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Urban Mass Transit

  • 31-1749/U 国内刊号
  • 1007-869X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是同济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时评、应用技术、信息窗、企业及产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百家论坛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社区联动机制的探索1-4

摘要: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和应急处置现状问题,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社区联动机制。通过建立“四长”联动机制,形成相应的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推进地区政府职能部门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协同合作、联合处置,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和属地化优势,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效果。最后,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应急处置社区联动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直通运营模式下站台客流组织5-7

摘要:在分析直通运营模式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直通运营模式下站台混合客流分离方法,提出了纵向分隔站台、横向分隔站台、分区域候车和完全依靠引导标识等4种方法,以区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和铁路列车共用站台模式下的混合客流。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车站混合客流的具体组织方法。案例分析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混合客流组织方法,可以区分共站台模式下的混合客流,提高车站服务水平。

地铁信号系统车场与正线运行控制模式一体化研究8-11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信号系统的车场与正线运行模式一体化是提高车辆出入场段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从工程设计及工程应用的角度,结合规划与设计过程,给出了地铁信号系统的车场与正线运行控制模式一体化运行要考虑的相关要素、主要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提出了配套优化措施。

单轨交通工程总承包工期管理12-14

摘要:分析了单轨交通工程特有的工期管理难点,通过具体建设实例,阐明了总承包模式下单轨交通工程工期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反映了国内单轨交通工程工期管理新的实践成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城市轨道交通低压配电继电保护整定方法15-19

摘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配电变压器各种电流特点,对配电变压器保护配置进行了研究,对各种保护提出了整定方法,对各种保护的保护范围和配合关系进行研究。介绍的保护整定方法可指导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也可用于已开通的轨道交通工程的校验。

铁道车辆轴箱弹簧断裂故障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20-24

摘要:车辆运行过程中,当轴箱弹簧突发断裂故障,会造成动力学状态和性能突变,一系悬挂刚度突然减小,暂时失去承载能力,会威胁车辆行车安全。结合整车的动力学仿真,建立了轴箱弹簧断裂过程的力学模型,对整个断裂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了轴箱弹簧突然断裂工况下车辆动力学性能变化,分析了轴箱弹簧断裂条件下车辆直线行车安全性以及曲线通过安全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轴箱弹簧突然断裂导致一系悬挂刚度剧变,引起轮轨垂向力先减小后增大,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等参数增大直至超限,但对轮轨横向力影响不大。

考虑路网随机性的地铁和道路公交网络优化25-30

摘要:为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运输功能,优化综合公共交通出行网络,建立了基于既有轨道交通路网的地面道路公交调整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考虑综合公交网络客运量及轨道交通客运周转量最大化、总社会出行成本及车辆配备成本最小化共4个目标,下层模型以效用理论为基础构建弹性需求下的线路流量分配,其中地面道路公交线路的出行效用考虑了道路通行能力的随机性。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求解下层模型,并采用基于向量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整体双层规划,获得最佳调整线路的走向和发车间隔。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计算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解为一组Pareto解,4个目标间存在相悖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结合改造成本和现实需要来选取最优解作为调整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检票机自动化测试系统研制31-35

摘要: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自动检票机压力测试及通行能力测试环节尚无成熟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现场人工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准确性低,测试人员需要熟悉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分析自动检票机工作原理和测试逻辑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基于ARMv7CrotexM3+Android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移动式自动化测试系统,使自动检票机的压力测试和通行能力测试环节达到自动化、多模态组合、准确高效的目的。介绍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结构、功能、实现原理以及关键技术。

现代有轨电车永磁轨道制动装置3D仿真分析36-39

摘要:基于永磁轨道制动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运用AnsoftMaxwell仿真软件,对现代有轨电车的永磁轨道制动装置进行三维仿真建模;对磁轨装置的完全缓解状态、初始制动状态、摩擦制动已建立状态及初始缓解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仿真结果从磁场强度、电磁吸力、漏磁等方面验证了磁轨装置的制动吸力和缓解残余吸力满足要求;同时也验证了磁轨装置在不同工作位时对钢轨侧向力无影响,不影响列车动力学性能。

ZDJ9型转辙机道岔启动电路技术改进方案研究40-42

摘要:以北京地铁5号线ZDJ9型转辙机故障为例,通过综合分析故障现象、数据记录、测试记录,确定了故障发生的原因。针对故障原因,提出道岔启动电路的修改思路及具体改进方案。通过对道岔启动电路改进方案进行逐步试验、改进,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

瞬变电磁法在规划济南地铁沿线地下泉脉勘察中的应用43-47

摘要:在评价济南市区地下泉脉对地铁建设影响的过程中,运用了地面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根据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规律,有效识别出地下地质结构分布特征,并将其划分为浅部高阻层,中部碎石、砂岩低阻含水层,深部基岩高阻层。其中,基岩埋藏呈现东部浅、西部深,南北浅、中部深的变化趋势;浅部地质结构则较为复杂,地层厚度分布不均匀,并存在断层导通深部含水层或溶洞的可能,地铁在此范围内施工时应做好预防。

一种基于组播报文的安全协议性能分析方法48-51

摘要:区域控制中心(zc)子系统内部安全协议是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成败的关键。设计了ZC内部安全协议组播发送方式及确认机制,提出了组播报文的安全确认流程。利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建立安全协议多线程模型,根据ZC的实际运行情况对通信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组播发送方式减小了近50%的通信延时。

数据包丢失对列车控制系统的影响52-54

摘要: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中的车一地通信是利用WLAN技术传输列车的状态和控制命令。列车控制系统的性能取决于通信链路数据传输的准确、实时、可靠,而WLAN技术并不是为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运行的环境而设计的,因此,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传输延时和数据包丢失等情况,导致列车运行性能的下降。把列车控制系统等效为网络控制系统,对于车地通信无线传输过程中,出现随机延时大于其采样周期而导致传输的数据包丢失情形,采用补偿策略估计列车的系统状态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数据包丢失的列车控制方法。

高铁车站接驳方式的换乘效率评价方法55-57

摘要:通过平均换乘时间、平均换乘距离、乘客换乘满意度、换乘方式吸引度等四个指标对高铁车站的地铁、出租车、公交车这三种接驳方式进行换乘效率评价,重点是对三种接驳方式的平均换乘时间进行评价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基于综合灰色关联加权法的接驳方式换乘效率评价模型,以及运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对整个换乘枢纽进行了综合评价。以西安北站为例,对其各种换乘方式和整个枢纽进行了换乘效率实例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施工技术
边框架逆作法在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基坑工程中的运用58-61

摘要: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鼓楼站至东门口站的基坑工程,结合地下商业开发,采用地下三层全明挖施工,是宁波轨道交通开挖体量最大基坑工程。由于基坑位于市中心商业核心区,为保护周围环境安全,采用下二层板边框架逆作方案,利用局部逆作楼板代替混凝土支撑,提高了基坑的整体支撑刚度和水平变形控制。分析了逆作楼板的设计方案,板下土模加固措施的效果。通过对计算及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该方法的施工注意事项,以及该方法实际使用的优缺点。

桩基托换技术在广州地铁工程中的应用62-66

摘要:以广州地铁某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时桩基托换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既有桥梁桩基托换施工方法、顶升工法、施工监测等技术应用情况,为在复杂施工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既有桥梁桩基托换提供技术参考。

地铁基坑施工中水位监测数据累计值超标及其影响分析67-70

摘要:福州地铁象峰站建设施工中出现水位监测数据持续超标,累计值限定的极限已经用完,但地表并未出现严重沉降的情况。从福州岩土工程特性方面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指出实际上出现了水位监测累计值失效的现象,提出了处理相关监测项目出现失效问题的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应用技术
直线电机车辆轮对镟修模式的优化71-73

摘要:直线电机车辆轮对按照现有的镟修模式效率其非常低,完成一列车的镟修任务需要5d。实行新的轮对镟修模式后,可以实现两天完成一列车的镟修任务,大大提高了轮对镟修效率,并能保证轮对按照最佳的镟修周期进行镟修,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列车悬挂部件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