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传媒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Media Review

  • 33-1387/G2 国内刊号
  • 2095-7823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传媒评论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传媒评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封面_深度融合 激发基层新闻生产力、我和党媒的情缘、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观察、我与县级融媒体、实践、广电

传媒评论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媒评论杂志封面
当新闻遇上新青年——“唔哩”:穿过次元墙跟90后谈谈价值观9-12

摘要:唔哩客户端,是上海报业集团和人民网联合向90后卖萌的一款新媒体产品.

一项大学生新闻消费调查显示:87.91%的大学生认为传统媒体最可信13-15

摘要:一、为年轻人做新闻 2016年3月,上海报业集团的新产品唔哩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5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产品封面新闻上线。这两个新媒体产品的目标用户都是年轻人,只是与以往不同,两个新产品的尝试不仅仅是一种微调,而是从目标、内容、视角、策略等方面进行的全新调整。

钱江晚报新媒体的“年轻化”探索16-17

摘要:2017年,将是钱江晚报的“而立之年”.30年来,作为一份坚持主流价值观,极富人文情怀的报纸,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和民众的良好口碑.但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如何培养新用户,吸引年轻读者也是它面临的新课题.在2.19讲话中说: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钱江晚报的各个新媒体平台,肩负着将报纸受众向年轻群体延伸的使命.钱江晚报新媒体年轻化的探索,就是传统媒体主动出击,拥抱变化,引领时代,寻找未来的革新之路.

年轻人在新媒体上看什么18-20

摘要:年轻网友的主要特征 去年12月,自媒体聚合阅读APP“号外”上线,他们的自我定位是:“青年群体的个性阅读之路”。4个月后,“号外”日活跃用户从O到150万,积累900万种子用户。

“年轻态”传播——传统媒体里的新媒体21-23

摘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占全体网民的90.1%.从年龄结构来看,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网民占比最高,达29.9%.从网络新闻的应用来看,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64亿.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82亿,网民使用率为77.7%.种种数据表明,年轻化、移动化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这一势头有增无减,给网络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深刻变革.

传媒评论杂志总编辑手记
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探索24-28

摘要:2016年5月18日星期三 重大主题的话语变现能 力看了今天本报报道,想起“重大主题的话语变现能力”这个话题。

传媒评论杂志热点
朱永祥:视频是年轻人的第三种语言32-35

摘要:视频行业持续升温.短视频分享应用、VR、移动直播,一次次刷新视频玩法.眼下,已经从简单的内容输出,进入社交模式.

传媒评论杂志融合
VR+AR+讲故事,当媒体人玩起三连击G20倒计时100天,怎样“第一视角”看杭州36-39

摘要:5月27日,是G20杭州峰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

传媒评论杂志观察
传统媒体该如何“说话”——网语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坚守与变革40-43

摘要: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弘扬网上正能量,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不仅是新闻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党媒肩负的一项崇高使命.

取舍有道,构建健康语言新生态44-46

摘要:网络新语给传统媒体语言表达注入生机 中国是文明古国,语言内涵丰富。语言的表达不能墨守成规,对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应坚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待网络语言,同样是一个道理。网络新语无处不在,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今语言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积极将有益的网络话语引进到传统媒体中,给传统媒体的话语体系赋予新的内涵。

网络语言的价值特性与规范使用47-48

摘要: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现实社会交流的一种语言,是指“属于相同语言社团的网民们所使用的以母语符号为基础、充分利用人们熟知的其他语言符号和辅助性符号的符号系统,有其社会性、语言性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语言主要以汉语、为人熟知的英语及其字母、常见符号、拼音、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同时包含网络中衍生出的“网络热词”(也可称为“网络流行语”),而这种语言符号组合和网络热词在特定的网络传播中表达特殊意义,具有高效、便捷、准确的特征.

在日常生活与媒介世界之间——英美主流媒体如何面对网络用语49-51

摘要:从李普曼的《舆论学》开始,媒介世界就被认为是一个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拟态环境”.这一环境对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乃至形塑作用.也正因为此,大众传播理论长期强调媒体的“把关人效应”,认为其担负着知识传承与广布的使命,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随着媒介的商业化成为主流,引导受众逐渐向迎合用户转变,媒体的把关人效应不断减弱.媒介的拟态环境迅速向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靠拢,甚至创造“真实”,而成为鲍德里亚所言的“超真实”.

恪守“兼容并进” 摒弃“藏污纳垢”——传播网络时代有声语言的规范和优美52-5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开放、自由的网络世界给现代人提供了获取信息、传递思想、表达诉求、寄托情怀的舞台,一批又一批创新、创意的新词语、新句式应运而生.这些网络流行语交替更迭,记录民情冷暖,见证时代变迁,并逐步从网络空间涌向现实生活,在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上广泛使用,日益显出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词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广播电视媒体要认真甄别、谨慎使用.

传媒评论杂志专题
好媒体就是一所好学校——南湖晚报43000名小记者的特色发展之路54-58

摘要:对43000多名小记者来说,《南湖晚报》犹如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他们在这里玩乐学习,快乐成长.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湖晚报》小记者从1998年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员已经由组建之初的2000多名发展到如今的43000多名,在不断创新探索中,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融教育与媒体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

当小记者遇上互联网——浙江在线“浙江小记者站”的设立与运作59-60

摘要:当个小记者,拿张小记者证,参加各种小记者活动,时下在浙江的中小学生中很流行.浙江省记协小记者工委有个统计数据:全省约有30万名小记者.一个小记者背后,关联着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得“用户”者得“天下”,浙江各地许多媒体都把小记者团作为重要的服务项目,不断壮大小记者队伍,举办各种体验和培训活动,收获了社会影响力,也实现了可观的创收.

大路朝天:从“小记者实践营”的探索看媒体服务转型61-62

摘要:[探索的起点]都市类报纸的生命力在哪里? 虽然晚报、都市报、商报大多为党报的子报,是党的新闻工作有机的组成部分,但毋庸讳言,晚报、都市报、商报的市场化程度颇高。它既无财政拨款支持,又无行政订阅指令,完全依靠广告经营收入发展壮大。时至今日,传统媒体广告赚钱模式难以为继。

从孩子的眼里看大千世界——青年时报“牛通社”的实践体会63-64

摘要:跟着小眼睛,参与大场面 说到“牛通社”,相信媒体圈里不少同行都知道。成立8年的“牛通社”小记者社团,在共青团浙江省委的指导下,成为浙青传媒集团中的一支强大队伍。“牛通社”是杭城首家依托主流媒体,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小记者通讯社。目前,它是首家实现杭城校园全覆盖的小记者通讯社,杭州主城区有小记者站点学校120多所,不仅如此,

传媒评论杂志探索
一本城市党刊的社群化运作思考——以《杭州》杂志为例65-66

摘要:腾讯公司CEO马化腾将互联网的本质归结为“连接+内容”,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我所理解的社群经济》中指出:“互联网时代无数的大小败局,都死于既做内容,又做连接,内容与连接,只能发力于一端.抵抗连接者的霸权,是由内容出发,建设属于自己的社群.”对于报纸期刊类传统媒体而言,社群化已是主流趋势,最不缺的内容也将成为能否社群化的关键.