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百家论坛、学术专论、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研究简报、信息窗、企业及产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869X
  • 国内刊号:31-1749/U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621
  • 创刊时间:199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42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百家论坛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组织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未来几年,我国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都将迈入网络化运营阶段。概括了网络化运营的特点及运营方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网络化运营阶段组织体系的架构及管理模式。结合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的探索与创新,就网络化运营阶段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3

地铁无人驾驶工程的匹配设计

摘要:地铁无人驾驶作为目前轨道交通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是一系统工程,涉及信号、车辆、站台门、行车组织、车辆基地配置等多种因素,对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较高,实施过程中希望能完全实现相关匹配设计。通过分析实现无人驾驶的工程技术条件,要求无人驾驶的控制核心——信号系统满足功能需求和实施方案。提出了当前无人驾驶面临的技术难点并进行完善,从而保障无人驾驶系统安全运行和提高服务水平,对无人驾驶工程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4-7

关于在我国发展轻轨交通的探讨

摘要:介绍了轻轨交通系统和轻轨车的特点。从国情、工程造价、运量及环境等方面,认为我国适量发展轻轨交通贴近国情值得推广,从国内工程建设水平和车辆制造能力分析也是现实可行、稳妥可靠的。对在我国发展轻轨交通的几个主要问题,如路权、车辆来源及国产化、供电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8-10

车辆基地建筑模块化设计理念和基本思路

摘要:车辆基地设计的成败,主要是工艺流程、成本投入及土地利用率三者之间的最佳效率组合。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车辆运用检修工艺要求,在预防性维修模式下,满足地铁的运行维护、管理办公、生活设施需求。介绍了车辆基地的组成和车辆基地建筑标准化模块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即将车辆运用、检修流程合理优化,尽可能减少调车距离。优化、合理规划车辆基地建筑规模,达到降低造价、节约土地的目的。
11-13

基于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设置研究

摘要: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由线到网迅猛发展,基于网络化运营的控制中心建设需求应运而生。无论是北京的路网指挥调度中心(TCC)还是上海的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都是控制中心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后的必然产物和支持网络化运营的实体形态。从路网运营指挥控制体系出发,确定基于网络化运营控制中心的功能需求,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外路网控制中心的物理建设模式,提出所需的关键支撑系统,以期能系统性地分析和总结基于网络化运营控制中心设置的各个必要环节,供设计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控制中心时参考。
14-18

地铁义工独立法人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深圳地铁已建成5条线路,总运营里程达到了178km,日均客量为230万人次,总运量已占深圳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40%。成立于2009年的深圳地铁义工队,依托深圳地铁集团轨道交通专业服务和传播地铁文明的公益平台,始终秉承“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地铁义工爱心随行”为服务理念,活跃在地铁的每个车站,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优质的服务。
19-21

城市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研究

摘要:从构建具有独特城市地域特征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地铁站空间的设计进行思考。简析了城市地域文化和地铁站的关系,归纳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表达的要素,并结合国内外案例进行分类探讨和比较分析,归纳出不同城市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成果。提出我国在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应当注意融合多个层面的地域文化要素,加强作为文化载体的实体空间表现力和独特性。
22-26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地铁单跨框架式高架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现行规范中没有针对地铁高架车站工程提出具体的抗震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_1’目前还只是征求意见稿。但国家主管部门对市政工程的抗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地铁高架车站的抗震性能分析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结合南京宁天城际一期工程典型高架侧式车站进行了详细的抗震性能分析和专项论证。建立了三维整体模型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及分析,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及静力排线性分析,得出了可供业界同行参考的结论。
27-36

基于UPPAAL仿真软件的CTCS-3级行车许可研究

摘要:行车许可是列车安全运行的行车凭证,是无线闭塞中心通过与列车、联锁系统等设备的通信获得相关的信息后,生成并发送给列车,最终车载设备根据行车许可信息计算安全全防护曲线,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因此,行车许可丢失或发生错误都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而行车许可终点计算的合理性则会影响运营效率。分别分析了列车在接车、发车、区间运行等3个阶段的正常运营情况下和非正常运营情况下对行车许可的获取及采取的相应操作,然后用UPPAAL仿真软件中的时间自动机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37-41

基于OPNET仿真软件的列车通信网络研究

摘要:TCN(列车通信网络)和ARCNET(计算机网络辅助资源)是两种常用的列车通信网络。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现代列车通信系统对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利用OPNET软件,对TCN和ARCNET网络进行了建模仿真,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试验数据表明,TCN和ARCNET由于其结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特性。总体表现为:TCN具有较好的实时性,ARCNET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开发同时具有优良的实践性和可靠性的网络控制系统,是列车网络的主要研究方向。
42-45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突发大客流对轨道交通换乘站服务水平和列车运行影响分析

摘要:换乘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其连通性和可靠性对客流出行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在分析不同换乘方式对网络客流分配影响的基础上,以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发生突发大客流为例,以站台候车区的乘客密度、到达列车的剩余载客能力、站台候车乘客数和乘客的上车效率等几个因素为主,研究了当载有突发大客流的列车在换乘站产生到达延误后,对车站服务水平和列车运行的影响,并给出了定量化公式。同时,进一步得出了成网条件下,突发大客流对换乘站的影响机理。
46-49

基于行车间隔协调调整的换乘站大客流处置

摘要:大客流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常见突发事件。在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的特点与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换乘站大客流延续周期的概念和换乘站大客流处置策略——行车间隔协调调整策略,并重点分析了其在换乘站大客流处置中的重要作用。该策略依靠线路间行车间隔调整措施来控制换乘站内部的换乘客流。建立了基于行车间隔协调调整的换乘站大客流处置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50-5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连通方式分类

摘要:以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城市道路和地块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地下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设施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了地下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相连通的5种方式,并阐述了每种连通方式的特性和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连通方式的分类,是研究和讨论此类连通工程的基础。在地下空间大发展的背景下,今后此类连通工程项目会越来越多,对此类工程的理论指导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也迫在眉睫。
54-60

地铁交叠式车站楼板振动响应三维动力有限元仿真分析

摘要:地铁兰州西站位于地下商场下方,是一典型地下多层岛一侧式交叠式换乘站。利用ANSYS软件建立车站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工况下地下商场楼板振动规律,发现商场楼板振动加速度受交汇列车时差的影响在20%以内,且主要受浅层线路影响。当土层密度和剪切波速减小时,该规律更显著。楼板加速度随振中距离增加而逐渐衰减,但在一定距离处出现振动放大区。因此,建筑布局时应避免将休息区布置在线路上方及振动放大区。对浅层线路采取隔振降噪措施效果优于深层线路。
61-66

重庆地铁6号线车站级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探讨

摘要:为了确保地铁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必须对其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备和其他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自动化监控及管理。结合重庆地铁6号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的设计和实施,针对其特点和监控需求,对地铁车站级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范围、设计原则、系统构成、系统功高地铁的综能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在重庆地铁6号线BAS设计方案中,应用了先进的软硬件技术,能够提合监控和管理能力,能够确保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67-70

城市轨道交通钢弹簧浮置板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摘要:针对钢弹簧浮置板提出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机械化施工、智能化监测”的总体建设思路,把原来的平基底设计方案改为旋转基底设计方案。提出“预制龙骨整体拼装、预制短板节段拼装和预制短板现场联接”3个施工方案,并对前2个施工方案展开了应用研究。所提方案基本满足功能需求并已投入工程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71-75

基于IC卡数据的公共交通换乘识别方法

摘要:基于2012年3月“深圳通”IC卡数据进行了公共交通换乘识别方法的研究。换乘识别涉及到了道路/厶\交不同线路的换乘、道路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分别确定了三种换乘方式各自不同的换乘时间阈值,进而判断出乘客的两次乘车是换乘行为还是出行行为。最后抽取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各一天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76-79

隧道开挖引起地下管线变形的数值分析及其应用

摘要: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针对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同材质、不同埋深的地下管线在不同地层损失率情况下的变形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了土体与管线垂直位移特性,探讨了地表与管线沉降槽曲线相互关系特性,得出了管线沉降分布拟合公式,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其应用。
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