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Urban Mass Transit

  • 31-1749/U 国内刊号
  • 1007-869X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是同济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时评、应用技术、信息窗、企业及产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高速列车车轮非圆化与振动噪声关系跟踪试验研究1-9

摘要:选定某型号新运营的高速列车进行长期跟踪试验,研究不同运行时期内,车轮非圆化与振动噪声的发展变化规律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现有的车轮镟修加工手段,不能完全消除车轮非圆化磨耗的再次形成和发展,镟修后车轮会继承部分或者全部镟修前的非圆化特性;部分初始无高阶非圆化特性的车轮,镟修后至列车再运行一定里程时会出现车轮高阶非圆化特征,同时期的振动噪声频谱会对高阶非圆化阶次所在的频率有所反映。在考虑车轮镟修及车辆固有特性两种因素下,分析了车轮高阶非圆化的可能成因,并提出了缓解车轮高阶非圆化、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信息窗
江苏省将加快建设高速铁路网 构建一个半小时高铁交通圈9-9

摘要:日前,江苏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高速铁路网,基本形成区市及周边大中城市到南京的"1.5 h高铁交通圈"。到2020年,全省铁路总里程达到4 000 km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超过2 000 km。建立良好的铁路建设、运营和资产管理机制,实现全省铁路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基于模态贡献量的转向架接地轴端异常振动分析10-15

摘要:以某型列车转向架为例,基于模态相关性原理,采用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接地轴端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转向架接地轴端异常振动问题。通过对轴端关键部件进行模态分析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了引起接地轴端异常振动的主要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轴箱转臂在垂向的弯曲振型对振动的影响最为明显。提出了相应的振动控制措施,可为今后解决车辆局部振动问题提供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信息窗
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15-15

摘要:近日,河北省了《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预期新建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规模2 000亿元,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到2020年,全省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将突破8 500 km,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基于半车激振的整车振动特性测试方法16-19

摘要:为更加准确地测定轨道交通车辆整车振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半车激振的整车振动特性测试方法。在简述该方法的激振原理基础上,运用机械运动学原理进一步阐述了激振作动器位移控制指令的解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型车辆进行了实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可以满足整车振动测试的要求。

轨道交通车辆抗侧滚结构形式的选型分析20-24

摘要:介绍了抗侧滚刚度对轨道交通车辆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车辆的控制方式、抵抗侧风能力、动力学性能和柔度系数4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来确定轨道交通车辆的抗侧滚结构形式,为车辆抗侧滚结构形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当车辆采用两点控制时必须设置抗侧滚扭杆来提高车辆的抗侧滚能力;当车辆采用四点控制时可考虑增大空气弹簧的跨距和设置抗侧滚扭杆来提高车辆的抗侧滚能力。

动车组车轮多边形机理分析25-27

摘要: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轮多边形的形成机理以及与转向架结构之间的关系。转向架一系悬挂和定位结构不同,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对转向架固定轴距的影响也不同。当采用转臂定位结构时,由于一系钢弹簧的沉浮运动,使车轮在钢轨方向产生有规律的微小滑动,造成车轮多边形磨耗。

轨道交通列车前端吸能结构碰撞研究28-31

摘要:利用LS-DYNA软件建立列车前端吸能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对试验台车吸能结构进行优化以及试件材料选择;通过受力对比分析确定整车模型与试验台车模型对于吸收结构碰撞试验的一致性。台车吸能结构碰撞试验结果及其分析表明:利用台车吸能结构碰撞试验可以替代整车碰撞试验,用于验证列车前端吸能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采用仿真分析与台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列车端部吸能结构的耐碰撞性能进行验证,可以有效地压缩设计与试验的成本和周期。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两种受电弓跟随性试验研究32-37

摘要: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不同驱动方式受电弓的跟随性,分别对气缸驱动弹簧受电弓和电推杆弹簧受电弓进行跟随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驱动方式受电弓的跟随性均随着弓网间相互作用频率的增大而变差;在受电弓自振频率附近均出现跟随性变弱的趋势;随着平均接触力增加,受电弓跟随性趋好;不同驱动方式受电弓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跟随性优劣不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不同驱动方式下的无刷直流电机性能比较38-41

摘要:针对反电势为梯形波与正弦波的两种无刷直流电机,分析了电机分别在正弦波与六脉冲方波驱动模式下的机械特性、电流波形、换相转矩脉动。推导了反电势为正弦波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在方波驱动模式下的机械特性表达式。通过对这两种电机电流波形的对比分析,给出了这两种不同反电势波形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在高速和低速时两者电流波形、换相转矩脉动差异的原因。建立了两种电机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地铁车辆不同送风格栅的车内气流仿真分析42-45

摘要:依据某地铁车辆车厢中部垂直截面的实际尺寸和布局建立物理模型,对3种送风格栅的车内气流分布从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方面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确定送风格栅最优类型,以使车内送风均匀性更好,乘客舒适性得到提高。

基于线路实测载荷谱的转向架部件振动疲劳分析46-47

摘要:为分析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零部件疲劳断裂的原因,基于某地铁车辆线路试验数据,以转向架实测谱为输入激励,使用频域疲劳分析方法对部件进行振动疲劳寿命分析,同时也采用实测应力进行寿命分析,并与频域疲劳分析方法做对比。其中,分析了正常与异常载荷谱对部件疲劳的影响,探讨转向架零部件结构疲劳失效原因,分析结果可供相关设计与优化参考。

高速动车组空调控制器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48-51

摘要:结合高速动车组实际运行情况,对其空调系统控制器故障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总结,并提出通过提升控制器板卡工艺质量、改进控制器低压控制电路以及优化控制器软件等措施来提高空调控制器可靠性,从而达到降低动车组空调故系统障率的目标。

基于对照表焓差法的轻轨车辆空调机组制冷量测试方法52-55

摘要:承建的海外轻轨车辆项目由于受当地施工条件、检修场地、检修周期等因素限制,在架修过程中无法对空调机组制冷量进行准确地测试。因此,针对出口中东某轻轨车辆架修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照表焓差法的车辆空调机组制冷量测试方法,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对空调机组制冷量的测试与计算。实例测试与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简便、直观、准确地评价机组制冷量,确保空调系统能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动车组选型56-59

摘要: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于2014年建成,速度等级为200~250 km/h。介绍了国内现有各型动车组的技术指标,对比分析了欧洲标准和日本标准两大系列动车组的技术特点,针对兰新第二双线的环境特点对动车组的特殊要求,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选择CRH3A型动车组,对其做适应性技术改造,将改造后的新型动车组作为兰新第二双线铁路的运营动车组。

轨道交通车辆低压配电接触器选型方法60-63

摘要:接触器是轨道交通车辆低压配电控制电路的核心元件,其选型由电压等级、使用类别、工作制式、电气寿命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对轨道交通车辆常用负载在各种使用类别的工况下,分析相应的接触器选型要求,给出了选型原则和建议。

动车组空电复合制动控制策略研究64-67

摘要:给出了两种适用于动车组的空电复合制动控制策略,同时介绍空电复合制动控制策略的制动力分配方案、故障运行模式以及信号传输拓扑结构,并就两种控制策略对列车制动力、闸片磨耗、接线复杂程度以及对通信协议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卧铺动车组隔声降噪优化设计技术68-71

摘要:阐述了控制卧铺动车组振动、噪声的必要性,提出了控制卧铺动车组振动噪声的基本对策,论述了卧铺动车组降噪优化设计技术,包括声源和振源的控制优化、车体结构隔声设计、内装结构避振设计、车内声学模态设计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