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百家论坛、学术专论、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研究简报、信息窗、企业及产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869X
  • 国内刊号:31-1749/U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621
  • 创刊时间:199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42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百家论坛

地铁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

摘要:针对地铁工程前期工作,分析设计条件、设计标准、建设环境、外部接口、行政指令、社会舆论等因素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稳定性的影响,明确方案的调整原因和主要内容,提出基于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影响结果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针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调整的主要特点,采用增加基础资料收集力度、开展前期摸底调查、进行地质勘查勘探、方案多方征求意见、方案避让敏感区域等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定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的具体措施。
1-4

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双休日运营组织模式优化

摘要: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作为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快速通道,每天承担着繁重的客运任务。但由于先期设计缺陷及后期城市发展,给当下的日常运营组织提出了多方面的运营需求。作为运营企业在满足日常运量需求的基础上,更应积极考虑不同时段客运需求的特殊性与时效性,从而提升运营企业的运营质量及服务品质。针对当下8号线节假日运营客流出行特点及分布时空提出了运营组织优化方案,以提升运营质量。
5-10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高架轨道轮轨噪声预测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高架轨道作为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快速的交通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由此带来的振动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变得十分突出。通过建立轮轨噪声预测模型,运用有限元法分析箱型梁、u型梁阻抗,对高架轨道轮轨噪声进行预测分析。讨论了桥梁截面型式、行车速度、轨道扣件刚度、桥梁结构阻尼、桥梁支座刚度对高架轨道轮轨噪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和扣件刚度对轮轨噪声有较大影响,在200Hz以下,轮轨噪声总体上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在200-800Hz范围内,轮轨噪声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大反而减小;在800Hz以上,扣件刚度对轮轨噪声无明显影响。桥梁截面型式仅在低频部分对轮轨噪声有较大影响,而桥梁结构阻尼、桥梁支座刚度则对高架轨道轮轨噪声影响甚微。
11-14

交叠线路地铁列车引起的环境振动分析

摘要:南昌地铁1、2号线交汇于八一广场,形成上下交叠地铁线路。由于交叠线路的列车同时运行的组合情况较多且引起的环境振动比单线大,因此有必要在交叠线路设计阶段对具体工程进行环境振动分析。通过建立包含4孔交叠隧道的轨道一隧道一大地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列车荷载作用下大地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振动主要受埋深较浅的2号线影响;对2号线采取减振措施最为经济合理;交叠地铁线路列车同时运行时地面会出现多处振动加强区,均出现在线路交汇处和距线路中心40m处附近。
15-20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弓网燃弧电流扰动的HHT(希尔伯特-黄变换)分析

摘要:地铁线路接触网的弓网具有良好的受流质量是保障列车运营安全的前提,弓网燃弧则是评价弓网受流质量最直接的指标,而不同的燃弧强度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牵引电流扰动。改进了HILT(希尔伯特-黄变换)中的EMD(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及EMD能量熵,并用于牵引电流扰动分析。通过对广州地铁2号线、3号线的数据分析发现,EMD能量熵能有效提取到牵引电流的扰动特征,且牵引电流扰动越严重,信号就越复杂,能量就越分散,对应的EMD能量熵也越大。
21-26

地铁B型车牵引能耗与再生制动节能效果分析

摘要:通过模拟列车运行速度曲线,分析列车的牵引耗电量和再生制动的节能效果;探讨地铁运营的节能措施,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对大量列车牵引计算图的分析,获得了地铁B2型车和B1型车日常运营的启动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列车旅行速度、牵引耗电量、列车单位耗电量以及再生制动的节能效果;比较了运行速度由80km/h提高到100km/h的运行效果;探讨了地铁车辆选型的基本原则,对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7-33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多线共用中央计算机系统建设方案分析

摘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集中设置多线中央计算机(MCC)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分立架构式、资源型架构式和云服务架构式三种集中设置MCC系统方案技术路线的优缺点。推荐采用资源型架构式方案作为上海轨道交通MCC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对MCC系统的容灾策略进行了简要说明。
34-39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站线布置形式案例分析

摘要:在我国,折返能力已经成为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其原因是在车站设计时,对折返站在运营过程的运输调整的灵活性和远期能力的适应性考虑不足。以柏林、巴黎、伦敦、莫斯科和上海等5个城市、共62条线路、100多个终端折返站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终端折返站的常见折返站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城市折返站的选型规律和特点;然后从建设成本、能力适应性、运营灵活性和发展适应性方面对不同折返模式的站线布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了两个在能力适应性和发展适应性上具有参考意义的混合折返站型;最后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型选择和配线设计的优化建议。
40-45

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逆变回馈装置锁相技术研究

摘要:以PWM(脉宽调制)整流器为核心的逆变回馈型吸收装置,已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主流。提出的基于双同步坐标系变换的软件锁相环(DDSRF—SPLL)相比传统的单同步坐标系软件锁相环(SSRF—SPLL),更能快速有效地提取三相电压在三相不对称、三相畸变、单相或两相电压接地等情况下的电压相位、基波频率和正负序分量的大小,为逆变回馈型吸收装置提供有力的相位保障。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46-49

地铁区间新型人防设备设计要点

摘要:经济合理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人防功能是地铁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地铁区间刚性接触网不断开条件下的人防设防问题,设计出新型区间单扇防护密闭隔断门。新型设备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线路曲线段、大坡段及大盾构区间施工段的人防设防问题。详细介绍了新型设备的机构设计原理、工作性能及既有难题的解决方案,对其与既有设备的改进处进行对比,得出了新型设备的优越性与应用范围。
50-53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职业压力分析

摘要:通过访谈及文献检索筛选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的职业压力来源及其压力因素,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对驾驶员影响较大的职业压力因素主要来自作业负荷、设备故障以及管理方式方面。基于调查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工龄等变量是影响驾驶员职业压力感受度的重要因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影响力大的压力因素和不同驾驶员群体提出减缓职业压力的建议。
54-59

基于双T滤波器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电缆绝缘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城市轨道列车车载电缆是其整个电力系统中传输和分配电能以及传输信号控制信息的重要设备,电缆的绝缘状态对列车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影响。传统绝缘检测装置都未考虑到电磁干扰对绝缘检测的影响,列车运行环境中严重的电磁干扰易造成绝缘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波动大及工作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双T滤波器的列车电缆绝缘检测新方法。此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电缆绝缘检测精度,而且还可以适应列车复杂噪声信号干扰环境,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60-64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信息窗

2016年中国铁路计划投资8千亿元积极推动铁路“走出去”

摘要: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在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其中,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中国铁路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客运量继续保持10%的增长,并积极推动铁路“走出去”取得新突破,增强中国铁路的国际竞争力。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km,是历史上完成投资和投产新线最多的五年。
64-64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地铁疏散平台及轨旁设备布设方案的优化

摘要:地铁在空间狭长的隧道或者桥梁上运行,人流量大,人员构成复杂。当地铁列车遇到恐怖袭击、输电系统故障以及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为了能迅速、有序地从区间组织乘客尽快疏散至车站,地铁区间需设置应急疏散平台。针对地铁疏散平台不同的设置方法与区间轨旁设备的敷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疏散平台对设备安装空间的影响及优缺点,为后期施工设计及设备安装提供了参考依据。
65-70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信息窗

“十三五”期间铁路总投资预测

摘要:“十三五”铁路总投资或达4.2万亿元,年均投资8000亿元以上。此前《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三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5万亿元至3.8万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约3万亿元,至2020年全国铁路里程157Ykm,
70-70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设计承载能力的概念及特点,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设计承载能力的各项因素,并在借鉴以往线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约束理论(TOC),计算了单条线路的承载能力。然后根据系统线网形成的特点,利用分布估计算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设计承载能力的计算模型。最后,以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为例,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量较小、计算速度较快、可行性较强,并反映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
71-75

多线共享的车辆大架修基地联络线的设置

摘要: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呈“网络化”趋势,车辆大架修基地集中设置问题已开始受到重视,但对联络线的配置还没有明确的要求。通过对车辆转线、大型设备运输、检修机械运用等影响联络线设置因素的全面分析,提出多线共享的车辆大架修基地设置联络线的原则与实施建议,为线网合理规划配线、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投入提供参考。
76-78

地铁牵引变电站负荷运行特性分析

摘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部分供电区段内频繁出现的Imax保护动作问题,以牵引站用电量为分析依据,对变电站之间的牵引供电输出能力的匹配性数据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针对站间供电输出能力的不平衡问题进行调整,并对调整后的部分数据进行了测试和对比;有效地解决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部分车站输出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线路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