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百家论坛、学术专论、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研究简报、信息窗、企业及产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869X
  • 国内刊号:31-1749/U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621
  • 创刊时间:199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42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百家论坛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安全性研究

摘要:依据标准EN50126—1、EN50129、EN50128的规定,阐述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安全完整性开发流程。通过建立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定义安全生命周期模型、解析安全性专有技术,论证了列车网络系统安全完整性开发流程的正确性。
1-4

轨道交通与城市景观协同规划研究

摘要:分析了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城市景观的空间布局、景观生态、意象感知等三个层面的影响。基于这些影响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景观协同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城市景观空间、生态环境、风貌形态的协同优化对策。
5-8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摘要:根据轨道交通项目实施的实际经验,分析了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施工、调试、试运营等阶段的实施过程,探讨了综合监控系统各实施过程的控制要点,给出了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建议。
9-11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特约时评

科技人文视角下京津沪地铁服务设施比较研究

摘要:地铁站的公共服务设施是考量地铁站空间质量、评价交通服务职能优劣的重要部分。当今城市发展背景下,地铁服务设施更应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科技含量提升。地铁服务设施的科技人文性设计在国内地铁站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通过对京津沪三地地铁服务设施及地铁运营管理中的科技人文性表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合环境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提出构建具有创新科技人文特色的地铁服务设施建议,以期为城市地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2-17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百家论坛

城市轨道交通BT(建设-移交)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摘要:合理地分担风险,确定风险因素承担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BT(建设-移交)项目成功的关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的风险因素集,基于风险分担原则建立了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风险分担框架。基于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风险分担框架,将风险因素在BT主办方、BT承办方和BT项目双方间进行了分担,得到了风险分配矩阵。明确了风险因素的责任方,有利于相关责任方确定工作重点。
18-2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基于网络时间协议(NTP)的城市轨道交通时间服务器的设计

摘要:设计了一套基于嵌入式的城市轨道交通GPS(全球定位系统)时间服务器。系统硬件采用GPsOEM板和ARM9开发板,并在开发板上增加了Zigbee无线传输模块和扩展了的RS485接口,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时间信息传输多样性的要求。通过分析网络时间协议(NTP)的基本原理,设计并完成了嵌入式Linux下的服务器程序和Windows下的客户端程序;客户端程序采用Windows系统内部的高精度定时器,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可以使局域网内计算机的授时精度达到微秒级。利用真实的网络环境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控制和运营管理的特定要求。
24-27

基于GO法地铁车辆客室车门可靠性评价

摘要:为了有效降低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的故障,提出应用GO法原理对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的可靠性特征进行分析。以齿带传动式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系统为例,建立了基于GO法可靠性模型。依据门控电气元件和机械零部件的可用度、失效率等可靠性特征量,结合车门系统中操作符的逻辑关系,导出可修系统维修率和失效率的精确的计算公式,开发相应的GO程序,定量计算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系统可靠性特征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导致车门故障的所有可能因素和薄弱环节,可为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维修和购车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28-31

地铁隧道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价

摘要: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及建筑物本身抵抗变形的因素,对地铁施工引起的环境建筑物的风险进行评价。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地铁施工区间多个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排序模型及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对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各建筑物的安全风险进行排序,并进一步评价建筑物安全风险等级。通过风险评价,可为地铁隧道施工前期风险源排查、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及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从而在保证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地铁隧道的施工。
32-37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计算及加强研究

摘要: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定义,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发挥的因素,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运输能力计算的方法。结合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实际运营条件,分析昌平线现状运输能力以及制约运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结合西二旗车站结构、上下车人数、客流流线、列车时刻表以及换乘比例,运用仿真方法,对昌平线的协调运输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措施。
38-43

轨道交通自动检票机人机交互设计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乘客数量急剧增长。如何在满足乘客快速便捷出行要求的同时,设计出提供人性化服务的设备是一个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以交互设计为切入点,以乘客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为因素及操作行为等为研究核心,结合轨道交通自动检票机实际设计项目,从人机因素、形态语意以及功能表达设计着手,为轨道交通自动检票机的设计改进和功能完善提供策略与建议,对完善自动检票机的使用功能和轨道交通设施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44-48

黄土地区地铁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摘要:对西安地铁2号线北(大街)~北(门)区间隧道下穿陇海铁路施工阶段的各种风险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北(大街)~北(门)区间隧道的工程地质危险因素,盾构法施工的风险,盾构下穿陇海铁路施工控制措施和陇海铁路的加固措施等,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49-53

基于IEC61850标准的地铁变电所综合自动化设计方案探讨

摘要:地铁变电所内涉及的供电设备种类繁多,供货厂家众多。解决供电设备间多种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的转换,是目前地铁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电力系统行业中所采用的IEC61850的变电站方案,提出了基于1EC61850标准的地铁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框架:在站控层构建1EC61850,以及设置独立的过程层Goose网络,解决地铁变电所内部和各所间的联锁、闭锁、联跳关系复杂的问题,实现保护装置的Goose通信。以解决不同厂家设备的互操作及实现设备之间无缝连接。
54-57

地铁35kV供电分区设置分析

摘要:目前国内地铁35kV环网过流保护的时间级差按0.30s配置,无法保证过流保护的选择性。提出通过缩减过流级差配合时间的方案,来解决地铁35kV供电分区过流保护的选择性问题,同时分析了一个供电分区内变电所设置数量对投资的影响。在不改变主变电所过流时间配合的情况下,正线变电所过流时问级差配合为0.25s或0.20s,且一个供电分区内变电所设置数量不超过4座为宜。
58-60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门电磁锁的设计

摘要:针对地铁安全门系统中已有各型号电磁锁易卡壳、易误报、能耗高等问题,对其电磁铁、传动机制以及动作感应装置等核心部件进行了全新设计。一方面,通过理论计算来确定电磁铁的各项参数,使设计出的电磁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都能满足电磁锁正常工作的需要,并实现低能耗;另一方面,对用于解决卡壳、误报等问题的新机械结构进行了图形化展示和功能性介绍。全新设计的电磁锁能更好地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门的安全使用要求。
61-64

基于地铁环境模拟(SES)的区间火灾工况通风模式研究

摘要:为确定存在折返线的复杂区间在火灾工况下的风机运行模式,采用地铁环境模拟(SES)软件,对此类区间在火灾工况下的风机运行模式进行了模拟,对同一区间不同风机配置情况以及风机串联、并联运行等多种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将隧道风机设置在折返线端部,发生火灾时依靠相邻车站开启隧道风机即可满足着火点所需风速的要求,并有多种通风排烟模式可以利用。
65-68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前折返间隔分析

摘要:以不同折返过程对站前折返间隔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从单线折返和双线折返两个方面测算出站前折返的折返间隔,并从运营角度,测算了所需的停站时间。分析了单线折返、双线折返的非等间隔折返、双线折返的等问隔折返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对站前折返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设计和应用角度,提出了尽可能缩短站前折返间隔的措施和办法。
69-73

钢轨的振动及其模态分析

摘要:通过对钢轨进行模态分析来研究钢轨的振动。对比分析了不同刚度扣件下钢轨的自振频率。通过研究钢轨自振情况下的应力分布来寻找更好的轨道减振措施。结果表明:扣件刚度越大钢轨的自振频率越大,但是变化不大;钢轨振动时其轨腰处应力较大,尤其是扣件位置。因此,研究通过在钢轨上采取措施来实现减少轨道振动这一方面的课题时,建议应将重点放在研究减少钢轨轨腰的振动上。
74-76

地铁安防系统集成方案探讨

摘要:介绍了地铁安防系统概念及地铁安防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地铁安防系统集成化理念及架构,探讨了地铁安防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及功能要求。提出了以安防集成平台为核心的地铁安防系统设计方案,来满足目前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需要。
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