遗址的重要价值分析、定位研究、规划原则和功能区划、以及保护与展示的主要构思做了扼要的阐述。强调应重点保护好救灾纪念地、典型地表灾害遗迹和典型建筑结构灾害遗迹,将县城范围作为地震遗址保护区加以整体保护,并围绕北川中学遗址规划抗震救灾纪念区。规划应将对生命的纪念作为主题,让所有人面对这座废墟时,感受到的不只是对死亡的无奈,更是生命的力量。

从汶川震区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36-40

摘要:从汶川震区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入手,对城市避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尤其是增加具有长期(固定)避灾功能的公园绿地是解决城市避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借鉴日本避灾绿地建设经验,对我国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建设提出措施建议。

多心组团结构的城市综合防灾优越性41-44

摘要:从四川汶川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应该贯彻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始终,并尝试提出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多心组团布局结构模式,阐释了其在减灾救灾方面的优越性。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新城规划建设的社会物理学解析45-51

摘要:采用社会物理学分析方法,对主城和新嫡之间的作用力关系及其达到稳定平衡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进行了量化分析。提出了反映城市集聚与扩散一临界点的关键变量——规模弹性系数k,并通过建立主城与新城的作用力模型得出以下判断:新城应达到一定规模,并与主城间保持一定距离,使其自身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以保持“生长”,与主城形成稳定平衡结构。在达到平衡状态之前,政府的政策引导、公共物品引导、产业引导是必需的。

不同类型地区控制指标体系确定的探讨52-55

摘要: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不同类型地区控制指标体系的过于单一,使得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常遇到大量控制指标调整申请的诉求,导致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矛盾重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控制指标体系应针对不同类型地区作出相应调整,并加强地区差异、空间形态、弹性分区等方面的研究,以体现规划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城市设计:从设计景观到设计健康56-61

摘要:面对城市化带来的人居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城市健康问题成了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作为旨在“为人们设计高质量城市空间环境”的城市设计学科,同样应该重视城市健康问题。城市设计对城市健康的思考,不能仅限于对城市景观的考虑,更应该注重城市活动的影响,城市建设过程的科学合理性。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现象,从城市形态的塑造、市民活劝的引导、保障机制的建立三个方面,就城市设计如何设计健康的城市作初步探讨。

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初探62-69

摘要:通过对国内住区规划现状的大体评述,探讨了将城市设计引入住区规划的意义,结合国外的新城市主义理念,引介了西方住区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城市设计在住区规划中的应用要点。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管理
关于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70-72

摘要:城乡规划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当前城乡规划工作矛盾多、压力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深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工作的行政统筹和技术统筹能力,实现城乡规划工作的新跨越,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贴近市场 规避开发风险 强化城市规划与管理——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行动规划工作体会73-78

摘要:反思了常规的规划常常存在的规划内容与建设实践脱节的现象,以及规划管理者需要面对的协调规划刚性和实施弹性的问题。提出了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行动规划的实践和规划目标——尽可能实现“三个对接”:城市建设与项目招商对接;总规、控规与建设项目的城市设计对接;政府调控功能与实现地区核心功能的实施行为对接。探讨了该规划在开发战略、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经济可行性等层面上提高规划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及其在遵循市场需求导向,体现政府战略部署要求,规划方案细化量化项目化,开发计划时序化方面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改进和完善规划工作的建议。

村镇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政策关系79-81

摘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视角指出村镇规划的行政从属性以及城乡作为规划管理的整体对象与不同行政级别的空间差别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当前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行政主体和空间形态关系中城市领导和管辖农村的总体导向与城乡统筹的矛盾、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权限所属对于村镇规划的制约、村镇整体规划与其具体项目审批以及规划从属关系等因素方面的空间矛盾和规划管理主体在保证规划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方面的功能欠缺等。

城市规划杂志研究综述
城市水安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82-87

摘要:指出城市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了城市水安全的重要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从整个水安全研究历程、区域和流域水安全研究、城市水安全研究几个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城市水安全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目前城市水安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应进一步从城市水安全的内涵与基本理论、城市水安全评价体系、城市水安全应急体系、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南方湿润地区的城市水安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就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

城市规划杂志实例研究
明代堡寨聚落砥洎城保护研究88-92

摘要:山西作为我国地面文物大省,众多的古村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遗存古村镇内的文物建筑外,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古聚落,为了保护历史环境和文化载体,这些古聚落以文物片区的形式被整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物类型,为聚落建筑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实物史料。相对历史文化村镇而言,聚落式文物有历史空间完整、文化主题突出的特点,并且在使用上受文物保护法制约,这些对其保护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旧城更新中的气候适应性及计算机模拟研究——以武汉汉正街为例93-96

摘要:1 研究综述 城市作为一门复杂科学涉及面极广.在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景观等具有重要及显性影响因素面前,气候问题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人类改造环境能力的提高.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中对于气候要素的关注越来越少。近30年来,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加深入的科学理解,尤其是传统聚落研究的新成果,使得城市及建筑学者开始关注气候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杂志遗珠拾粹
云南大理州巍山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97-97

摘要:巍山古城位于云南大理州彝族回族自治县,为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地处横断山脉深处.哀牢山和无量山在这里交汇.古城历史悠久.自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始,即为滇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唐朝时期彝族先民在巍山建立了辉煌的南诏王朝,在大理国时亦是首邑之地。明清时期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镇,是云南连接四川、贵州、缅甸,印度等地茶马古道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