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传媒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Media Review

  • 33-1387/G2 国内刊号
  • 2095-7823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传媒评论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传媒评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封面_深度融合 激发基层新闻生产力、我和党媒的情缘、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观察、我与县级融媒体、实践、广电

传媒评论 201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媒评论杂志封面
握好“金话筒” 当好“定盘星”——人民日报评论创新实践10-12

摘要:评论,是报纸之魂。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舆论生态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众声喧哗中履行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如何在与时俱进中保持核心优势,凸显特质和品格?这是党报评论必须面临的时代命题。近年来,人民日报不断强化阵地意识,积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激活评论生产力和创造力、增强"人民系"传播力和影响力等方面,

评论“崛起”是打造党媒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支点——以《浙江日报》新一轮改版为例13-15

摘要:2015年8月以来,浙报集团启动新一轮新闻改革,力度之大、志向之远,再度引发业界关注。一方面,按照"推动融合发展"的要求,在新闻生产场域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质性融合;另一方面,以提出"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要求为目标,力推内容精品工程,打造内容竞争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的突围之道16-17

摘要: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猛发展,舆论表达已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应当如何突围?结合中央电视台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评论不仅有保留的必要,而且应当成为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王牌。众所周知,相比于客观报道新闻事实,评论在节目中会有意见性和观点性表述,具有一定的立场观点和倾向性,

新闻评论:让受众体验到阅读的快感18-20

摘要:新闻评论作为传播媒体的紧缺"产品",是跟教学与运用的"断层"分不开的。部分院校新闻评论教学的刻板、滞后,与受众更趋轻松、精准的阅读,构成了媒体在供需关系中的严重"缺货",以致于教、作、媒、读,四方都陷入了困惑的境地。然而在自媒体中,非新闻评论、甚至非新闻专业背景的许多,

传媒评论杂志总编辑手记
媒体人的工匠精神21-24

摘要:精品意识,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追求;工匠精神,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态度和从业准则。做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工匠精神必不可少。6月29日浙江日报经济周刊人物版的头条通讯《从车间学徒到总经理——叶君芳:我深爱这身蓝色工装》、言论《工匠精神:精一危微见道心》,展示两位记者可贵的精品襟怀与工匠精神。"一篇人物报道,写出工匠人物的品格境界;一则解析言论,树立工匠精神思考的崭新高度,相得益彰,两全其美,展示两位记者的工匠精神、精品襟怀。"对于每一位记者、编辑来说,怎样采访?怎样编稿?怎样做一个好标题?怎样设计好版面?结合一个个采编实践与鲜活的新闻案例,且听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鲍洪俊细细分析,娓娓道来。

传媒评论杂志新势力
大河客户端:在“千端一面”里确立自己的可辨识度25-27

摘要:新媒体正改变着社会信息的传播法则。关于都市类报纸未来的发展,也早己不是一个新的话题。都市报模式,在中国报业探索新体制新机制中曾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下辉煌业绩。但面临行业的衰落与新一轮的竞争,都市类报纸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模式?都市类报纸怎样以互联网+为切入口,把移动互联网的端口作为纸媒增长的引擎?传统报业的老牌劲旅在新时期又有何创新之举可供启迪?本刊约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供稿,且看大河客户端如何在"千端一面"里确立自己的可辨识度。

传媒评论杂志环球
纽约时报的视频化改造28-29

摘要:纽约时报执行委员会面向全体员工了一份新媒体时展备忘录。备忘录主要介绍了视频、现场直播流与报纸的联系日益增强,我们必须在这些领域扩大投资,并在方法上逐步加以改善。这个备忘录对员工是强有力的宣言,强调我们走上视频化、走上直播的道路。纸媒历史上并不擅长直播,但我们必须开拓这条路,视频也是一样的道理。在美国,关于以移动媒体为主的数字视频,

公共媒体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30-31

摘要:牛津大学报告显示:公共媒体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公共媒体,又称公共服务新闻机构(Public Service News Organization),是指提供公共服务的专业媒体,它们通常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来获取所有公众的信任。公共媒体一直通过收取视听费或开机费来获得资金支持,互联网时代来临后,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甚至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方式来"免费"接收新闻和信息,这使得公共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传媒评论杂志经理人
钱报有礼数据化运营之道32-33

摘要:马云先生曾说: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借势而为,实现媒体+大数据,是浙报传媒一直在致力探索的。浙报传媒在利用大数据促进媒体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较多实践。2013年4月,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一次性获取3亿注册用户、2000万活跃用户和1000万移动用户,

区域门户媒体深挖“智慧社区”商业价值之探讨34-35

摘要:一、"智慧社区"相关移动互联产品分析"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落地到移动互联网相关产品,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目前,"智慧社区"相关应用以移动互联网成型产品为主,大部分功能较为简单,基本的产品架构以3个核心功能配备3—5个相关延伸第三方应用,

传媒评论杂志观察
弹幕视频的受众特点分析36-39

摘要:弹幕视频作为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事物,相比于传统的网站视频,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正因如此,弹幕视频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观看需求,同时还给予了受众更多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弹幕视频的出现也势必使受传者一方突破了传统传播模式的局限,带来了一些改变。对此,本文将以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为实例,来剖析弹幕视频下受众的新变化。

中国网络付费新闻的发展路径研究40-42

摘要:近年来,在新闻的数字化进程中,网络付费新闻作为网站广告盈利的有力补充,在国外逐渐推行开来,而在国内,这一模式的推行遇到了传播环境、用户心态、制度等多方面的阻碍。本文阐述了中国网络付费新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其发展在主体、客体和模式上的可能性,进而探讨网络付费新闻的发展路径。中国的网络付费新闻的发展,需要深耕内容、创新形式,同时也要从用户角度出发,细分内容服务领域,最大程度地挖掘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媒评论杂志映像志
匠心独运拍大片43-45

摘要:今年6月初,2015中国年度"赵超构新闻奖"(摄影类)评选结果揭晓。我凭借抓拍的瞬间摄影作品《钱江大潮中:最后一个撤离的特勤》获得摄影类一等奖。钱江大潮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自然景观,每年天下壮观无的大潮吸引了无数中外摄手前来拍摄。该获奖作品一改以往数十年表现钱江大潮中人仰马翻的悲伤主题和灾难性的常规画面,

传媒评论杂志专题
发掘“声音”的最大价值46-50

摘要:互联网让媒体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在大部分传统媒体慢慢缩减市场的同时,广播却以其超强的融合性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热,互联网的风口己吹向了耳边。新时代涌现出的网络电台,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有机融合,整合网络、移动设备、车载等多传播途径,声音的价值正在被前所未有地发掘。自2011年9月15日蜻蜒FM的iOS1.0客户端正式上线,

蜻蜓FM:做最好的网络收音机51-52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迭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音频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而近年来,随着音频行业的不断发展,用户红利的枯竭、行业天花板显现,蜻蜓FM等音频巨头的内容同质化也日趋凸显。如何挖掘声音的最大价值?生产独具特色的声音产品,探索最有潜力的商业模式,也成为决定谁最终能够成为行业独角兽的关键。

传统电台如何以优势切入移动新天地53-54

摘要:近年来,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对媒介的总体格局所带来的改变几乎是革命性的,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已经被逐渐边缘化。在大部分主流媒体慢慢缩减市场的同时,广播却以其超强的融合性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热。这两年移动音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内容同质化、打版权擦边球、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移动音频应用有几十家,相互之间比拼的,无疑是谁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而传统媒体无疑在资源内容上具有强大的优势。本文从传统电台优势、移动人群收听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传统媒体如何抢占移动音频平台。

广播媒体的数据化发展趋势——以美国公共广播电台为例55-59

摘要:近年来,全球各大媒体已经普遍认识到数据化发展的价值,不断探索节目、广告、产业资源、用户信息等要素的量化路径,以期服务于媒介价值的二次利用与长尾开发。本文以广播媒介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数据化实践为例,探索大数据时代的广播媒介发展趋势。

传媒评论杂志探索
新媒体公司中的智库价值60-61

摘要:媒体智库,到底算不算智库?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媒体和智库,虽然都是为公众服务,但过去在很多人看来,最多是合作关系:智库创造智识,媒体广而告之。自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5号)后,智库的社会产品供给需求增加了,对设立智库的壁垒放开了,对智库的传播影响力要求提高了,智库和媒体有了深度融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