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百家论坛、学术专论、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研究简报、信息窗、企业及产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869X
  • 国内刊号:31-1749/U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621
  • 创刊时间:199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42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特别报道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要从“芯”开始,走自主创新之路——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顾问院长刘友梅院士谈轨道交通发展

摘要:刘友梅是中国电力牵引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我国电力机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工作了整整50年,主持并实现了我国第一代电力机车的三次重大技术改进、定型和第二代电力机车研制开发,主持了第三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和型谱化,主持我国第四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过程,实现了我国铁路电力机车交流传动技术“零”的突破,从而使我国铁路电力牵引动力实现了从常载到重载,从普速到高速,
1-3

坚定信心,更好地发展中国铁路事业——总理考察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纪实

摘要:2012年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到湖南视察期间,专程来到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调研经济运行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亲切看望慰问元旦期间坚守岗位的员工。温总理的声声祝愿、句句叮咛,给公司上下带来了党中央的真情关怀和殷切期望,更加坚定了公司乘风扬帆续写新一年辉煌的发展信心。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张平、苗圩、谢旭人、尹蔚民、周小川等,湖南省领导、徐守盛、梅克保、陈肇雄,株洲市领导陈君文、王群,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宗祥,党委书记刘宁等陪同调研。
3-4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百家论坛

地铁行车调度员胜任力研究

摘要:地铁调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行车调度作为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能力的发挥直接决定了线路的运营安全和运输效率,有必要对地铁行车调度职业能力进行研究。介绍了胜任力的概念。运用结构化的O*NET工作分析问卷和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地铁行车调度员胜任力模型,包括21项基准性胜任力和5项鉴别性胜任力。结果表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是有效的。
5-9

国外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影响研究述评

摘要:从城市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影响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及研究结论差异原因等方面,对国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得出以下结论: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影响的评估方法众多,应根据数据质量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对郊区住房和低收入居民住房的影响程度最大;提高沿线土地利用强度可增强轨道交通的影响;轨道交通的影响受到站点可达性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对我国轨道交通学术研究和规划建设的建议。
10-13

我国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单位政府补贴机制研究

摘要:作为大型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巨大,如何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单位盈利模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外部性理论对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性质进行分析,提出政府应该对运营单位进行补贴,并提出了三种补贴方式。构建了政府补贴机制,以实现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单位外部利益的返还。
14-1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研究

摘要:工程监测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中正发挥积极作用。在总结预警思想、概念、方法和工程监测预警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的项目、对象与内容,分析了影响工程监测控制指标确定和预警的因素,对工程监测预警进行了分类(监测数据预警、监测综合预警和工程监测预警)和分级(黄色、橙色和红色),并研究建立了预警的信息上报、、响应处置、消警及其分级管理体系,对规范工程监测及预警管理工作、提高工程风险预控水平和为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具有参考价值。
19-25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现场风险管理实施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一般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现场风险管理实施的方法与流程。结合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广济路车站和人民路车站现场风险管理实施经验,介绍了开展建设期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现场风险管理和工作内容。现场风险管理结合了风险评估与动态管理的优点,可以实现动态风险管理的目标。
26-30

“9·11”事件前后美国轨道交通的安全情况

摘要: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美国人对安全准备工作的内涵与认识。虽然新安保措施的着重点主要放在航空运输方面,但人们也更加注重陆地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形势,因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9·11”之前的私人财产犯罪转变为恐怖主义活动。然而,美国的铁路运营安全却被现实的情况所限制:当前紧缩的财政预算无法构建一个巨大的、均匀分级的保安网络。上述的两种形势相互作用,促使有关部门在“9·11”之后采取更为合理和实际的铁路安全措施,并由此催生了一些新方法来解决在根基上原本就脆弱的网络体系问题。交通安全部门和民间研究小组的结论是:对所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提供一整套安全设施是不必要的。
31-34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城市轨道交通声环境影响计算公式的修正

摘要:轨道交通噪声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轨道线路两侧的声环境预测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声环境影响预测公式进行分析,从计算公式的参考点噪声辐射源强、声屏障衰减模型和声屏障等效频率计算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修正,以期能使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预测模式更加完善,计算更加精确。
35-38

城市轨道交通常乘客行为研究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中经常乘坐的乘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以通勤客流为主。借鉴民航的常旅客概念,首次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常乘客的概念,并分析了常乘客的构成、一般性特征和个性化特征。研究了常乘客的出行行为特点,并总结了常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给出了合理利用常乘客特征和行为特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建议。
39-42

南京地铁大胜关桥与国铁交流系统共地方案分析

摘要:国铁和地铁同桥水平近距离敷设,在国内尚属首次,并且无经验可参考。由于地铁和国铁两个供电系统的接地及连接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必需考虑接地问题。通过对地铁、国铁供电系统与地关系的说明,从杂散电流防护、绝缘、轨电位等角度,对南京大胜关桥地铁和国铁采用绝缘地还是共地方案分别进行了分析。基于人身设备安全,推荐采用共地方案。
43-45

重庆轻轨2号线客流增长趋势预测及经济后评价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关注的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建成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是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建设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基于重庆轻轨2号线实际运营5年的客流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客流增长趋势模型,并对其效益费用进行识别、计算和经济后评价,验证项目的成功度,以达到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为新项目建设提供借肇.
46-49

东京、大阪、上海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高峰系数对比分析

摘要: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高峰系数,选取了东京、大阪、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进行相关对比分析。调查了东京、大阪线路截至2006年的客流数据,上海线路2010年的客流数据。通过趋势图分析、总结了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高峰系数值的规律,得到相应的结论。
50-5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弓头安全宽度的计算

摘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直线段和曲线段中受电弓弓头的偏移影响因素以及接触线的受风偏移现象。根据比较车辆处于直线段和曲线段时的受电弓与接触线之间相对距离来确定受电弓弓头宽度的合理安全宽度,并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宽度参数计算软件”。
54-58

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结构轻量化研究

摘要:在保证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整体结构力学特性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非承载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车体的有限元模型。以车体质量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车体构件应力为约束条件,车体构件厚度为设计变量,对其进行了尺寸优化设计,从而减轻了车体的质量,取得了轻量化的效果。
59-60

高速铁路钢轨型面变化的跟踪观测及仿真分析

摘要:对沪宁城际铁路某曲线段设立跟踪试验观测段,研究其钢轨型面的发展变化规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钢轨型面状态保养良好,且型面变化较缓慢,一年的平均最大磨耗量仅为0.34mm;内外轨磨耗区域主要集中在轨顶中心附近,外轨磨耗量略大干内轨。此外,利用所测钢轨型面数据,完成了轮轨接触状态的仿真分析,与现场观测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为深化高速铁路钢轨型面变化分析及其养修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61-64

槽型轨及普通钢轨对独立轮对轻轨车辆轮轨动力特性的影响

摘要:通过建立车辆一轨道动力学模型,对槽型轨及普通钢轨条件下,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轨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及对比分析。对比分析表明虽然Ri60轨条件下的轮轨横向力及脱轨系数较大,但由于其断面类型决定了其具有护轨功能,对于确保车辆安全有利;Ri60轨与CHN50轨条件下的轮轨磨耗基本相当,但槽型轨有利于轨道做铺面或绿化,因此对于敷设方式以地面为主的轻轨系统,采用槽型轨较为合理。
65-68

北京地铁1号线运能现状及提高措施

摘要:借鉴上海、伦敦、东京等世界典型大城市在列车提高运能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的运营状况,剖析了运能紧张的状况并就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和上线运行列车数,在现有固定闭塞信号系统的条件下,分析各种限速条件和增加点式环线(SpotLoop)装置计算速度码的优化组合,应是提高北京地铁1号线运能的有效方法。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