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城市规划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ity Planning Review

  • 11-2378/TU 国内刊号
  • 1002-1329 国际刊号
  • 1.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城市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城市规划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编者絮语、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低碳治理、产业用地规划、历史研究、城市安全、城市设计口述史、继承与创新、遗珠拾粹

城市规划 200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解析9-13

摘要:配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实施,广东省建设厅出台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该《指引》详细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编制与审批程序、成果构成等内容,从控制指标体系、公众参与、实施管理制度等方面探索了完善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方法.论文在分析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指引》制定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总结了其意义与创新,并结合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指引》的相关思路.

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以南京为例14-19

摘要:反思了市场经济转型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快速发展变化阶段的刚性弹性适度的控规改革思路,结合南京城市发展的实际和规划实践,探索了以"6211"为刚性控制核心的改革思路和办法,既利操作、又便管理,还同规划公开化和规划法制化要求相契合,并将这一套思路、办法和规则用GIS手段纳入城市规划智能化管理系统.

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对新城建设的影响20-24

摘要:北京将建设新城作为疏解中心城职能和人口压力的重要战略.本文首先分析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及其内在机理,借鉴巴黎和东京都市区当年建设新城的经验与教训,剖析现阶段北京市建设新城将会面临的难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建设新城难以起到疏解中心城人口压力的目的,反而容易使新城成为容纳外来人口继续向北京市迁移的集聚地,进一步造成城市建成区的蔓延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

大都市郊区化过程中郊区住区开发模式探讨25-29

摘要:通过对大都市人口郊区化的动力机制和人口郊区化对住区开发建设影响的分析,借鉴英国的新城建设、美国的边缘城市及新城市主义和巴黎新城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我国大都市郊区住区的开发模式,并提出了适于我国大都市郊区的"中心网络型"住区开发模式.

城市规划杂志城市化研究
浙江城市化的转型之路——从囚犯困境到合作博弈30-34

摘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透视分析浙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效率,指出:过度的"分权化"使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陷入了典型的"囚犯困境",浙江的资源配置在获取微观层面效率的同时,丧失了宏观空间效率;要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合作博弈"的制度环境.

在高速增长中寻求健康发展——江苏城市化的理性选择35-39

摘要:"十五"期间,江苏城市化年均增长超过1.7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城市化快速发展中的负效应也在加剧.未来一段时期内,高速增长与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矛盾将逐步显露出来.在处于较高城市化水平基础上,缓减高速增长与健康发展矛盾的核心在于立足"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走"区域协调型、城乡协调型、集中型、效益型"城市化道路.并以城市功能培育为基础,以规划为依据,促进江苏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城市规划杂志规划管理
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转型40-46

摘要:通过对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抗战后期和战后恢复时期为城市规划法律制度转型时期的重要观点.文章对该时期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近代规划法律制度转型对当代的有益启示.

提倡设立城市规划的刑事责任制——一些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实践的启示47-50

摘要:英国、新加坡、爱尔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都规定了有关城市规划领域违法开发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我国在城市建设领域方面也规定了有关的刑事责任,并且也有了相关的司法实践,但并没有设立直接对城市规划违法开发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依据以上情况并结合立法比较、观念发展、土地用途管制以及土地和房屋属性的分析认为,在我国,提倡设立城市规划的刑事责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城市规划杂志城市生态规划
基于城市河流半自然化的生态防洪对策——河滨缓冲带与柔性堤岸设计导引51-57

摘要:旨在将城市河流半自然化与生态防洪对策落实到城市设计层面.根据观测水位、防洪、防潮标准确定缓冲带鼓励淹没范围、堤顶控制点标高,结合亲水性活动、适宜土地利用方式及景观要素,给出8种典型缓冲带断面设计及相应护岸生态工法.设计导引以海河下游为例,采用绩效控制、示例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策略表、控制要点与编制方法表、示例设计图、应用索引图等.导引有助于消除防洪设施带来的视线遮挡、增强河滨缓冲带土地利用复合性与公共性,缓解防洪与亲水性、城市区生态用地与河滨土地稀缺性等矛盾,以保持河滨持久性活力.

厦门生态功能区划及功能调控研究58-63

摘要: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厦门具有鲜明的生态环境特征.本文在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特征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厦门所属地域和海域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本区划划分了5个一级功能区,每个功能区进一步划分为二级功能单元,对各二级功能单元区情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功能调控导则.

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及其应用——以上海为例64-69

摘要: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循环经济规划,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循环经济规划还非常缺乏有效的定量化分析工具.本文试着构建一套基于生态效率的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并以上海为例进行初步地应用验证.

城市规划杂志书评
《建筑文萃》前言70-72

摘要:2001年,为了纪念我国建筑界一代宗师梁思成先生诞辰百周年,经过编者的精心校阅和努力收集佚文,编辑出版了《梁思成全集》,使我们得以进一步研究和继承这一笔宝贵的学术遗产和精神财富.《全集》的篇幅大,册数多,印数也有限,不便于普及和传播.为此,现在编辑出版这一本包括梁先生在建筑学有关诸领域学术思想的选集,着重收集了梁先生在抗日战争前夕和解放后发表的关于城市规划、古建筑保护、建筑理论和设计等方面的文章和信函,希望能为广大的建筑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读者提供阅读研究的方便条件.这本选集并未收集那些只供少数专家研究的专著和科研报告,倒是收集了不少梁先生为报刊写的科普作品,所以也适合于有兴趣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的读者阅读.

城市规划杂志海南城乡总体规划专版
锐意进取,规划创新——海南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思考73-76

摘要:反思海南城乡总体规划,进一步思考深入贯彻"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探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精髓.

海南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和理想结构77-80

摘要:通过对海南区域发展空间演变的研究,结合海南近几年来在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上的调整,对海南未来区域发展空间的理想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按照构建和谐人地关系的基本原则,从区域层面建立和谐的人居环境系统,并结合海南具体的地域特征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圈层结构模式.

省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初探——以海南城乡总体规划为例81-84

摘要:省域城乡总体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覆盖全面为特点的区域规划.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基础上,通过对城乡发展空间的布局与协调,确定全省的城乡发展空间结构、发展分区与重点区域,建立省域城乡发展的支撑体系和政府对发展资源进行管理的管制体系,在空间上落实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思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协调发展的省域基础设施体系规划85-88

摘要:对《海南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做法进行了全面介绍,阐述了从全省整体上统筹各地区与各行业发展的规划理念,对规划体现的地域特色、系统性、综合性进行了重点诠释,为省域资源合理调配、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用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规划模式.

城市规划杂志实例研究
突出热带岛屿特色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读《海南城乡总体规划》89-92

摘要:1 引言 对海南发展的系统性战略思考始于1986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的技术协作项目《海南岛地区综合开发计划》.为了实现海南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初,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海南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求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2006年4月,规划编制成果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在制定发展目标与定位、发展模式与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城乡空间布局与管制等方面立足于海南省基本省情,体现了海南省地理空间特征与资源特色.

湖风掩卷,生态校园——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93-96

摘要:1 引言 现代大学作为激活创造力和传播知识这个复杂过程中最重要的机构,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交流知识的各类杂志、书籍和数据库复杂系统的枢纽.面对素质教育、开放式教学的呼唤和与此同时升学压力的阴影编织出当今教育的尴尬,如何用特定的空间体验向刚刚步入校园的大学生展示高校的学习生活,进而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他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常常为建筑师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